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偌大的城市中,每天都有人從異鄉來,也有人選擇離開。
而館長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是選擇留在城市的人中的一群人,他們的生活讓館長感同身受,既心酸又無奈。
受過高等教育,從事著體面的工作,背負著夢想和所有人的期望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努力著、拼命著。
而有些東西卻像刻在骨子里的烙印,無法抹去。
他們叫做農村大學生。
“未來10年,我都會住在這種出租房里。”王越說起這句話,眼神暗淡下去,像是把整個人生看了個透。
大三暑假,在某211大學讀書的王越同學,開始了他的社會實踐——給某網店打包。
王越來自農村,家里捉襟見肘,學費靠助學貸款,生活費只能靠節假日兼職。
“暑假兩個月可以賺6000多塊錢,夠一學期生活費了。”
而他的城里同學們,暑期社會實踐就比較豐富多彩了,有的前往他老家山區支教,有的飛往美國參加活動。
刷到同學在美國洛杉磯發的定位,王越正躺在網店老板提供的出租房里。
他累了一天,輾轉反側,有些想家,又有些不想家。
“可以想象到,未來10年,我都會住在這種出租房里。”
王越說起這句話,眼神暗淡下去,像是把整個人生看了個透。
……
在中國龐大的流動人口中,有千千萬萬和王越一樣的人。
他們曾經都是村里鎮里的驕傲,是經受過高等教育的一批人,帶著家人渴望改變命運的期盼,背井離鄉,從農村來到城市,起初,是為了求學,后來,是為了生存。
與同樣去城市謀生的長輩們——農民工相比,他們不僅要承擔物質上的巨大壓力,更有精神上的巨大壓力。
從求學到生存,每個人都要經歷幻想破滅和自我重新認知的痛苦過程。
他們不為別人理解,反而因為被放大的“農村劣根性”在網上有了“鳳凰男”、“孔雀女”、“直男癌”等罵名。
他們叫做農村大學生。
1、“我常常因為農村身份而沮喪。”
曾幾何時,大家一樣窮,都來自農村,大學生里農村出身的烏壓壓的一片。
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人口不可避免地大量流入城市,大家都是城里人了。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大陸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占50.32%。城市和農村幾乎持平。
一年后,城市人口就超過了農村人口。
從這以后,農村人便越來越少了。農村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少了——考上好大學的更少了。
他們從大多數,漸漸地變成少數群體。
在冰冷的鋼筋水泥面前,農村大學生本來就是弱勢群體。成為少數群體后,顯得更加無助。
“一方面抗拒,一方面又希望融入。可是,差距太大了。”王越說。
來到南京,王越直面了自己和城市孩子的差距。
他接受經濟差距,別人用蘋果手機,他用千元機,世上本來就有窮富之分,但實在接受不了由于經濟差距帶來的其他差距。
具體表現在,城里來的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多才多藝,自信,為人處世相當得心應手。
而農村來的學生,各方面都落敗。自卑,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城市生活法則,學習也掉隊。
“第一次知道吃蘋果要削皮。吃飯狼吞虎咽形象不好。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王越說。
仿佛做什么都不對,本來剛到大城市就不自信的他,更加自卑了,突然有種“低人一等”的想法。
點擊圖片即可保存到朋友圈
同樣來自農村的露姐,也深深感到那種骨子里的自卑。她大一時曾經報名社聯,但是在面試時由于怯場,雙腿發抖,淪為一個笑話。
社聯主席笑道,這位同學,你不會大山里來的吧!
露姐點了點頭,自尊心深深地受到了傷害。
從此,露姐再也沒有參加過大學的社團組織。她把所有時間都貢獻給了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下課就去圖書館,成為同學眼里的“學霸”。
幾年后,露姐研究生畢業,去了一家上市企業。
雖然工資可人,但模樣仍給人不自信的感覺。露姐說,“仿佛是我的基因,注定改不不了。”
有些東西,一輩子都擺脫不了它的烙印。
2、“我很想改變命運,
可是發現有時候并不是努力就能改變得了的。”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其中,就有陳帆這樣改變自身命運付諸行動的人。
可惜,他失敗了。
陳帆現在上海做產品經理,他打算這幾年攢點錢,等30歲時就回老家結婚。
在這之前,他曾經創過業。
2015年創業浪潮來臨時,那些大躍進式的標語深深地刺激著他的神經。
他迫切地希望改變命運,畢竟起點太低了。
陳帆是個文學青年,喜歡看路遙《平凡的世界》和柳青的《創業史》。每次看到孫少平的情節就仿佛看到了自己,有時還會留下兩行淚。
他想過上上海市民的普通生活,但是一套房子就讓他的幻想破滅——沒有房子,你連個普通人都算不上,是流動人口,跟父輩的農民工沒什么區別。
“拿死工資一輩子是窮人,只有靠創業才有希望向上跨越。”陳帆在2015年9月的QQ空間這樣寫道。
他知道家里有5萬塊積蓄,于是問父親借錢。但是父親打算再攢點留給他娶媳婦,一分錢不給他。
父親說,你不適合創業。你沒有做老板的命。
年輕人特有的倔強,讓陳帆不甘命運的安排,既然爸媽不出錢,他便自己借錢。
那時與創業浪潮一并席卷神州大地的,還有各種小額貸款,其中放款對象為大學生的校園貸讓他借到了一筆3萬元的“巨款”,年息18%,兩年還清。
這是陳帆二十多年來,第一次手里有那么多錢。陳帆心情復雜,把短信上顯示的賬戶余額換成兩沓厚厚的毛爺爺,摸了很久。
創業的大學生里,農村出身的比例很高,幾乎百分之百地失敗了。
幾個月后,陳帆的項目也失敗了。招的兼職都發不出工資,團隊只能解散。
“我想起中學歷史學的課文。為什么農民起義都會失敗?因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陳帆自嘲。
欠下的一屁股債,讓陳帆寢食難安。
最后,那個當初說他“沒有做老板的命”的父親站了出來。
老父親罵了劉可幾句,說他不老老實實異想天開,嘆了口氣,把積蓄拿了出來幫陳帆擦屁股。
老父親是面對面把現金交給陳帆的。陳帆看到老父親龜裂的手,當時就跪了下來,淚如雨下:“爸爸,兒子對不起你。”
老父親說:“我們沒那個命,有飯吃就好了,別折騰了。”
自此,陳帆也認命了。他畢業前夕,去人才市場找工作,憑借優異成績,進入了一家上市公司做軟件工程師,月薪10k。
3、“愛情對我來說是種奢望。”
網絡上很多人總是自嘲,房子那么貴、彩禮那么多,結不起婚,不如單身。
這點在農村大學生身上尤顯。
“我已經四年沒回老家了。”28歲的劉可說。他不回家的原因,是爸媽總催他結婚,給他找對象。
劉可小時候的玩伴、鄰居家的耗子哥今年第2個孩子呱呱墜地。
耗子哥爸媽天天推嬰兒車去打麻將。這些被劉可父母看在眼里,他們更心急了,想要劉可馬上結婚,生個小孩。
為了找對象這個事,劉可和他父母吵過不少次架。
“我想找對象,但是我這個條件能找到什么樣的對象?”劉可說。
“不成你想找天仙哩!心比天高,命比紙賤。”
心比天高,命比紙賤。
這八個字仿佛一把刀,捅進了劉可的心窩。
劉可當時和父母翻臉:“你們只要我討老婆生孩子,可是有沒有想過,我連房子都買不起,家里彩禮都要湊錢出,有誰能看上我?”
父母頓時啞口無言。
劉可不依不饒:“就算有人看上我,你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生下來是什么環境?我自己都沒過好,豈不是讓孩子受罪?”
過年時串門,劉可到耗子哥家里打牌,看到耗子哥為孩子奶粉憔悴了很多,一想到孩子將會重復耗子哥的命運,因此更加確定先立業,再成家。
劉可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攢夠30萬,再考慮結婚問題。
即使談了戀愛,可農村大學生總是因為現實原因,走不到最后。
馬小雨曾經有過一段愛情,但根據他的描述,那場愛情是“雪月風花”,只能算作美好的回憶。
他在大學談了個女朋友,來自于城市家庭。他們是在社團聚餐上認識的,小雨干凈的外表,打籃球的酷姿讓女孩一見傾心。
戀愛這幾年,馬小雨感覺到他和女朋友相處并不是特別快樂,雖然女朋友很愛他。
女朋友過生日,馬小雨送了她一個一百多元的連衣裙,那是筆巨款了。
馬小雨過生日,女朋友送了他一雙近千元的耐克鞋。
女朋友不在意這些。但是馬小雨在意,既難受又覺得沒面子。
所以每次他們倆約會,馬小雨總是搶先付錢。而女朋友為了照顧他的自尊心,往往壓壓馬路買個炸串就算是約會了。
好景不長,臨近畢業,女朋友帶馬小雨回家,女朋友父母不同意他們交往。
伯父伯母沒有過激的舉動,很平淡地說服他:“大學戀愛很美好,但不考慮現實情況一定是走不到一起的。你跟我女兒成長環境不一樣,你沒法給他好的生活。”
女朋友示意馬小雨爭取一下。馬小雨想說‘伯父伯母我會努力給她一個家的’,可是一想到北京的房價,就把那句話給咽回去了。
“你愛我嗎?”女朋友問。
馬小雨沒有回答。
卑微,讓他連“愛”都說不出口。
他們和平分手了。女生認為分手原因是馬小雨不是真的愛她,馬小雨認為分手原因是兩個人差距太大。
分手那天,馬小雨跟幾個兄弟喝得大醉,唱了好多遍《貝加爾湖畔》。
多少年以后,如云般游走,那變換的腳步,讓我們難牽手。
4、不再談論父母的養育之恩,
說的更多的是原生家庭對自己的拖累。
諸事不順的背后,不少農村大學生本能地想到是老家拖累了自己。
一方面既要讓自己在大城市立足,一方面又要反哺老家,往往身心疲憊。這樣這其中,就有“女強人”林小沫。
林小沫本一專業畢業,在上海月入過萬,然而她過得很節省,租在郊區,一天伙食費不超過20元,化妝品幾乎沒有什么牌子,除了前男友送的一支香奈兒的口紅。
她每個月要寄6000塊給千里之外的甘肅老家,給養育他的爸媽生活費,給準備結婚的弟弟攢首付。
家里出了個大學生,父親臉上很有光。他父親逢人就炫耀,我閨女又寄了多少錢給我。
然而,由于閨女是大學生,而且月入過萬,林小沫父親認為她應該配得上條件更好的男生。
林小沫第一次帶男朋友回家,父親嫌棄男朋友沒有房子,而且彩禮要了20萬。
“20萬……給誰?”林小沫問父親,其實也是幫男朋友問。
“你弟弟結婚要買房子……”父親說。
林小沫哭了。“有時候真想一死了之。”她看到《歡樂頌》里的樊勝美,感同身受。
但身為姐姐,某種程度上必須承擔起一定的家庭責任。不然,會被村里戳戳指指的。
他們回到上海,就很默契地分了手。
分手那天,男生塞給林小沫一萬塊錢,說,你配得上更好的人家。
幾個月后,林小沫在朋友圈看到男生的結婚照。那天晚上,林小沫就發現男生朋友圈屏蔽她了。
林小沫又哭了一晚,她很無奈。她打算再供養家里兩年,就會自己存點錢,然后找個心愛的人結婚。
5、“為什么農村大學生大都混得比較差?”
采訪結束時,林小沫說,如果沒長大的話,會一直覺得農村老家的夜空很美。
小時候的夏天,她在院子里搭蚊帳睡覺,一睜眼,就能看到滿天的星星還有月亮。
長大了,沒辦法再欣賞了。他們在大城市的出租房里,四面墻壁的孤獨,寒徹心扉。
知乎上曾經一則“為什么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的提問,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為什么農村的大學生大都混得比較差?”
無數的農村大學生都會默默問自己這個明顯知道答案的問題。
就像學習落下的功課,人家從六年級升學到初一,而你是從四年級跳到初一,你要花心血去補兩年的課程。
付出的努力多,但是最后大家看到就是普通的初一同學。
如果,努力程度和別人一樣,那么你還是少學兩年課程。
所以,窮極一生,他們可能才有機會在大城市立足,然后讓下一代人跟城里的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6、“犧牲自己這輩子,為下一代人創造條件”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戶人家也都是至少三代以上的經營。
一代人的幸福,注定需要上代人的痛苦去沉淀。
他們明白這個道理。遠大的理想和他們無關,幸福的生活也和他們無關,他們必須要犧牲自己這輩子,把畢生精力全部投入到賺錢中去,在大城市扎根,為下一代人有資格談夢想去創造條件。
既然當不了富二代,為什么不能做富二代的爹?
只是這過程,太過痛苦,迷茫,無助。
很多人熬不過,最后只好踏上回故鄉的路上,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把重回大城市的希望留給他們的下一代。
在異鄉的路上每一個寒冷的夜晚,這思念它如刀讓我傷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聽讀館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