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黃得露等:農旅融合的江南水鄉鄉村景觀構建

[ 作者:黃得露?薛欣艷?夏騰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6-11 錄入:王惠敏 ]

——相城高新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導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社會結構和自然風貌均發生了巨變,與此同時農業卻一直處于滯后狀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鄉村振興迫在眉睫。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振興農業產業,農旅融合發展是一條有效途徑。作為鄉村振興的先驅,江南地區自古便是富庶之鄉,擁有優秀的自然、經濟和人文基礎,以旅游業和農業結合的方式來推動鄉村發展,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以蘇州相城高新區現代農業園區為例,介紹了為實現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在以農為基,以旅帶農的發展路徑中,構建獨具江南特色的鄉村景觀的思路。這將對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農業景觀風貌塑造提供較為普遍的指導意義。

一、相關概念

(一)農旅融合的內涵

狹義的農旅融合是將旅游業所涉及的吃、住、行、游、娛、購六大要素與農業融合,形成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生態農業等模式,使農旅融合項目充滿閑、情、賞、娛四種體驗,創建新的鄉村經濟商業模式,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充分、高效利用。廣義上的農旅融合是指農業與旅游業之間發生業態上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關系,最終形成新型的產業創新方式,即指在一定的環境、產業與消費基礎條件下,受到市場需求與政策引導等因素的作用,政府、企業、農戶等利益主體為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效益而進行的地區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產品生產、市場營銷、空間布局以及運行管理過程的總稱。

對于破解地方農業產業發展困境、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三產融合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農旅融合是一條有效的實現途徑,并且有助于旅游產品類型的創新和旅游內涵的延伸,促使地區經濟發展由資源驅動型向產業驅動型轉變。農旅融合不僅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必然方向,還是城市消費的熱門需求。在諸多學術領域及行業的推動下,農業和旅游業結合而產生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模式進入了新的階段。當然,農旅融合并不是農業和旅游的簡單疊加,還要注意因地制宜與合理開發。

(二)鄉村景觀的內涵

鄉村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空間。人類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基于對自然的適應與改造,逐漸創造出豐富的鄉村景觀,并通過其展現出農耕文明所賦予的田園風光。按照景觀生態學的觀點,鄉村景觀是鄉村區域范圍內以大地為背景,以鄉村聚落景觀為核心,由各個土地單元鑲嵌而成的復雜的綜合體。它是由村落、林草、農田、水體、畜牧等景觀元素系統組成,包含了自然景觀、生產景觀和文化景觀的環境綜合性整體。

鄉村景觀是農業旅游資源中能被旅游者親身感知的具體物質實體,主要包括農業土地景觀(例如稻田、麥田、菜地、菜園等)、農業生物景觀(例如果樹、蔬菜、花卉、糧油作物、農田防護林等植物景觀和各類家畜、家禽、特禽、觀賞種禽、野生禽鳥等動物景觀)、鄉村聚落景觀(例如鄉村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建筑等)、鄉村人文活動和民俗文化景觀、農業設施景觀(例如溫室、大棚、農用機械等農用設施和大壩、水庫、魚塘、水車等水利設施)、農業勞作景觀(例如插秧割稻、踩車推磨、采茶收茶等)、現代科技景觀(例如無土栽培技術、現代灌溉技術、智能控溫控濕控光技術及循環利用模式等現代農業科技手段)等。

借助旅游的搬運功能、強關聯性、帶動性等,農旅融合可以推動人群從城市向鄉村遷移,加快構建農村全產業體系、保護當地文化和生態環境,且有助于帶動當地完善基礎設施和提高文明水平。通過培育和發展農旅融合的產業,深入挖掘農村自然生態資源和特色民俗文化,能夠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進而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和農業升級,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二、鄉村景觀的構建

鄉村景觀構建旨在通過合理地部署鄉村土地與土地上的物質和空間,為人們營造安全、舒適、健康、優美的生活環境,進而為社會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生態系統。在農旅融合以促進鄉村全面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鄉村景觀的規劃正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不斷前行,以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融入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

(一)鄉村景觀構建原則

鄉村景觀的構建發展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立足于自然并融于自然,這對于改善鄉村生活生態、實現鄉村景觀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促進環境與資源的協調發展有著歷史性的意義。

1.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原則

新城市的建設使得鄉村景觀遭到了大面積的破壞,然而具體各地的建設對于鄉村景觀的大規模改變到底合適與否,還需要作相應的評估,并且在經濟與生態的抉擇中應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先。

2.因地制宜原則

不同的地域土壤條件適宜于不同的利用方式,如東北平原的土壤滲透性強適合農作物耕種,西北高原地區的土壤土層薄、石粒多,適合發展畜牧業,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水源充足,適合發展休閑娛樂產業等。在此基礎上對鄉村景觀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設計能夠更為充分地體現鄉村土地的綜合價值。

3.傳承地方文化原則

在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鄉村景觀作為鄉土文化的特殊載體,既要形成一種保護機制來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也應選擇性地吸取外來文化中優秀、先進的地方,將其納入到鄉村景觀的構建中來,這不僅是對地方傳統文化的強化,也是對鄉村景觀與鄉村文化的創造性集成、發展和重現。

(二)鄉村景觀構建思路

農旅融合模式下的鄉村建設和發展要讓農民成為主體,鼓勵以農民合作社為載體,通過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農業產業模式, 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民集體受益。在鄉村景觀構建方面要(1)以特定的景觀空間環境為基礎,依托當地原有的自然條件并利用當地的農業資源或農林資源, 將田園景觀與農業生產生活緊密結合, 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業景觀和鄉村資源有效開發的新模式。(2)以文化為核心,充分挖掘當地特有的歷史、民俗文化,強化鄉村的人文性和獨特性,讓游客在親近自然、體驗農耕樂趣的同時,獲得文化精神方面的學習和體驗。(3)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美化鄉村生產生活環境,從而提高其旅游服務能力,為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江南水鄉鄉村景觀的構建

江南地區位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勢總體上南高北低,北部為平原,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不僅降水豐富,它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網密集、湖泊眾多,自古便有水鄉澤國之稱。這樣的氣候和地形地貌造就了其獨特的景觀特征,并且自古以來保持著良好的穩定性。

江南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相對密集,農業用地分布較為零散,不適合進行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同時由于其水網格局獨特、文化淵源深厚、區位優勢突出,旅游業一直較為發達。因此,農旅融合對于江南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發展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農旅融合背景下的鄉村景觀應具有生產性、觀賞性、地域性、季節性、多樣性和文化性。江南地區的農業旅游規劃通常是以當地獨特的水網自然景觀、江南鄉土文化等優勢資源為依托,科學規劃旅游功能區,完善服務配套設施,通過具有特色的水網景觀、農家田園風光、民俗文化、農事體驗活動等,一方面滿足了城市居民游覽水鄉風貌、感受淳樸民風、體驗農耕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推動了鄉村的發展。

為使鄉村景觀能夠滿足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鄉村景觀的構建需要利用當地旅游資源中與農業密切相關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提升鄉村基礎設施,美化鄉村環境,通過富有當地特色的鄉土建筑、水域風光、田園農作景觀、農業設施、農事活動、民俗節慶等,構建兼具農事生產和休閑觀光功能的景觀綜合體。

農旅融合在蘇州相城高新區現代農業園區景觀構建中的實踐

(一)項目概況

項目地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高新區,屬于長三角平原區,太湖出水口,是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雨充足。境內水網密布,河道縱橫;田塊被道路和水系分割成較為零碎和不規則的斑塊,農田生態環境較好;村落民宅大多沿東西向河道而建,主要入口和立面朝南,入戶街道位于南側,民宅三五成排,小巷分隔,建筑外觀大多良好,村莊環境相對整潔。總體來說,項目地具有非常典型的江南水鄉鄉村風貌。

(二)鄉村景觀構建在項目中的實踐

農旅融合模式下的江南水鄉鄉村景觀構建是指利用江南地區豐富的農業旅游資源以及與農業相關的自然、人文資源,通過對水域風光、農林景觀、農業設施、農事活動、鄉土建筑等景觀要素的重構,形成富有地方特色,兼具農業生產、休閑旅游和生態保育功能的景觀綜合體。

1.稻田景觀的構建

優化稻田肌理,整合零散田塊,實行稻油輪作。在晚稻成熟后期套種紫云英,而后收獲晚稻種油菜。3、4月油菜開花,4、5月紫云英開花,盛花期將紫云英翻耕入地,灌水漚田,之后播種新一季的早稻,形成水稻—油菜—紫云英四季更迭的農田景觀。

水稻田中可分片區放養小龍蝦、大閘蟹、魚、蛙、鴨等,實現生態立體種養,減少碳排放。同時可以借此開展稻田捉蟹、稻田捉蝦等休閑體驗活動,發展提質增效型農業,提高園區人氣,促進經濟發展。

在項目區西北沿望虞河一帶利用不同品種的彩色水稻繪制稻田畫,布置風車、稻草藝術作品等景觀小品,增加稻作文化氛圍,并設置瞭望臺供游客登高觀賞壯麗繽紛的大地藝術景觀。對西側現有建設用地進行改造提升,設置創意售賣棚屋、露天舞臺、室外咖啡座等,為游客的休憩活動提供場所,并可在此舉辦稻田音樂會、創意稻草藝術展示等活動,聚集人氣,擴大影響。

2.設施景觀的構建

在馮夢龍村村委會北部建設“水漾年華”農業嘉年華區域,以四個連棟玻璃溫室為主體,分別展示以水文化、糧食、蔬菜、花卉和南果為主題的農業科技和景觀。其中,水文化館以長江流域、太湖風光為背景,通過魚菜共生、水培蔬菜等栽培技術和以“水”為主題的趣味科普,將水與魚、水與作物聯系起來,展示水科技的應用和創意農業景觀。蔬菜館結合蔬菜的栽培技術、特色品種、互動體驗,展示蘇州乃至長三角地區蔬菜產業的文化、品牌故事,打造果菜博物館。糧食館的設計融入當地的農耕文化、民風民俗,用場景再現和互動體驗的手法,通過石磨、打谷場、草垛等元素來表現,以稻米的生產加工過程為載體詮釋稻作文化。花卉和南果館中,花卉景觀的展示一方面營造浪漫文化為基調的大面積花海景觀效果,另一方面通過插花藝術、家庭園藝的展示,使花卉更貼近日常生活。南果景觀的重點是利用熱帶水果打造新奇有趣的景觀空間,展示南方新優特熱帶水果品種、南果北種栽培設施等,結合栽培體驗、水果品嘗等活動,打造可觀、可食、可玩的農展館。

3.林果景觀的構建

基于項目區現有的林果種植區的基礎條件,采用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相結合的形式,確保四季有果。引進獼猴桃、葡萄、楊梅、櫻桃、藍莓、桃、梨、枇杷等果品的新優特品種,通過精準高效的水肥管理和先進的栽培技術,嚴格疏花疏果,提高水果品質,借助后發優勢在與周邊農業園區的競爭中拔得頭籌。

同一種水果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形成整齊統一的林果景觀。果樹近根部用秸稈覆蓋,行間間作紫云英、白三葉等矮桿豆科植物或綠肥植物,這樣不但能夠形成良好的林下景觀,而且在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學特性、維持土壤養分平衡和養分循環、增加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發生機率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果園臨道路區域利用竹籬笆或木柵欄進行收邊,形成整潔的村莊風貌。可在籬笆上懸掛木牌,展示馮夢龍《三言》中的名言警句。引入吸引親子娛樂的旅游項目,如親子果蔬采摘、果園尋寶、果園VR體驗、水果時裝表演、蔬果拼盤創作、水果雕刻等,營造趣味十足的果林拾趣及果樂工坊。部分片區如富硒長壽村的養生果園以休閑觀光為主要功能,林果生產也是為了服務于旅游,因此可將果林進行自然式、景觀化栽植,營造微地形,實行全園的果園生草管理,不使土壤裸露,塑造良好的地被景觀,改善果園小氣候。此外,在園中適當布置游步道,設置瓜果廊道、涼亭等休憩設施和空間,更好地為游客提供休閑服務。

4.濱水景觀的構建

水網、池塘、河道等濕地是鄉村田園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基底,規劃重點打造以水系循環凈化和可持續利用為特色的低維護、近自然的智能水體濕地系統,通過聯通活水、攔截降解、濕地凈化、穩定生境、構建濱水生態廊道、營造多樣水體環境等途徑在區域內建立完善的水系格局、提升水環境質量、提高濕地生態功能。

項目地各片區的項目設置不同,涉及到水系的景觀構建側重點也有不同:在周步港北段現有濕地的基礎上進行駁岸的優化調整和景觀的提升改造,利用濕生和水生植物構建植物群落,形成完整且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建設濕地公園;對馮夢龍文化街區(石橋頭至張埂上)的河段兩側作重點亮化設計,利用線型LED燈管、仿古燈籠、創意投影燈等配合綠化種植和景觀小品打造古典雅致、歷史氛圍濃厚的仿古文化街區;錢埂上、劉埂上、南莊郎和北屈規劃為民宿區,因此沿河道兩岸需要設置護欄并做好照明設計,綠化也應著重體現鄉土田園意境。

濱水景觀植物的選擇既要考慮品種的多樣性,也應盡量選用鄉土植物。不同顏色、線型、姿態的植物合理搭配能夠營造豐富多樣且層次分明的景觀效果,尤其可以利用烏桕、垂柳、桃、迎春等構建特色鮮明的水鄉景觀,并在水面形成綽約多姿的倒影。而不同類型水生植物如梭魚草、荷花、菱、矮型苦草等的混合種植對水體的凈化也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有助于實現濕地生態系統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環。

5.民居景觀的構建

保護古建筑和村莊的風貌對于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傳承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圍繞古建筑遺址和地方特色民居這一特殊資源,可以布局發展相關配套產業,比如傳統文化弘揚、餐飲服務業、特色工藝品加工等,以民居風貌保護為契機,整治周邊鄉村環境,使其與古建筑、水鄉村落的風貌相符,形成統一的民居景象。

首先,借農業園區發展的契機,實施鄉村環境整治,包括新建或改建道路、優化村域生態環境、村內建筑外立面改造等,使村莊特色更加鮮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第二,堅持保護重于開發,修舊如舊地修繕歷史遺跡,維護鄉村個性特征。第三,挖掘當地傳統民俗文化,在整體民居環境、建筑庭院、景觀裝飾中融入當地傳統元素,烘托出典型江南水鄉的意境。此外,依托現有民居,開發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教育性于一體的旅游體驗產品,使游客真正感受到項目地的歷史人文內核,提高游客參與度,增強吸引力。

以夢龍故里為核心,保留有歷史價值的建筑,控制、提升現有的江南水鄉建筑風貌,移植或改建明式鄉村民居,強化馮夢龍文化的氛圍。重點對石橋頭、張埂上和馮埂上的村居建筑、街道和宅旁綠地進行提升改造,通過文化石地刻、景觀雕塑、燈光渲染、綠化裝飾等方式,生動地展現馮夢龍三言故事及當地特色歷史民俗文化,打造具有江南水鄉風情和明朝歷史特色的復古精品文化街區,并分蘇州小吃、特色手工藝和《三言》實景展示三個主題來推介項目地的文化旅游資源。同時,為馮埂上、錢埂上、劉埂上、南莊郎和北屈等民宿區的村民提供民宿改建和民宅新建樣板設計,制定村落建筑更新設計指導,鼓勵村民自發保護文化遺產。此外,在各自然村新增村民活動站,配備餐飲、公廁、小型集散空間等,鼓勵村民將空余住房改造為說書茶室、特色作坊等,擴展旅游功能。

蘇州相城高新區現代農業園區鄉村景觀的構建實際上是對項目地獨特地理風貌和文化傳統的梳理與優化,在調整其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的基礎上,恢復并重構其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而日漸淡化或失衡的田園景觀特色和鄉村聚落特征。同時結合消費市場的旅游休閑需求,與創意設計和活動策劃結合,豐富鄉村景觀內涵,延伸農業產業鏈,以達到農旅融合,農旅互促的目的,推動鄉村振興進程。

結語

傳統農產品價值低、價格的季節性波動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業資源荒廢現象加重。農旅融合使閑置的農業資源得到重新利用,農事生產可設計成旅游體驗項目,由原來的價值投入環節轉變為價值創造環節。同時,農旅融合也改變了傳統旅游發展依賴于門票收入的局面,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旅游產品和內容,豐富旅游內涵,提升產業價值。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各地鄉村正嘗試通過農旅融合等手段,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推進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實現強農富民。鄉村景觀構建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應在順應自然規律,還原鄉村原始風貌,延續獨特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回歸田園文化,做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因地制宜,生態和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外農業概覽》總第42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最精品国产手机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在线a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片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