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小云:大國百年變局下的十八洞村變遷

[ 作者:李小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12-21 錄入:易永喆 ]

——評陳文勝新著《大國小村》

消除貧困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強國富民的現代化訴求,擺脫貧困是貫穿近代到現代整個歷史進程的主旋律。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華民族百年以來追求擺脫貧困的目標得以實現。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不斷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和歷史使命,強調共同富裕的理念,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目標。

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追求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偉大發展實踐。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思想,開啟了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十八洞村是12.8萬個貧困村的代表,在短短的八年間,與全國其他貧困村一道如期實現了整村脫貧,成為中國擺脫絕對貧困故事的一個代表。這有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制度優勢, 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彰顯了中國人民與貧困作斗爭的頑強精神,也彰顯了中國依靠創新實現脫貧的科學路徑。總結提煉十八洞村脫貧的機制, 對于我們認識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也對于全球的減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十八洞村位于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武陵山腹地。2013年之前,全村僅靠一條沙土小道與外部連接。村內飲水僅依靠幾個天然水井,全村沒有穩定的供電。2011年, 全村人均純收入只有1280元,貧困發生率高達57%。2013年11月3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深入苗寨,和村民們圍坐一起共商如何擺脫貧困。在調研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精準扶貧的十六字方略“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在精準扶貧的脫貧攻堅的推動下,十八洞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19年底,村民人均純收入飆升到14668元,村莊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十八洞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一個變化, 得益于脫貧攻堅戰略的推動。

陳文勝教授領銜的團隊所寫的《大國小村》一書,將十八洞村的變遷放置在大國百年變局的新格局下,是一本全面書寫鄉村變遷的好著作。

在本書中,作者從不同的方面對十八洞村的脫貧機制進行了梳理。人力資源的缺乏使得十八洞村處于封閉的內循環中,輸入外部的人力資源成為了打破貧困堡壘的重要舉措。為此,花垣縣組建了一支精干的扶貧工作隊,每月駐村工作時間都超過20天。他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與村民一道分析貧困的原因,探索脫貧的道路。正是這樣一支工作隊,與村民共同努力, 帶來了十八洞村的巨變。與全國其他貧困村一樣,十八洞村長期以來以農業為主,產業單一是其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在脫貧攻堅過程中, 十八洞村充分挖掘比較優勢,在發展原有農業產業的基礎之上,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產業多元化、新業態快速發展的新型產業結構,大幅度提升了十八洞村的經濟水平和村民收入。

十八洞村實現脫貧的另一個重要的機制是加強黨支部建設,推進“互助五興”。以支部建設帶動“互助五興”,以“互助五興” 帶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多元治理模式。十八洞村的脫貧不僅僅聚焦于產業的發展和收入的提升,同時也在發展旅游產業的過程中,還將苗族文化融入旅游產業的發展進程中。這些文化遺產一方面成為了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另一方面又通過旅游產業的帶動保護和豐富了苗族的文化遺產。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一個傳統的苗族村寨同時也經歷了社會關系的變遷,苗族村民的傳統思想觀念開始發生變化,現代的市場組織形態開始植入傳統的社會文化體系中。村民契約意識的增強使得傳統的社會資本得到了弘揚,現代的組織形態開始取代傳統互助形式的組織形態。家族勢力干預鄉村治理的現象基本消除,十八洞村開始具備現代社會的特征,實現了一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快速轉型。

十八洞村的變化是綜合的。原來一個封閉落后村寨建起了現代化的道路,破敗不堪的村民居所被民族特色的新住房取代,村莊的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十八洞村修舊如舊,保持民族風格,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標新立異,不建高樓大廈,不建小洋樓。十八洞村在變化中不失鄉村本色,在脫貧中不顯奢侈與豪華。

十八洞村的脫貧模式是可復制、可推廣的。這主要是因為十八洞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基本要求:不搞盆景,不搭風景,不搞特殊化,也沒有把全縣的資金都擠在十八洞村,而是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脫貧攻堅的全過程,通過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共產黨的政黨優勢,突出超越利益群體的引領作用。在內生動力激發上不搞空洞說教,注意典型引路與正向激勵相結合;在發展扶貧產業上不搞大包大攬,注重統籌布局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搞大拆大建,注重留住鄉愁與彰顯魅力相結合;在攻堅力量統籌上不搞孤軍奮戰,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與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相結合。十八洞村的經驗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肯定,被稱為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扶貧湘西經驗。

陳文勝等同志長期堅持鄉村調查,他們的研究植根于中國鄉村的實地,對于中國鄉村既有深厚的感情,又有豐富的經驗。他們以“大國小村”的書名所梳理的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變化一書,呈現了作者立足中國鄉村大地,書寫中國鄉村變遷的學術情懷。通讀此書,也是在學習和了解中國鄉村變遷的敘事。我以此短文,為本書寫一個普通讀者的感想,以此與作者和讀者共同討論。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發展觀察》2021年第2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