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華山下說鄉村旅游之二
國慶節第二天去了一趟少華山,除引發關于鄉村旅游同質化的思考外,也觸動了對美麗鄉村城鄉認識錯位問題的反思。
因為山下路邊餐飲攤點的同質化太嚴重,我們最終還是從手機上選了一家評價較好的關中風味餐廳。很有意思,當我們從菜單里努力地尋找像涼拌豆腐絲之類的當地特色美食時,同時進來的當地人卻在點著他們平常自己很少吃的魚香肉絲、水煮肉片等外地菜,而菜單上還赫然列著新疆大盤雞、伴面等異地美食。這就是一種城鄉錯位,當城里人到鄉村尋求返璞歸真感覺的時候,農村人卻一直追隨著城市的生活模樣。
這種城鄉錯位進一步表現在鄉村旅游的各個方面。當農民開始把自己的土房子改為小洋樓的時候,城里人卻在鄉村尋找過去村落的感覺。在城市人看來,傳統村落的感覺才是鄉愁;而在農村人看來,農民也想像城里人一樣過上現代化生活。于是,鄉村旅游特別是全域旅游開發時就面臨一個矛盾,城市人規劃的樣子農民不接受,而農民想要的樣子規劃不批準。一些全域旅游的規劃甚至將農民的小洋樓作為全域旅游圖中“bug”對待,一心想拆除或改造。對于此情此景,有專家評論說,這是讓農村人在為城里人解渴。一些極端的鄉村旅游甚至要讓農村保持原生態,除過土房子、老家具,就差讓農民自己挑水、點油燈熬夜了。對此,又有一個辛辣的評論者發言,說此舉就像是讓農村給城里人作另一種“生態動物園”,滿足了城市人的鄉愁,卻要農村人在生活不便中受罪。顯然,改變這種錯位,還是尋找城鄉的最大公約數。
這種錯位還表現在鄉村旅游的餐飲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的餐桌水平也在提升,鍋碗瓢盆都置辦成新的,一些城市人卻說沒有了感覺;炒菜做飯也越來越用上了現代化的炊具,放上了好的調料,又有一些城市人說失去了本來的味道。城市人希望繼續保持土菜土味道,農村人卻想跟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做些改進。所以,一些了解城市人想法的鄉村餐飲,燒傳統樣子的瓷碗,做過去味道的飯菜,以贏得城市人的好評。
錯位還延伸到鄉村旅游的項目開發上。一些農村出身的老板與成功人士重返故鄉,花巨資打造了一些鄉村旅游景點,結果城市人與農村人均不待見,因為作為改造鄉村的產物,這些景點普遍像把蘇州園林搬到了農村,有園卻無田,田園風光無從談起。其結果就是,園區游人寥寥,投資者叫苦不已。
為了防止錯位,特別是針對那些農村人準備要拋棄的而城市人卻珍惜的一些事物,城市來了一批文化人和投資人開始搶救和改造,最為典型的就是鄉村民宿。鄉村民宿的興起在江浙發達省份已經有一段日子了,而且生意相當火爆,近年逐漸延伸到中西部地區。一般的模式是,把農村廢棄的村莊在保持外表不變的前提下,對房屋、內陳、起居條件進行改造,達到外土內洋的效果,表面看還是那山那水那村,但實際上已經是四五星級標準的農家高檔賓館。既然這樣折騰,投資往往不菲,回報周期又長,容易虧損也就在所難免了。
造成民宿業普遍虧損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條,休閑經濟的有效利用時間太有限。一般是周末擠翻天,周內閑看天;從清明到中秋的每個周末火,都來不及維護;從中秋到清明的每個周末冷,開春必須重新維護。如此巨大的閑置成本,必然導致運行成本居高不下。第二條,就是城市人的葉公好龍,既然民宿這么不容易,城市人又不肯好好出價錢,而且不在大城市周邊的,往往也不會重復體驗或長住體驗,最終運行效果差強人意。特別是西部地區,缺乏東部成熟的民宿消費群體,運行愈發困難。第三條,缺乏系統的開發與配套支撐。民宿絕對不是一個孤零零村莊的存在,必須有系統的支持,比如周邊有山有水,或者有什么景點,或者有什么古跡,或者有什么歷史民俗等,否則住下會索然無味,也難以持久;也需要交通設施、生活起居的現代化便捷服務,特別是細節上的服務到位很重要。但從目前的觀察看,把一個村莊改造成民宿不難,而把當地的村民改造成合格的服務員相當困難,住一半天挺不錯,但住上幾天呆不住。
看過民宿這個城鄉錯位的典型事物,再看看鄉村旅游的其他方面,繼續有錯位的表現,可以具體到街道的布局、宣傳標語與宣傳畫風格的選擇等等方面。按照城鄉融合的節奏,未來的美麗鄉村,不僅是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也要成為城市人可以找到鄉愁的地方。所以,必須在土洋結合、傳統與現代結合方面做一做文章。比如建筑結構,整村強求傳統風格難的話,不妨保留幾個街道或一兩個自然村組;現代的生活農民必須要享受,而城市人追求的原生態可以作為旅游體驗項目保留;飯菜的傳統風味與現代烹飪也可以尋找一些結合的辦法。比如現在大家吃農家樂的饸饹比較好,因為加入了大量面粉,而不是過去的玉米面或蕎麥面,因為過去的那種真不好吃;土雞蛋吃起來香,除過雞蛋是老品種外,放了更多的油也很關鍵,等等。
但說到根本上,還是要在鄉村旅游的開發過程中,讓城市人和農村人共同參與,最大程度地把城鄉融合的理念體現在新時代的鄉村建設中。這雖然很難,但卻值得去做。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日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