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張燦強:農旅融合的典型模式、發展困境與對策建議

[ 作者:張燦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14 錄入:王惠敏 ]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休閑娛樂、養生養老、宜居宜業等方面的需求更加旺盛。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從業人員845萬,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巨大的市場需求動力要求加快農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旅融合對催生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實現生態宜居,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旅融合的典型模式

    農旅融合是在尊重農業產業功能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游資源,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游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典型模式包括:

    一是家庭農場+農事體驗。此種模式以“農家樂”“漁家樂”“茶家樂”“采摘園”等形式居多,經營主體多是農戶,以其住房、庭院和承包地等作為營業場所,讓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享受勞動果實,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鄉野生活,這種融合模式是當前數量最多也是農戶參與最主要的形式。

    二是農業景觀+觀光旅游。這種模式以作物集中種植區、農區特色地形地貌、農業工程等形成的景觀為旅游觀光對象,如油菜花景觀、稻田景觀、梯田景觀、草原景觀、果園景觀、花卉景觀、水利工程景觀等。這種模式的季節性和淡旺季明顯,游客前來旅游往往集中在某一時段。

    三是農業莊園+休閑度假。農業莊園往往具備飲食、運動、體驗、養生、商務等功能,滿足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的短期休閑。農業園區、農業嘉年華等與農業莊園類似,都由人工設計和建設,具有一定的規模,也有休閑旅游功能。

    四是鄉土風情+民俗旅游。這種模式主打農村文化、民風民俗、鄉土建筑、民族風情等,比較典型的有少數民族村寨、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名鎮、農業文化遺產地等,這些地域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特色的民風民俗,也是常規旅游中經常主打的項目。

    五是美麗鄉村+健康養生。憑借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健全的服務設施,吸引城市居民來此養生、養老,這種融合模式中游客具有候鳥式特征,尤其適合中老年和短期休養人群,鄉村需要配備較為完善的醫療、康健等設施保障。如四川寶山村,每年夏秋季節吸引大批的城市居民來此度假、避暑、養老。

    農旅融合的發展瓶頸

    一是從農旅融合的發展理念看,有的地方發展旅游的熱情較高,但是缺乏前期規劃和整體設計,導致旅游發展的無序和混亂。有的地方重經濟發展,輕生態保護。對南方稻作梯田部分地區的調研發現,隨著游客和客棧的增多,用水量增加,由于住宅和客棧位于山腰,從而減少和分散了山上涵養并自流到山下梯田的水量,有些梯田開始出現旱化。還有的地方鄉村民俗文化越來越迎合旅游發展需要,出現文化“庸俗化”現象。

    二是從農旅融合的產業鏈條看,由于農業的季節性特點,農旅融合出現“潮汐”現象,即短時間內游客的過量進入,主要以觀光為主,產業鏈條短,為當地創造的價值有限。農產品轉化為旅游產品不足,旅游對農業的帶動能力有限。農旅融合產業發展的層級較低,特色不明顯,同質化問題突出,在農事體驗、傳統飲食、農耕文化等方面的深度挖掘不足。旅游旺季過多的游客進入可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人為擾動。

    三是從農旅融合的經營主體看,全國層面,以農民為經營主體的農家樂,仍然是休閑農業的主要類型,但是受農戶自身管理能力、資本投入等條件的限制,往往是低層次、重復性建設,主要滿足中低端消費市場的需求,容易導致惡性競爭和無序發展。休閑農莊等規模化的經營主體以工商資本為主,個別地方也出現工商資本借休閑農業之名亂占耕地的現象,需加以規范和引導。

    四是從農旅融合的體制機制看,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個別地方出現工商資本對農戶的“擠出”。部分發展旅游的村莊,規模大、名氣大的客棧大部分是外地人經營的,因為他們的客棧條件好,還有能力利用互聯網做宣傳,并接待國外的游客,而這些客棧給當地人的就業機會有限,相當一部分增值收益被外地人拿走。有些地區以景區的形式進行開發,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維持了美麗景觀卻沒有從旅游開發中獲得相應的補償。農村的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相關制度改革滯后,金融市場發展不足,農戶利用房屋、土地等抵押貸款的權能受限。

    農旅融合的困境擺脫

    一要加強規劃引導,強調綠色引領。在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人文歷史、區位特點、產業特色、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創新規劃理念,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這既是解決布局簡單雷同、項目同質同構的前提,又是降低發展成本、適應消費習慣的關鍵,也是提升競爭力、增強持續吸引力的核心。配套游客中心、標識系統、騎行綠道等設施,滿足各項旅游要求。鄉村的休閑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鄉村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純凈的水質、健康的食品,要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實施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實施美麗鄉村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二要促進產業聚集,樹立品牌效應。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休閑觀光、特色產品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打造地方特色農耕文化名片,在品牌推介、市場開拓、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優惠和扶持政策。促進農產品變旅游產品,鼓勵企業面向市場,提高科技水平和研發能力,開發差異化產品和功能性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創新農旅融合發展的市場運作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以及互聯網金融、眾籌、PPP等新工具和新模式,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旅游道路、旅游接待、旅游服務等建設水平。創新旅游產品開發,完善旅游路線,建設農耕文化主題餐廳,加強傳統生產技藝體驗等項目。

    三要完善利益聯結,保護農民利益。保護農民在農旅融合發展中的利益,在就業安排與創業機會上更多地讓原住民參與,讓其在農旅融合發展中真正得到實惠。通過產業組織形式創新,發揮旅游開發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同時協調產業部門之間、上下游之間的利益關系,對基礎產業和弱勢群體進行適度補償。創新農旅融合發展的組織模式,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在組織農戶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宜疏不宜堵的原則,科學劃定工商資本進入的區域和類別,鼓勵工商資本開展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以及相關技術研發和旅游項目開發等,同時強化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土地用途管制。加強對農戶的培訓,提升農戶的服務意識和旅游接待水平。

    四要強化政策扶持,進行制度創新。在農旅融合發展初始階段,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科學制定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產業融合發展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整合分散于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休閑農業開發等領域的扶持政策,發揮資金合力的作用。在農村土地、金融等方面為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一定優惠措施。加強對貧困地區開展農旅融合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加強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適應農旅融合發展的需要,調整農村用地政策,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用于農旅融合發展項目。對發展休閑農業的農戶,擴大貸款抵押物范圍,有條件的地方開展信用貸款,拓寬農戶融資渠道,鼓勵利用農村“四荒地”發展休閑農業。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8年02月1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亚洲人成7777香蕉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