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羅明忠等:推進城鄉要素互動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 作者:羅明忠?邱海蘭?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3-18 錄入:王惠敏 ]

農村發展關乎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健康運行。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現在市場要素雙向流動,城鄉之間流動更加活躍了。因此,健全農村生產要素市場,推進城鄉要素互動,既是破除城鄉二元壁壘、保障農民生產要素權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優化資源配置、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內在要求。

農村發展面臨的要素流動困境及其成因

相當長時期以來,農村作為城市的資源儲備基地,向城市供應土地、資金以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導致農村資源流失嚴重,農村發展普遍面臨生產要素向城市單向流動、要素價格扭曲的困境,經濟發展乏力。具體表現為:

一是土地市場發育遲緩,農地流轉不暢。首先,農村耕地流轉率不高,增速放緩。毋庸置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的實施,在提升農業經營效率的同時,加劇了土地細碎化和分散化。為推動耕地規模經營,國家對農地經營權流轉從禁止到允許再到規范發展,但受農民對土地承包權的絕對擁有及其稟賦效應約束,農地流轉隱含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可能性,工商資本與小農戶有機融合受限,造成效率損失。截至2017年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為5.12億畝,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7%。而且,2013年至2017年,我國農地流轉增速分別為22.5%、18.3%、10.8%、7.2%、6.9%,呈現逐年放緩態勢。其次,農村宅基地權能殘缺,流轉受限。農民具有宅基地的使用權,但缺少處置權和收益權,導致其難以獲得房屋財產性收益,收入增長受限。最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配置失衡、價格扭曲。

二是勞動力“鄉—城”單向流動,影響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以進城務工人員流動為主的中國“鄉—城”遷移一直持續至今。截至2017年,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達28652萬人,比上年增長1.7%,增速提高0.2%;其中,外出進城務工人員17185萬人,比上年增加251萬人,增長1.5%,增速提高1.2%。農村勞動力轉移數量巨大、增速不減的同時,許多青壯年、高素質勞動力單向流入城市,導致農村空心化、老齡化,活力不足。農村人才競爭面臨“留不住、引不進、回不來”窘境,進而“缺年輕人、缺技能人、缺帶頭人”。由于缺乏人才支撐,難以吸引城市資本向農村聚集,農村產業呈衰弱之勢,不僅損害農村經濟發展,也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農村穩定和發展活力。

三是農村正規金融發育不足,融資困難。資本是農村發展的動脈,負責向各組織輸送新鮮血液,是維持農村活力的基礎保障。農村銀行網點、郵政儲蓄以及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一度扮演“抽水機”的角色,將農村資本進行匯集再向城市輸送,留給農村的資本在其放貸份額中占比較小。農村正規金融資本流失,資金短缺問題突出,催生出一些非正規金融機構,但以民間借貸的方式滿足農村發展需求,隱含較大的金融風險。不僅僅是借貸成本高、風險大、利率高,而且限制農村金融規模擴張,阻礙農村資本要素市場健康發育,導致農村造血功能缺失,陷入發展瓶頸。

導致農村要素市場發育不足的原因多樣,既有歷史遺留因素特別是現代經濟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屬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產物,但更多的是早期政策體制導向不平衡——發展初期“重工輕農”,過度向城市偏斜造成的。由此引發城鄉非均衡發展、要素市場扭曲等一系列問題。此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工作環境、工資水平等差距巨大,城市“虹吸效應”將農村生產要素牢牢吸附,切斷了農村發展的“主動脈”,造成“失血”嚴重、逐漸凋敝的惡性循環。當然,農業產業的弱質性也限制了農村要素市場的發育。因此,黨的十九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9年中央一號文又進一步指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以健全要素配置機制為突破口助力農村發展

面對農村發展困境,關鍵破解之策在于完善政策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健全生產要素市場,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一要健全農村土地要素配置機制。搞活農地經營權流轉,創新農地流轉經營模式,以公司、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為主體,通過托管、代耕、租入和入股等多種方式,推動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提升農業經營收益。盤活農村宅基地,開展給予農戶宅基地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宅基地確權登記,健全房屋和宅基地一體化基礎上的“三權分置”機制;探索采取出租、入股等形式,將空置的宅基地整合利用,推動宅基地置換退出以及整理復墾,有序釋放農村宅基地紅利。培育和健全城鄉建設用地統一市場,完善城鄉建設用地一體化和征用政策。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及價格彈性增長機制,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

二要健全農村勞動力要素配置機制。重點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尤其是就業服務一體化建設。建構完善的城鄉統一就業信息網絡,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鼓勵各類經濟組織積極參與,實現城鄉人才信息互動,在有序引導農村人才“走出去”的同時,積極將農村發展需要的城市人才“引進來”。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激勵機制,統籌物質、精神和發展三大激勵路徑,以政府為主導向農村就業勞動力提供資金支持,實施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外出培訓和深造等扶持政策,鼓勵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留下來”。建立健全城鄉勞動力互動機制,順暢勞動力鄉村流入渠道;完善農村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吸引更多有情懷、擔當、技能的人才帶著技術、信息和資金等先進生產要素扎根鄉村,讓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迸發活力。

三要健全農村資本要素配置機制。關鍵是推進農村普惠金融制度建設。鼓勵并支持農村金融機構開展普惠性涉農業務,優化服務,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由在鄉村“抽血”向“造血”轉變,改變既往金融機構將農村資金向城市和非農產業投放,農村發展長期面臨“資金枯竭”和“資金外流”的困境。切實落實縣域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服務,督促其增加投放農村的貸款比例;并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業務實施差別化準備金率,保障農村資金供給。積極發展政策性農村金融保險業務,建立風險共擔機制,鼓勵商業性金融保險機構參與涉農業務。加強對農村非正規金融監管,使其逐步規范化、合法化,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環境。

“聚人氣、添動能、增活力”。土地、勞動力、資本等是決定農村發展的關鍵要素。健全農村生產要素配置機制,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助推城鄉“互流、互動、互促”,是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也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核心抓手。

本文為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7AJL0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羅明忠現為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決策咨詢重點培育基地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執行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廣州日報 2019-03-1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专区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 午夜福利精品在线 | 制服丝袜欧美在线播放 |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