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宜都市陸城街道紅春社區為例
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計劃啟動后,鄉村旅游成為一個熱詞。說起紅春社區的三年規劃,在現任班子的思考中已經基本成型。現從本人分管的旅游工作,結合之前我參加的旅游相關培訓,對紅春社區如何融入鄉村旅游談點想法。
一、紅春社區旅游資源優勢與問題
清江古鎮是紅春社區2015年4月開始建設的,目前已經建成了民俗展館特色區、民俗文化一條街、手工作坊一條街、土特產品一條街、風味餐飲一條街和酒吧旅館一條街。還有古樸原始的農耕展覽館、抗戰館以及湖北最大的民間博物館—正國民俗博物館。游客可以在這里感受民俗文化,體驗民俗風情。
正國民俗博物館是湖北最大的民間博物館,15個展廳內,奇石古畫、瓷器族譜、石雕木刻、狀元文化、兵器繡品、宗教文化等珍品實物,無不散發著濃濃的民俗墨香,穿梭其間,人們好像被本土風情緊緊包裹。
據開發單位介紹,清江古城二期建設竣工后,屆時將把清江古鎮打造成古樸與現代交融、都市與鄉村游相結合的宜昌旅游新名片。
這種資源和規劃筆者認為很好,但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游客少帶來旅游收入少,效益差。主要癥結是:
(一)景點單調,沒有融入宜都大旅游中去。就陸城情況看,現在文化旅游這一塊,好多的資源沒有整合。按照“一山一水”、“一文一武”的架構,陸城的各種文化元素顯得很閃,留不住游客。
(二)項目少,缺乏特色。在如今全域旅游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時代,任何一地方都在做旅游,怎樣將旅游做的有聲有色,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清江古鎮二期項目定位是文化休閑旅游。在全國、全省,甚至宜昌地區就有很多仿古街巷休閑旅游景區。但特別有特點的,能夠讓人一想到旅游便想到一定要去的地方是沒有的。這便是沒有注重旅游地的品牌化、差異化和IP化(IP即知識產權),也沒有注重游客的認同感、體驗感和參與感。
(三)創意不夠,吸引力不強。所謂文化創意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是基于文化元素,將文化具象化、商品化、產業化。臺灣早在21世紀初便開始進行文創(文化創意)與旅游相結合來開發旅游項目。在這十多年間吸引了大陸赴臺旅游人數每年200萬人左右,景區、餐飲業、民宿、伴手禮等各類旅游產業發展迅猛,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文創的推動作用。現階段的游客在旅游中更加注重情感消費、自我認同消費、個性化消費。創意生活產業的賣點,不在于良好的產品功能,或是強調標準化的服務流程,更重要的是賦予產品一則故事、一種感動、一個認同,來滿足目標客戶的心理需求。
各個地方都要對地方的文化進行梳理,從中選擇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再提煉其核心立意,形成標志性圖騰或吉祥物,然后以其為核心轉化成為建筑、場景、酒店、民宿、紀念品、旅游節慶活動等一系列旅游產品,每種旅游產品都要體現這一核心。例如臺灣的掌生谷粒品牌、薰衣草森林莊園、南投縣的妖怪村、新竹的西瓜莊園,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紀念品,都是極致的體現了文創給各種旅游產品帶來的成功。
(四)缺乏物理空,標志性建筑基本沒有。作為景點、景區,在籌備期間,要做合理的運營模式策劃后,再進行物理空間的規劃。景區在進門處就要抓住人心,抓住游客的錢包,用特色的旅游產品讓游客花錢,而不是建設一個大的、標志性的建筑物。標志性的建筑物或廣場當然也需要,可以規劃到景區中間,這時游客已經逛累需要休息,而景區正好給他準備了這樣的地方,人性化的解決了他們的需求。景區內要多造特色小景,讓人可以自拍、拍照、發朋友圈,往往朋友圈的宣傳力量是極大的。如美食一條街、酒吧一條街、手工藝品一條街等等。很多時候都導致美食一條街是最火爆,而其它街道特別冷清。這需要改變思想,任何一條街上,都應該多元、跨界、混搭,對業態進行控制,將美食、酒吧、民宿、手工藝品等等穿插交替,這樣才能用一個業態帶動另一個業態。
(五)體驗、參與項目少,配套設施不完善。旅游已從過去單純的旅行轉化為了現在的娛樂、生活,如今的旅游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參與、體驗,和旅游帶來的享受。特別的鄉村旅游,要將一產、二產、三產(即六產)融合發展,觀光農業、觀光工廠、體驗服務共同發展。制造體驗旅游,讓游客找到認同感,鄉村旅游更多的是缺乏有品質的服務。旅游方式單一化,活動內容單調,缺乏可讓旅客直接參與的活動,直接導致景點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長時間停留。同時,旅游質量也不高,無法讓游人產生再次參觀的愿望。旅游基礎設施薄弱,旅游配套設施跟不上旅游發展步伐,可進入性差,周邊環境不佳,吃住行游購娛得不到基本滿足。
二、思考及建議
紅春社區近幾年來一直著力招商引資,希望將清江古鎮二期項目盡快建設起來,那么找到合適的投資人和運營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的思想不能落后,要以市場為導向,研究游客心理,以體驗、互動、娛樂、生活為重點,以產品創新為根本,力爭讓游客常游變長游,長留變長住,實現旅游長足的發展。為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建議市政府每年組織召開一次全市加快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高規格專題會議,從全局高度和戰略高度,謀劃布局、高位推進。切實使全市各級干部深刻認識鄉村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彰顯文明美麗事業、關聯帶動引擎行業的突出地位;深刻認識鄉村旅游業作為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脫貧解困的致富產業、保護環境的綠色產業和相融共生的“第六產業”的重要作用;牢固樹立全戰略旅游、全產業旅游、全域旅游、全民旅游的全新理念。從而明確努力方向,找出工作差距,不斷增強加快發展全市鄉村旅游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把握精準定位。一是不斷強化全域統籌理念。在市域范圍內將陸城作為一個“大景區”來布局,變各個鄉鎮“各炒各的家常菜,各做各的小菜飯”,為“各炒一盤拿手菜,共辦一桌特色宴”;還要將宜都放在三峽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大格局中,作為一個“小景點”來謀劃,盡可能在更高層面、更大范圍防止低水平的同質化發展。二是高度重視規劃的銜接融合。切實抓好市級層面的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總體規劃及農、林、水、文 、體、工等專業發展規劃與旅游專業發展規劃的相互融合。三是建立嚴格的旅游項目建設準入機制。在項目用地選址、申報審批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各個環節,建立和落實事先征求旅游部門意見的工作機制,形成閉路管理。
(三)進一步完善各項設施,加強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加快建設旅游公路,提升旅游重點鎮村和景區景點道路等級;抓緊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引導標識、旅游廁所、生態停車場、汽車營地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切實加快智慧旅游平臺建設進度,抓緊建立市級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
(四)進一步加大政策投入,釋放發展活力。建議市政府從以下幾個重要方面,盡快研究出臺支持全市鄉村旅游業加快發展的政策:一是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村民以其承包土地使用權,采取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游企業的鼓勵扶持政策。二是吸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投資鄉村旅游重大項目的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與價格優惠、規費減免等政策。三是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建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合理增長的長效保障機制,組建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四是整合部門惠農資金,集中用于鄉村旅游重大項目及其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五是對旅行社引入外地客源的獎補政策。六是對研發、生產、銷售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做出特殊貢獻企業的獎補政策。通過抓緊出手強有力的孝派政策“組合拳”,打出全市鄉村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天地。
(五)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創新營銷攻略。一是建議由市政府主導,市旅游部門主抓,旅游企業和旅游協會共同參與,打破行政區劃,組建全市旅游聯盟。以串珠成鏈,扎木成排,切實增強對內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對外開拓市場、參與競爭的能力。二是應全面整合和深度發掘各種文化資源,有機糅合時代元素,精心打造以楊守敬、陸遜文化旅游為龍頭的“升級版”,不斷推陳出新,擴大品牌效應。三是應更加注重利用電視、互聯網、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加大宜都市整體形象的宣傳力度和鄉村旅游品牌的推介力度。
(六)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一是針對市市鄉村三級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奇缺的問題,一方面,可通過各級組織部門采取每年招錄一定數量旅游專業的公務員、大學生村官的辦法來加以補充,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使全市每個旅游重點鄉鎮和行政村,分別配備1名以上的旅游科班出身的干部;另一方面,可通過在各級黨校和行政學校開設中短期鄉村旅游主題培訓班,對鄉村相關崗位人員進行大規模的輪訓。二是針對鄉村旅游企業高、中端經營管理人才難引進和引進難留住的問題,各級政府應大力營造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社會環境,同時積極引導企業適當提高其經濟待遇,督促落實各項社保政策,切實幫助解除他們后顧之憂。三是針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能力低下而又不愿學、不便學的問題,一方面可將人社部門的“就業技能培訓計劃”、農業部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等各類培訓資金進行整合,然后切塊到旅游部門,由旅游部門負責會同鄉鎮政府及企業,按照就近、便利、免費、適用的原則,采取劃片培訓、巡回培訓、業余培訓和送訓上門等靈活管用的方式,組織開展旅游職業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各級旅游部門及旅游協會,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堅持組織開展各種職業技能大賽活動,加強職業技能評定與資格鑒定、規范企業評星定級等工作。通過不斷加強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旅游從業人才隊伍建設,為全市鄉村旅游業的全面加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作者地址:宜都市陸城街道紅春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