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正是熱詞“三產融合”的由來。鄉村旅游作為產業融合的表現形式和有力抓手,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幫助農民脫貧增收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看趨勢:品牌化與體系化成發展方向
簡單地說,“休閑農業”對于農業本身來說,是利用自有的農業生產及景觀資源,以觀光、旅游及體驗為主要模式(而非傳統農業中的依靠農業生產成果獲益)來創造經濟價值,促使農民增收。對于游客而言,“休閑農業”則是出于對城市化景觀的差異化追求和對農村休閑體驗的期待。
休閑農業的一個最常見表現形式是我們常說的“農家樂”,也即是城市游客到農戶家中體驗農村生活。但我們不應簡單地將“農家樂”與大框架下的“休閑農業”畫上等號:“農家樂”的經營往往是以小型的分散式經營發展為主,但“休閑農業”則嘗試形成體系,為規?;c品牌化發展為目標;另外,農家樂的經營往往以個體農戶為主導方,單打獨斗,很難有體系、標準與品牌。相對而言,休閑農業則往往以區域的協同發展為主,構建統一服務流程,標準與品牌,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參與度顯得更高??梢赃@樣說,一個擁有良好的“農家樂”發展基礎的地區,想要進一步的深化發展,必將朝著體系化與品牌化的“休閑農業”體系邁進。
讀政策:支持休閑農業成為扶貧造血機
無疑,“休閑農業”是“三產融合”的具體表現形式,其附加值高、服務成分大、可持續性強,對于我國新型城鎮化大背景下的區域發展和近郊經濟結構轉變有著重要意義。良好的休閑農業發展,既解決了農民就業與城市發展的矛盾,又開辟了農民增收的新戰場。
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脫貧攻堅”戰場上,“休閑農業”也能夠成為我們自主造血的選擇。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依托老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積極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養生養老基地和休閑度假目的地。
對于休閑農業,中央層面上的傾斜與支持是明顯的: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另外,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農業部等11部門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農加發〔2015〕5號)在內的諸多政府文件對此也有不同程度的傾斜。在這樣的政策導向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應該結合趨勢,做好規劃,立足本地特色,協調資源,將本地的“休閑農業”發展引向一個有競爭力的發展道路上來。
找方法:文化與地理元素塑造相對優勢
首先要給自己的區域代入品牌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做大、做強、做長”,譬如陜西以西安為核心的都市休閑農業圈,著力打造陜北黃土風情休閑農業區、關中平原民俗休閑農業區、陜南山水風光休閑農業區三大板塊,構筑沿黃河、渭河、漢江、丹江四條“黃金水道”,以及南北交通干線、關中環線兩條“黃金干線”的6大休閑農業帶;其次,要嘗試將“休閑農業”與“當地文化”結合起來,也只有這樣才能追求更高的附加價值和旅游特質:譬如新疆天山畫廊的文化元素,便融入了其休閑農業的體系之中,使其休閑農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令人印象深刻;最后,要把“休閑農業”與當地的地理位置特色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塑造本地“休閑農業”的相對競爭優勢。譬如山東東營河口新戶鎮三產融合打造特色“濱海旅游小鎮”,便是利用東營“黃河入??凇钡牡乩韰^位優勢打造而成的。
當然,“休閑農業”的發展雖被人們寄予厚望,但仍然有諸多值得注意的問題,其一是征地與建設的環節,企業與政府應該與當地農民充分溝通,盡可能避免糾紛;其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休閑農業”的服務者依舊是農民本身,有且只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刺激農民成為更優秀的“休閑農業”服務提供者,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分享到三產融合發展的紅利。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年9月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