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紅宇:攥緊開局主動權,“三農”底盤要穩住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2-15 錄入:曹倩 ]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到,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全國吹響了拼經濟、搶機遇、提信心的“沖鋒號”,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重心是什么?

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接受南方農村報(下稱“南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全力以赴拼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三農”的底盤必須要穩住。要找準定位,聚焦重點,在全球范圍內走出一條多元化和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建設之路。“以‘三農壓艙石’的穩定性,特別是農業的穩產保供,應對國內國際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異常重要。”張紅宇在采訪時數次強調。

國家對“三農”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南農黨的二十大提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今年一號文件提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建設農業強國,“危”和“機”分別是什么?

張紅宇建設農業強國,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偉大理念。中國農業現代化開啟新征程,未來發展方向是建成農業強國,并與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貿易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和健康中國等綜合力量組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進目標相互契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核心思想是既要有全球農業強國的一般特征,也要符合中國的國情農情,突出表現為:保障重要農產品充分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契合,促進農業從業者收入增加,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中國農業全球話語權。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這是一個關鍵年份。聚焦“三農”工作重點,才能攥緊開局主動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從我們面臨著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風險挑戰。

一是從國內來看,國內經濟增速放慢。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1.02萬億元,增長3%,這是多年來GDP增長速度最慢的一年,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受到極大影響。盡管農業生產平穩有序,但城鄉居民收入滯后,對農產品的消費有所放緩,需求不旺盛。例如,以生豬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起起落落,對農業生產無法充分發揮正向帶動作用。

二是從全球來看,農業外部環境更加惡劣。全球疫情至今沒有宣布中止,疫情、俄烏沖突等來自政治、經濟、社會的沖突,導致全球一體化受阻,全球單邊化、碎片化、集團化趨勢有所抬頭,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產生不利的影響。面對客觀存在的常態化危機,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是國家掌控的“武器”,要實時發揮作用。因而,中國農業自給自足、穩產保供,保持平穩有序增長,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顯得十分重要、日益迫切。

從大歷史觀把握“三農”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我們又面臨著百年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是全黨全國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從黨的二十大,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都對“三農”工作作出部署、指明方向、提供明確要求。這是最大的機遇。二是全社會關注“三農”的氛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濃烈。“三農”工作不僅是政府的任務,現如今社會各界、各大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民營經濟,農業和非農企業,都投身進鄉村振興和“三農”工作的行列。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還有以廣東碧桂園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都把農業搞得有聲有色。

三是國家對“三農”工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面對旱情、水災、臺風、洪澇等極端氣象災害,全國加大投入不斷提高農民種糧務農的積極性。僅去年,中央財政三次向實際種糧農民合計發放400億元一次性補貼,較2021年翻了一番。此外,國家每年對“三農”的各項投入約2.4萬億元,而2021年全國農業增加值為8.3萬億元,相當于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25%,力度非常大。

四是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得到空前發揮。國家健全種糧農民的利益保障機制,去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實現糧食生產“十九連豐”。此外,2021年中國生產了8990萬噸肉類、6464萬噸水產品,分別占全球總量28%以及36%左右;生產了7.7億噸蔬菜,2.99億噸水果,分別占全球生產總量的1/2以及1/3以上。中國人均重要農產品占有量大大超過全球人均占有水平,是全球名副其實的農產品產出大國。

可以說,我們是農業大國,有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我們是農產品消費大國,有建設農業強國的前途;建設農業強國,我們有方向、有目標。今年“三農”的核心工作,就是把握機遇,克服外部的不確定因素,把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作為擴大內需的抓手。全力以赴拼經濟,農業是基礎、是前提、是條件。

做好耕地保護和種業振興兩篇文章

南農在糧食生產方面,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開展噸糧田創建”。為什么有這樣的提法?工作重點應放在哪幾方面?

張紅宇“三農”工作當前和今后一個長時期最重要的任務還是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提升自給率,努力實現供需平衡,為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我認為,應該做好耕地保護和種業振興兩篇文章,依托自然資源和科技潛力,實現糧食產能的提升。

在耕地保護上文章。耕地是糧食的生命線,但目前耕地保護的形勢卻相當嚴峻。從數量上看,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耕地面積約20.3億畝;去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耕地面積是19.18億畝,相當于近10年來,累計消失耕地面積超過1億畝,平均每年消失面積約1000萬畝。從質量上看,耕地等級可分為10檔,第1等級最好,依次遞減,目前全國耕地的平均等級在5等左右。所以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不斷挖掘耕地增產潛力,逐步提升中國人均糧食占有水平。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農田,針對平原地區,應遵循“成片連方、宜機作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安全”原則;針對丘陵地區,應遵循“排灌水能上能下、農機作業能出能進、土壤改良”的要求。

在種業振興上做文章。目前,中國玉米單產高于世界水平,保持在420-430公斤/畝,但美國玉米單產保持在700-800公斤/畝;中國大豆單產是132公斤/畝,世界平均水平是188公斤/畝,美國大豆單產是230公斤/畝。相比之下,中國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要重點瞄準提高玉米、大豆單產,把當家品種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

南農一號文件提到,推動出臺糧食安全保障法。國家出臺糧食安全保障法的意義和背景是什么?將對各地抓保供穩產起到什么作用?

張紅宇在復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下推動出臺糧食安全法,主要考慮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是穩住高質量發展的底盤。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根基。全力以赴拼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大前提是生存無慮、發展有機。農業出了問題,食不果腹,經濟發展無從談起。

第二是守住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底線。我們從過去吃得飽,到現在吃得好、吃出花樣、吃得踏實,出臺糧食安全法,則是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做到規范化,讓全黨全國肩負起糧食安全的責任,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第三是增加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的底數。2021年,中國糧食進口量達到歷史高點的1.62億噸,中國糧食的對外依存率已達到19%,肉類對外依存度也達9%。疫情和國際局勢劇變等不確定因素相互疊加,牽動了國際秩序的變化。因此要居安思危,摸清糧食的底數。

第四是把握建設農業強國的底氣。世界上真正強大的國家,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推動出臺并實施糧食安全法,堅定了我國實現“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的底氣,讓中國真正躍身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農業強國。

事實上,如果我國糧食能在總量方面保持可持續增長,有足夠高的自給率,不依賴或盡量減少對外依存度,我們就有了充分的糧食“自由”,而這種糧食“自由”這種糧食“自由”事關生存、事關發展、事關安全,對推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都是異常重要的。

糧食安全法出臺后,將會宣傳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鼓勵全國上下形成“抓糧食、促穩產增產”的氛圍,規范農業生產、耕地保護等各項工作,并加強對糧食生產的監督和考核。

海洋牧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產業

南農一號文件提到,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今年把設施農業提到糧食生產的高度。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您有什么建議?

張紅宇:黨的二十大提到,樹立大食物觀,向森林、江河湖海、設施農業要食物。設施農業是保障農產品充足供應的重要來源,圍繞“穩產高產、優質高效,提高中國農業競爭力”做文章。

首先是穩產高產和優質高效,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設施保障了農業,尤其是大宗農產品的“數量”,這是“質量”的基礎,減少了對外依存度;在做好“量”的基礎上,又實現了農業“質的飛躍”。其次是提升農業的競爭力,與美國的資源密集型農業和日本的技術密集型農業相比,中國農情的優勢更多表現在勞動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具有多元化農業的特征,發展設施農業體現了農業多元化的競爭力。因此,設施農業有利于保數量、保質量、保多元化,千方百計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業鏈、供給鏈韌性。

發展設施農業,要理清以下幾組關系:

一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更多體現在規劃布局、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上,承擔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新業態的打造和創新,應該交給企業。

二是處理好不同經營主體間的關系,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設施農業體現的經營主體間的關系,一般表現為“公司+農戶”的組合方式,要讓不同主體都能在其中實現互利共贏。

三是處理好生產與銷售之間的關系,發展設施農業還要暢通產銷之間的渠道,做到生產與銷售互通共贏。

南農一號文件提到,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廣東近期也提出高質量打造海洋牧場。在大食物觀的背景下,廣東打造海洋牧場的意義是什么?

張紅宇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糧食的概念進一步擴充為食物,不斷豐富。從生產端來講看,要向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保障體系,把農產品保供的根基扎得更牢。從需求端來講,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優質,踐行大食物觀,打造海洋牧場,滿足了城鄉居民多元化的食物需求。

廣東耕地資源有限,糧食生產能力有限;而海域十分豐富,是典型的海洋大省,人均水產品占有量、消費量一直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而且廣東的科技創新能力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打造海洋牧場有著非常好的技術支撐。

因此,廣東高質量打造海洋牧場,這是廣東建設農業強省的突破口,是廣東發揮農業強省的潛力所在,是農林牧漁業增產增收的有效保障,是實現農業科技進步的有效載體,也是廣東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產業。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農村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 | 日本有码视频中文字幕 | 一级少妇女片完整版免费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 未满十八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