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勵和吸引更多非公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創業,由被動“輸血”變主動“造血”,既可幫助貧困人口提高收入,也可實現企業發展的戰略延伸和可持續,釋放貧困地區的市場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非公企業集聚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源,成為了創新創業的主力軍,科學發展的生力軍。非公企業經濟發展的強大帶動力和示范作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但是單純的捐款捐物式的“輸血”式幫扶不是長久之計,在帶動被幫扶村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用力不夠,幫扶效果延續性不強。個別企業的幫村工作主要靠政府推動,主動參與的少,特別是處在生產經營不景氣狀態的企業,主動幫扶的積極性非常有限。部分被幫扶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精神,寄希望企業在資金、物質方面給予更多直接投入,不愿參與企業帶動的產業發展、轉移就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扶貧熱情。要實現企業與脫貧攻堅工作的雙贏,要以經濟合作、資源共享、項目共建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維面的互幫互助工作,建立健全共建機制,推動企業生產和農村發展共進共促,推動形成共建工作常態化,發展長效化的“村企共建”機制,促進非公企業和貧困村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共同進步。
一是信息資源共享。依托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黨員學習微平臺、“紅色短信”、黨建論壇等,通過黨組織的引導,在農村產業發展上,打破產業發展地域限制、技術瓶頸等定向發展思維,整合企業在市場拓展、品牌打造、技術革新等方面優勢資源,搭建黨建工作、產業發展、政策咨詢等交流平臺,增強黨建工作“結對共建”針對性、實效性和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
二是發展資源共享。積極將企業資本、技術、市場、人才等優勢與農村生態、土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有機結合,促進村級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在產業發展上,按照“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以企業資金、技術支持,貧困村土地、勞動力、農產品等資源入股的方式,組建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發展產業。在勞動力合理利用上,合理設置崗位,針對性招聘結對村群眾到企業就業,探索“保底計薪、按勞分紅”機制,讓群眾既能就近就業,實現增收,又能照顧家庭;企業既降低了用工成本,又方便職工管理,推動了企業發展,實現雙向互動、雙邊共贏。
三是黨建活動共享。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安排企業黨員定期到農村接受思想教育和實踐教育,參加農村黨支部組織活動、“歡樂農家”活動等,激發企業黨員創先爭優的動力;組織農村黨員到企業黨組織參加活動,開闊發展眼界,學習先進理念。
同時,還要發揮組織優勢。在產業發展的核心村建立聯合黨組織或行業黨組織,探索將與優勢產業相關的農村黨組織、專合社黨組織、行業協會黨組織、生產加工銷售企業黨組織等聯合組建產業鏈黨委(黨總支)。精選一批創新創業黨員,與幫扶企業一道組建產業發展支部,發揮企業在市場經營管理中的專業優勢,發揮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和凝聚力。
(作者單位:廣安市前鋒區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