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勝教授在《慎言把農民組織起來》一文中隱隱的擔憂,那些認為小農戶是造成農業低效的根本原因,因此提出要把農民組織起來。前車之鑒,人民公社時期把農民前所未有的組織起來了。最終的結果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誕生。陳文勝教授的擔憂不無道理,有必要對上個世紀50年代的合作化運動的思想根源進行分析,探討一下鄉村振興戰略下合作制問題。
(一)合作思想的追根溯源
合作思想追根溯源可以到1516年,英國托馬斯·莫爾出版的《烏托邦》。他設想了一個消滅私有制的理想社會――烏托邦,這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1821年圣西門出版了《論實業制度》。他設想的未來社會稱為“實業制度”。他主張在實業制度下要有計劃地組織生產,但主張保存私有財產及其取得收入的權利。傅立葉在19世紀初出版的《論家務農業協作社》和《新世界》等書對未來社會描述的更加具體,提出了和諧社會制度及“法郎吉”的設想。“法郎吉”實行工農結合,社員亦工亦農,可以自由選擇工作,自愿結合,人們把勞視視為一種樂趣。其收入按勞動、資本和知識以3:4:3的比例分配,承認每個人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法郎吉”是空想社會主義合作思想的最初雛形。歐文繼承并發展空想社會主義合作思想的理念。提出了建立合作公社的設想,并進行了前所未有大膽的試驗,是空想社會主義合作思想系統化并短暫的成為現實。1824年,歐文帶領4個兒子和一些信徒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買下了3萬英畝土地,建立了一個合作示范區,取名為“新和諧公社”,先后吸引了上千人參加試驗活動。他們也制定了“新和諧公社”的組織法。歐文的“新和諧公社”在當時影響非常大,但由于其做法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公社短短四年,最終于1828年宣告失敗。馬克思曾經高度的評價:“在英國,合作制的種子是由羅伯特·歐文撒下的。”
歐文播撒下的合作社種子后來在英國開花結果。英國因而成為合作社重要的發源地。英國蘭開夏州羅虛戴爾鎮的工人,汲取歐文創辦合作社失敗的經驗教訓。1844年創辦了“羅虛戴爾先鋒社”。“羅虛戴爾先鋒社”實質上是一個日用品消費合作社,他還沒有完全擺脫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他的主導思想就是要減輕商業資本的中間剝削,維護社員的物質利益,因而受到了廣大基層群眾的擁護,并迅速發展壯大。“羅虛戴爾先鋒社”的成功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示范效應,因而,它也成為英國各地消費合作社的一種模式。受羅虛戴爾先鋒社的示范影響,英國的合作社發展如雨后春筍,到1880 年消費合作社的社員人數發展達到50多萬人。1895年國際合作社聯盟成立,把羅虛戴爾先鋒社的辦社原則,作為國際合作社聯盟的辦社原則列入聯盟章程。國際合作聯盟成員國的合作社組織共同遵循的辦社原則也稱之為“羅虛戴爾原則”。
(二) 羅虛戴爾原則的經濟學意義
羅虛戴爾先鋒社雖然不是世界上第一個合作社,但無疑卻是世界上第一個公認成功的合作社。它這一套切實可行、公平合理的辦社原則,是它成為當時最成功、最典型的合作社。在羅虛戴爾先鋒社的示范帶動下,歐美國家都先后創辦了各式各樣的合作社。合作社的形式也由最初的消費合作社發展成為供銷合作社、信貸合作社、加工合作社、生產合作社、綜合合作社等等,合作社的類型,組織形式,經營范圍,包羅萬象。
羅虛戴爾先鋒社的辦社原則,作為國際合作社聯盟的辦社原則列入聯盟章程,作為國際合作聯盟成員國的合作社組織共同遵循的辦社原則。羅虛戴爾先鋒社的辦事原則,后人歸納為以下八條:1,自愿原則。入社自愿,退社自由。2,一人一票,民主管理。社員大會是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3,現金交易。社員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只能用現金交易,不許賒帳、賒貨。4,按市場價銷售。按市場價售后可以獲得一定的盈利的分配,先扣除股息和經營費用,同時留一部分作為公積金和教育基金,其余部分按照社員購買的份額比例進行分配。5,如實介紹商品,不缺斤少兩。6,盈余按購買額分配。7,重視對社員的教育,提高社員的文化知識和思想素養。8,對政治和宗教保持中立。合作社作為一種創新的生產方式,自產生之日起就不斷的吸引人們進行理論探索和各種試驗。
羅虛戴爾辦社的原則之所以切實可行,是因為其經濟學意義十分重要。任何組織都必然存在著管理問題。脫產的專職管理人員的費用分攤以及官僚主義的問題會直接影響著成本和效益。作為組織的成員,對待官僚主義最好的辦法有兩條,一是用手投票,另外一種是用腳投票。自愿的原則確保了社員對組織效率的監督和官僚主義的有效管控。當社員感覺到合作社里自己應得的收益低于自身單獨勞作所獲得的收益時,它會根據自愿的原則做出有利于自身的抉擇。自愿原則是非常的重要。試想一下農民將股本或者資產交給了合作社,而沒有根據自愿原則決定去留的自由,甚至對自己祖祖輩輩熟悉的耕地,耕種什么都不能自己做主,一切都要按計劃進行,喪失了農產品的定價權以及議價的主體資格。那么長時間,農民會采取一種什么樣的生產態度來進行勞作?現金交易和按市場價格定價,這些貌似十分簡單的原則,其實卻體現了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原則。如果連這些基本的原則都不能遵循,那么合作社顯然是沒有生命力的。另外按照貢獻和購買額來分配盈余,體現了社員人人平等。另外入股資本的強勢或資本的邏輯而取得的特別地位和優勢得到了一定的抑制。最后一條更為重要。合作制是合作的經濟組織,而非政治或者宗教的組織。如果合作制不能夠保持政治和宗教中立,那么政治規則或宗教的儀規就會影響到經濟規則發揮作用。一旦如此,合作制作為經濟組織將會面目全非。合作制作為經濟組織卻不能按照市場規則來運行,失敗只是時間問題。當然羅虛戴爾辦社原則的經濟學意義遠非如此!前文所述,合作的思想最初起源于空想社會主義,因此,人們最容易受“左”的思潮影響而陷入空想。不按經濟規律辦社,過分的強調平等,超越經濟發展階段而想快速過渡,最終都會是:良好的開端,悲慘的結局;平等的開始,貧窮的結束。
(三)合作制仍然是把農戶組織起來的有效形式。
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視合作社問題。在西歐合作社出現之后,馬克思、恩格斯主張通過合作制實現向共產主義過渡,但認為合作化必須堅持自愿、示范并為此要給農民盡量多的時間過渡的原則。列寧在總結蘇聯革命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對如何建立合作經濟并通過其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進行了許多重大的探索。列寧甚至在病重期間口述了《論合作制》一書。列寧的合作社思想,極大的影響了后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向。蘇聯10月革命勝利以后,實行平分土地,再集體化建設社會主義的模式。1928年11月,聯共(布)中央全會決定加快農業集體化步伐。1929-1933年前蘇聯大規模開展了社會主義大集體經濟的運動。1952年中國也開始了規模浩大的合作化運動,最后發展成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在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家建設社會主義,迫切需要將廣大的人民組織動員起來。農業部門的積累通過農副產品的剪刀差轉移到工業部門。農產品也由農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城市。可以說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農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現在是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時候了。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定了以農戶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1985年取消執行幾十年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農戶才有了真正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如果我們單純的為了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可以采取糧食直補到戶的方式。而現在重要的問題是要解決廣大的農村和農民基礎設施短缺的問題。我們的國情是接近6億的農民生活在農村,2.2億戶農戶,耕種著約20億畝耕地。戶均不足10畝地,人均不足一畝三分地。農業的比較效益差,集約化程度低,農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的不能有效銜接,農業農村的組織化低,變革的內生動力不足,鄉村自治能力不強,哈丁的“公地悲劇”公共產品供給不足,這些都迫切需要將農戶有效的組織起來。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然要將許多公共資源轉移反哺農業農村。如果不能有效的將農戶組織起來,既無法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更無力承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公共資源的轉移。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反思上個世紀50年代合作化運動的利弊得失。只要充分尊重合作制的經濟規律,也不必投鼠忌器,那么合作制仍然是當今中國將農戶組織起來的有效形式。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