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建是一種轉移?這是《新建筑》雜志社提出的一個關于鄉建的概念和質問。
一、鄉建是一種轉移與鄉建六說
鄉建是一種資本的轉移,權力舞臺的轉移?是經濟或社會問題的轉移?或是建筑師規劃師業務的轉移?新型城鎮化政策推動下,美麗鄉村的保護、恢復、建設如何進行?村鎮經濟、社會治理僅僅是鄉村建設的“軟科學”?這個過程中,我初步提出對鄉建的四點看法,即“鄉建四說”:從政治運動到行業行動、從學術轉移到設計轉移、從政策主導到村民參與、從村民游憩到鄉村旅游。
后來鄉建四說發展成鄉建六說,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即從政治運動到行業行動、從傳統低技到適宜技術、從市政工程到村政工程、從宜居宜業到宜業優先、從鄉村規劃到鄉村設計、從制定目標到科學建構。
二、從政治運動到行業行動
美麗鄉村建設,建筑界的動作有點滯后。對“舊村”即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申報工作有針對性,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后來開展了“新村”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一次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
因此,鄉村出現新村和舊村的矛盾,也涉及城鄉之間的“二元差異”和新舊之間的“二元差異”。城鄉之間有從事農業的農民與非農的村民之間的差異,有傳統聚落與歷史街區之間的差異,有鄉村傳統民居與街區傳統民居之間的差異,有傳統的“風水觀念”與現代普適的“規劃原理”之間的差異等。新舊之間存在傳統聚落與新村聚落之間的差異,存在傳統民居與新型民居之間的差異,存在仿古與建新之間的差異等。其中,走“仿古”路線是以歷史文化名村需要保護建筑風貌為由來否定時下的新村建設,走“建新”路線是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由去拆除被視為危房的傳統民居。
回顧歷史,我們黨在1952年第一次全國建筑工程會議提出建筑設計的總方針:適用、堅固、經濟和美觀。學建筑的人知道“經濟”這一條是我們加的,其它三條是古羅馬時期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提出的建筑三要素。1955年時,建筑工程部召開設計及施工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全國的建筑方針,就是“適用、經濟、美觀”,把“堅固”去掉了。
黨的第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并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點具體要求,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之后陸續出現各種各樣非常有意思的稱呼,比如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魅力鄉村和富美鄉村等,不同的部門及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鄉村。
三、湖頭村的鄉建實踐與集成設計
福建建甌市小松鎮湖頭村是我們團隊做的第一個美麗鄉村項目,當時設計標題還是“美麗農村”。我們基于對新村和舊村的思考,提出“集成設計”概念。因為湖頭村既不能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辦法否定傳統聚落部分,也不能用保護歷史文化名村的辦法給新村組團穿衣戴帽,而是應該共存,通過“舊區舊辦法,新區新辦法”,同時增設協調區。我們把湖頭村分為古村風貌組團、新建民居組團、農田景觀組團、公共服務組團、綜合服務中心等,規劃設計做完后,大家比較容易接受,舊村的房子依照傳統的風水理念,朝向各不相同,新村的建筑根據普適的規劃原理,布局整齊劃一。
當時我提出了“美麗·景觀”、“市政·村政”、“宜業·宜居”的概念。美麗·景觀,即對美麗的解讀可以分解為人文美和環境美,環境美屬于景觀范疇,又可分為自然景觀和農業景觀。市政·村政,即城市配套設施工程就是市政工程;鄉村配套工程可稱之為村政工程,村政工程是一個子集成,是一個小化、減項的市政工程。宜業·宜居,即產業振興在鄉村尤為重要,應宜業優先,以業留人;業是農業,也包括其它產業;宜居可以拓展為對既有建筑居住品質的提升。
四、從美麗鄉村建設到鄉村振興戰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五點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農業部在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中,提出的總目標是:“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兩種模式從字面上看很相像,生活寬裕與生活美好、生產發展與生產高效、鄉風文明與人文和諧……可以一一對應。地方上,天津市的“天津美麗鄉村”評選活動標準是:“經濟發展好、農民收入高、村莊環境美、生態條件優、文化引領強、和諧氛圍濃”,也不出左右。浙江省在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中提出的目標是:“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素質美”,出現了與規劃設計相關的內容,“規劃科學布局美”被放在第一條。此外,浙江還提出“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設計認識,引領全國的鄉村建設。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從美麗鄉村建設到鄉村振興戰略,它們的關系是什么?實際上美麗鄉村建設是目標,美麗鄉村包括歷史文化名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傳統村落。鄉村振興在國家層面是戰略,在研究人員、設計人員層面是策略,戰略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策略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用五個振興把鄉村振興起來。因此我認為:美麗鄉村是建設目標,鄉村振興是實施方法。
把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策略結合起來,一個作為目標,一個作為方法。他們的前身不僅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有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這是關注鄉村、建設鄉村、保護鄉村的兩個1.0級的版本。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目標可以對應起來,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1.0版,美麗鄉村建設是2.0版,鄉村振興戰略是3.0版。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還有一個“傳統村落”的保護,在保護中振興。
鄉村振興里的五個振興之間也有影響。產業振興是驅動引擎,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產業的振興才會有其它的振興與之互動。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是保障措施,沒有政策引領和組織保障,產業振興幾乎不可能;沒有人才的回歸、人才的引進和人才的培訓,誰來振興?同時,生態振興和文化振興是約束條件,切忌在產業振興中生態被破壞了,文化被忽視了。
(作者系福州大學建筑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