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耕地是基本國策。因為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沒有土地,生產不出來糧食,人類就無法生存。中國有14億人口,保有18億畝耕地才可能保障中國人民的溫飽。18億畝耕地紅線也成為中國全社會的共識。
好在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國目前實有耕地超過20億畝,距離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還有2億多畝的距離。當前中國正處在高速經濟發展和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土地包括耕地,因此,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耕地資源有一定下降。為了保證耕地不減少,國家法律明文規定,城市建設占用耕地必須補充相應的耕地,即“占補平衡”政策。“占補平衡”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是占優補劣,城市建設占用了肥沃且便于灌溉的高產農田卻補充貧瘠且灌溉不便的低產農田。
中國當前發展階段,城市化是必然趨勢,是中國現代化的基礎,絕對不能停下來。城市化就必然要占用耕地,且往往要占用最高產的農田。未來20年仍將是中國高速城市化的20年,不過,因為之前若干年土地城市化速度比較快,城市建設已經占用了比較多的土地,再有三五千萬畝新增建設用地就基本上可以滿足未來20年中國城市化建設所需。
城市化必然意味著農民的進城。因為中國城市化的特殊性,當前一個時期,農民進城后一般都要將宅基地留作退路,因此農民進城了,增加了城市建設用地,卻并未退出農村宅基地。農民之所以沒有退出宅基地,是因為進城有風險,萬一進城失敗,農民還準備返回農村。這個意義上農民將宅基地當作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再過20年,農民完成城市化,并可以在城市體面安居,農民就自然愿意退出大約2億畝宅基地。農民2億宅基地復墾為耕地,就比當前完成城市化只需要新增的大約三五萬畝城市建設用地(也就是說未來20年城市建設最多占用三五千萬畝耕地)要多得多。這里面就有一定很重要的過程,即城市本身的發展,經濟本身的健康成長,才是進城農民可以在城市安居的條件。也只有或只要農民進城安居了,他們自然就會退出農村宅基地,中國耕地總數就不僅不會減少,而且還會增加。
現在一切問題就都變成,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擴張需要有質量,也需要有土地空間。沒有土地空間,經濟發展成本就高,城市擴張代價就大,進城農民就難以在城市安居,城市人口也不得不為過于稀缺的城市建設用地付出高額的土地房屋租金。
這個意義上講,保護土地也要講代價,講成本。不計代價和成本地保護土地,甚至人為劃出“永久基本農田”,不尊重城市發展和經濟聚集的規律,在發達地區搞增減掛鉤項目拆農民別墅式住房來復墾耕地每畝成本甚至高達幾百萬元,這樣的耕地保護就走火入魔了。
耕地保護要懂辯證法,以及必須考慮代價。不顧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片面強調耕地的重要性,就會影響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就可能人為降低城市化的速度,就使進城農民更難在城市安居,城市農民也就更要保留農村宅基地作為進城失敗的退路,中國耕地也就更難隨著農民進城后退出宅基地而有所增加。
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化,保護耕地也不例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鄉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