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穆克瑞:共享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 作者:穆克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7-05 錄入:易永喆 ]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黨中央及時作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作為近年剛剛興起的新興經濟形態,共享經濟有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加快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資源的共享與充分利用,有望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路徑選擇。

為什么要在農村發展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根本特征是依托網絡技術、現代技術和現代管理方式,資源擁有方將使用權在更寬領域、更大范圍內讓渡給他人和機構,共享資源、獲取回報、實現共贏。發展共享經濟體現新發展理念,符合共同富裕要求。作為脫貧攻堅的延續和發展,鄉村振興的根本奮斗目標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并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顯然,共享經濟與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高度契合。共享經濟模式可以將農村的富余資源與城市需求之間進行最大化、最優化的重新匹配,將不確定性和流動性轉化為穩定的連接。

鄉村山美水美空氣清新,有著綠色優質的農產品、廣袤的田野山林、質樸的鄉村文化,是城市居民追求的詩和遠方。這些鄉村優質資源大多深藏在大山深處,經濟效益未能有效發揮。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流轉更加高效便捷,發展共享經濟能夠將這些優質資源、閑置資源推向城市,實現與城市共享;農村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等方式,盤活農村閑置的土地、房屋資源,建成共享農田、共享農莊等發展旅游體驗和健康養生等服務業;當地群眾除了有土地分紅外,還增加了就近就業的機會,拓寬了增收渠道,催生經濟效益。

如何在農村發展共享經濟

發展共享經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準著力點和落腳點。

共享綠水青山。通過整合包裝鄉村優質自然資源,發展健康養生和旅游業,實現與城市居民共享綠水青山。依托森林資源、空氣資源、溫泉資源,定制個性化康養、旅游產品,開展訂單式、貼心化服務。通過網絡平臺,推出“我在鄉村有氧吧”“我在鄉村有溫泉”,讓城市居民在鄉村共享“森林浴”“日光浴”“溫泉浴”,感受科考游、探險游、山地游、研學游,實現資源共享,創造經濟價值。積極探索建立森林碳匯交易和生態補償機制,把鄉村優質的空氣“賣”到城市,滿足城市碳排放需求。

共享鄉村文化。完善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好農村圖書閱覽室、村史博物館、農家書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農村文化陣地,為實現文化共享打下堅實基礎。深挖鄉村文化共享潛力,傳承弘揚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發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形成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增強鄉村文化活力。將鄉村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觀光之中,拓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鏈條,實現更大維度的共享。發展智慧共享鄉村文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打造“互聯網+鄉村文化”,通過互聯網展現立體鮮活的鄉村文化,使城市居民在共享鄉村文化中感悟鄉愁。

共享綠色食品。通過“接單”的方式開展農業生產。城市居民通過互聯網向農戶或農場主“下單”,農戶或農場主“接單”后按照訂單要求種植果蔬、飼養家禽。“下單”客戶可通過5G視頻技術對“私人訂制”農產品實施全過程實時監控,隨時觀看作物生長情況,果蔬長好、家禽長膘后送貨上門。城市居民不僅共享鄉村的優質食材、綠色食品,還能參與農業生產過程,既滿足物質需求,也滿足精神需求。同時,供貨方和需求方直接對接,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

共享田野山林。整合鄉村田園、果林、山塘資源,承租給城市居民,讓城市居民在鄉村有自己的菜園、果地、魚塘,鄉村群眾通過土地租賃和幫忙打理農作物的方式獲得租金收入和工資收入,兩者在共享中各取所需,促進城鄉融合和資源互動,實現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以及城市居民共建共享共贏。同時,通過共享田野山林,一大批閑置的撂荒地將被盤活,田野顏值、土地利用率等得到大幅提升,農業旅游、產業開發等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被源源不斷激發,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共享村居民宿。以“我在鄉村有個家”為目的,盤活閑置鄉村用房,用好租賃權和使用權,在保持所有權不變的基礎上,面向城市群體進行認購。按照認購城市居民的要求,對住房進行適當的裝飾改造,既保留原汁原味,又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給城市居民在鄉村安個家。同時,因地制宜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和共享農莊建設,加快通信網絡、物流體系、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大力發展以享水谷共享農莊為代表的脫貧濟困型共享農莊,采取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共有、共享、共贏”模式,村民獲得免費安置房、土地分紅和務工收入;企業獲得運營收益;政府實現“造血式”精準扶貧;社會消費者獲得高品質生活體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發展共享經濟需要哪些政策保障

發展共享經濟,助推鄉村振興,需要在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面給予相應的保障。

政策支撐更加完善。當前,鄉村振興產業體系日臻完善,但發展鄉村共享經濟方面的政策還較為單薄,需進一步完善。一方面,用好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如:以“三塊地”改革為契機,破解土地供需矛盾問題,盤活鄉村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價值,為共享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渠道。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鄉村共享經濟政策體系。注重與鄉村振興已有政策體系的有效銜接,以發展壯大共享經濟為抓手,以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為目的,優化頂層設計,完善涵蓋人力、財政、土地等資源要素的政策體系,為鄉村共享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和戰略指導。

資金支撐更加有力。發展共享經濟根本靠市場,引導靠政府,最終靠企業,但初期需要財政配套資金引導,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在保持原有財政支持政策不變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特別是要挖掘土地收益潛力,把土地收益更多地用于農業農村發展。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三農”領域,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能人大戶、企業、外資等社會資金參與鄉村振興、發展共享經濟,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人才支撐更可持續。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也是發展鄉村共享經濟的關鍵所在。既要引育一批善經營的“農創客”、懂技術的“田秀才”、會種田的“土專家”、愛農村的“新農人”,更要依托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吸引四方之才蜂擁而來,盤活鄉村振興“人才池”。完善人才下鄉獎補機制,提高鄉村人才的待遇,讓鄉村人才安心謀發展。總結推廣大學生下基層、三支一扶等好經驗好做法,統籌招錄一支朝氣蓬勃、專業能力強的人才隊伍扎根基層、奉獻基層。特別要注重引育數據型、管理型,精通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方面的人才,推動信息技術下鄉,把技術融入共享經濟中,打造共享經濟發展平臺。同時,作為發展鄉村共享經濟的主體,企業要發揮自身資本、人力等方面的優勢,培養優秀人才和運營團隊入駐鄉村,推動共享經濟發展。


(作者系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新政知見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在线亚洲视频 | 制服丝祙第1页在线 | 亚洲第一高清尤物在线播放 |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日本精品不卡中文AⅤ | 亚洲欧美清纯另类日韩中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