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廖紅兵: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 是新時代推進鄉風文明的重要手段

[ 作者:廖紅兵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6-14 錄入:曹倩 ]

現時情況下,各家各戶將墳墓分散式地在鄉村到處亂葬,應該說這種行為就是一種不文明現象,因為這種行為使得“死人與活人爭地”這一對矛盾越演越烈。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的鄉村振興,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從推進鄉風文明、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出發,迫切需要通過殯葬制度改革,創造性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來根治“死人與活人爭地”這個問題。

人是文化的精靈。有生就會有死,任何人都無法逃避自身壽命終結的那一天。因而正視死亡的降臨,安撫好逝者的亡靈,自然就成為了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喪葬禮儀在人類文化中就占據著十分獨特和重要的地位。從文化內涵上講,尊嚴體面地對待死者,實質上就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生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喪葬禮儀十分看重和講究是極為重要的文化傳統,祈盼人死之后“肉體入地、靈魂升天”已成為中華民族相當普遍的文化認同。所謂“人死入土為安”,就是這種普遍文化認同的典型表現之一。

在解放前的幾千年歷史中,對于廣大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來說,死后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想要有一場像模像樣的喪葬禮儀那純屬一種奢望而已。在這方面有詩為證,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經典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對那段歷史最為有力的真實寫照。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種歷史才有了重大轉變。自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延安特地為一位因燒炭而犧牲的普通警衛戰士張思德隆重地舉行追悼大會,并且在追悼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著名講話以后,以此為標志,被解放的廣大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才開始擁有了死后受用喪葬禮儀的資格和條件。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文獻最后一段是這么說的:“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span>

受用應有的喪葬禮儀是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梢哉f,解放后廣大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能夠死后有資格和條件受用喪葬禮儀,這本身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社會革命、翻身得解放、當家做主人的一項重大勝利成果,是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水平得以有力提升、社會現實地位得以顯著提高的具體體現。

但是這樣一來,由于人民群眾的體量特別巨大,再加上“人死入土為安”的喪葬觀念十分濃重,“死人與活人爭地”的這一對矛盾就慢慢地凸顯了出來。尤其是在解放后,全國人口不斷增長,已經由建國時期的4億多人增長到了今天的14億多人,人口的空前增長已經使得“死人與活人爭地”的這一對矛盾嚴重影響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必須想辦法有效解決。自建國以來,國家雖然出臺了有關殯葬改革的措施,但至今都沒有從根本上奏效。

什么是公益性“群體式塔葬”

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就是:針對一定地域范圍內生活的人民群眾,通過國家出大頭、群眾出小頭和社會捐助的多方投入方式,經群眾集體商議同意并進行嚴謹規劃選址,然后在地下建設服務于當地群眾進行群體式集中安放骨灰的地宮,再在地宮之上建設供當地群眾祭祀、休閑和遠方游客旅游、觀光的塔式建筑,從而創建一種公益性的、質優價廉的、為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群眾提供群體式集中安放骨灰服務的嶄新安葬模式。

這種安葬模式將骨灰集中安放在地宮之內,首先就吻合了人們傳統的“人死入土為安”觀念,在情感上具有普遍接受的基礎。在地宮之內,盡可能多地環形布設直立式骨灰安放方格,方格大小以能并列安放兩個骨灰盒為宜,方便夫妻二人適時合葬。地宮內骨灰安放采取“一視同仁”原則,具體安放位置以按照編號抽簽方法確定。骨灰安放好以后,用方格面板密封,面板上可刻寫逝者姓名和生逝年月,嵌逝者遺照。地宮內部一般不對外開放,地宮內部情況由專職工作人員定期巡查維護。骨灰安放費用收取的總體原則就是杜絕天價,決不能搞成讓普通群眾都難以承受的沉重經濟負擔。費用收取共分為兩項:首先是參考地宮成本分攤費用適當收取一次性安放費用;其次是按照“就低不就高”原則適當收取年度維護費用。為了不無限增加逝者后人負擔,年度維護費用的收取范圍應以家庭在世年紀最大者為基準,最多往上數三代為宜。對于按規定不再收取安放年度維護費用的骨灰,從不再收費之日算起,可以三十年為限期先進行公益性存放。待滿三十年期限以后,可經群眾集體商議同意后舉行特定儀式、采用回歸大自然等諸多特定方式集中處理。

地宮之上所建設的塔式建筑物,主要寓意是已故先人的靈魂可沿著塔身一級一級往上升入天堂,且祈禱已故先人的在天之靈庇護后人的意志和能力能象寶塔一般聳立于天地之間。此類寶塔可通稱為“天靈寶塔”,意即“祖先們在天有靈”。塔身內部可設立公用的祭祀陳設,可展示安葬于此的著名人士事跡和發生于此地的經典歷史故事,方便后人開展憑吊、學習、傳承先人們的良好品德和精神。塔身外觀風貌宜采用中國式風格,結合地方文化風俗元素來進行設計和建造。寶塔周邊一定范圍應統一規劃并進行綠化景觀設計和建設,擺放焚香、燒紙、燃放鞭炮的相關設施和器具方便群眾祭掃。在綠化景觀園內經一定程序許可,還可設立安葬于此的、對國家和社會有重大貢獻人士的塑像,以供后人學習和瞻仰。

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園區的管理,應該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設立相應的群眾性自我管理機構、自營性專項維護基金和若干公益性崗位,聘請相關人員進行日常性專業化維護和管理,并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

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理由

公益性“群體式塔葬”是一種全新型的、環保式的、高規格的文明殯葬方式,推而行之完全利國利民。推行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推行,是新時代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塔”與“碑”同屬精神紀念物,都是厚重傳統文化的承載體。要講馬克思主義,首要原則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過去用于少數得道高僧的“塔葬”模式,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種高規格的殯葬方式,這種方式對我們來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新時代,我們基本上不可能為某一個人死后實施“塔葬”模式,但借鑒傳統文化中過去這種僅服務于少數人的“塔葬”模式而推廣用于人民群眾,創造性地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這實際上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形成的重要成果。當年毛主席突發靈感決意要為張思德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不僅由此催生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宗旨的《為人民服務》這篇經典性著作,而且倡導要讓人民群眾從此開始受用應有的喪葬禮儀,這實質上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項偉大成果。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項偉大成果甚至直接決定了中國革命不勝利都不行!因為這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怕犧牲的革命斗志,極大地激發了千千萬萬數不清的人民軍隊普通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人民軍隊在戰場上從此所向無敵。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目中,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階段,為了進一步激發英雄的億萬人民群眾的奮斗激情和創造偉力,鄭重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制度,于情于理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第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推行,是新時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完全符合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的前四大特征要求: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必須客觀看待全國14億多人口的超大人口體量,理性對待“生”與“死”的用地需求,理應采取象公益性“群體式塔葬”這樣有效的節地措施來破解“死人與活人爭地”這一難題;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在共同富裕的前進路上要通盤考慮,進一步提升對人民的認識,尤其是要提升對人民群眾當中任意普通一員的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是歷史的、具體的,正是億萬數不清的每一位中華民族普通一員,用每個人的微薄之力歷史地、具體地集體塑造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過世后都值得我們用特定的方式去敬重和紀念,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就是一種較為合適的體現方式。三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在人民群眾物質文明生活不斷提升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就是新時代與物質文明生活相協調,提升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生活的具體行動,可以說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人民群眾翻身得解放而受用應有的喪葬禮儀的一種升級版。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我們既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受用好應有的喪葬禮儀,又要盡可能少地影響或破壞自然生態,大力改進墳墓的各家各戶自主分散式安葬方式,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就能較好地實現這個目標。

第三、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推行,是新時代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現代化,凝聚起強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公益性“群體式塔葬”是在人民群眾受用現行喪葬禮儀制度基礎上的進一步完善,將會深刻影響鄉風民俗,為鄉風民俗注入強大正能量。喪葬風俗在我們還沒有推出更好的、更具文化內涵的替代方式之前是很難更改的,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可以說,墳墓的各家各戶自主分散式安葬方式算是一種“私葬”,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就是一種集體性質的“公葬”。這個一“公”一“私”的差別不可小看,“公葬”的推行不僅為地方上在“清明節”這樣的特定時間節點舉行“公祭”創造了條件,而且還能有利于我們將“公祭”與“私祭”有機統一起來,從而進一步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將會演繹出一種全新的文化內涵,那就是“活著的時候大家都是相親相愛的幸福同胞,死后依然是相依相伴的快樂伙伴”,大家從此都不用再擔憂“荒郊野外孤魂野鬼”的所謂冥界生活了。再加上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必然會拒絕那些對祖國和人民的背叛者、罪大惡極的死刑犯等這類人的骨灰進入安放,這些都將有利于我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時代有力塑造好應有的鄉風文明現代化,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團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民族精神。

第四、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推行,是新時代對建國以來所倡導的殯葬制度改革的重大補充和完善。

建國以來,國家為了緩解“死人與活人爭地”這一重要矛盾,持續不斷地倡導了一系列殯葬制度改革方式,尤以“火葬”的推行為典型代表。雖然這些努力取得了一些積極效果,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好“死人與活人爭地”這個難題。其實,我們過去所說的“火葬”并不是一種殯葬方式,準確地說還只是為了殯葬進行了“遺體火化”,遠沒有在骨灰到底應該如何安葬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以至于大家都覺得目前的“火葬”與歷來通行的“土葬”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這就是說,我們的殯葬改革目前僅僅還只是走出來第一步,第二步該怎么走,過去沒有想好,今天已經有了較為標準的答案。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只能是以“遺體火化”為基礎和前提,因為公益性“群體式塔葬”主要解決的首先就是骨灰的如何安葬問題。一旦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成為人民群眾的共識,那么過去令鄉村群眾普遍很難接受的“遺體火化”就會一躍而成變為鄉村群眾的首選,大家期盼的殯葬制度改革就能真正落地??梢赃@么說,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與推行“遺體火化”是新中國殯葬制度改革在不同時期推出的相輔相成的兩個重要步驟,兩者共同構成了新中國完整的新型殯葬制度,都是對新中國喪葬禮儀制度的重大補充和完善。由此給大家帶來的最大實惠,就是從此根治了“死人與活人爭地”難題。

第五、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推行,是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內心的普遍期盼和熱切希望。

 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不僅是對新中國喪葬禮儀制度的重大補充和完善,而且是新中國喪葬禮儀制度在理念上的重大創新,更是在新階段深入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由于某些特定原因,廣大人民群眾對目前高企的火化壟斷價格、天價骨灰盒、大筆喪葬剛性開支等等都頗有微詞,普遍期盼和熱切希望這些現象和問題能有一個系統性的改觀。為新中國喪葬禮儀制度明確注入“公益性”理念,將是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重要貢獻之一,由此必然要求與喪葬禮儀相關的服務行業重新調整思路和經營策略,有效糾正過往以來的一些錯誤做法,讓整個殯葬服務行業回歸“公益性”的正確軌道,不再趁人之危利用逝者后人出于感恩之心不惜花費重金而大肆賺取超額利潤。今后,可適當引導逝者后人在按照規定繳納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相關費用的基礎上,無論多少自愿捐贈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塔園維護資金。讓過去被一些商家不明不白而賺走的那些錢能夠更好地用于新階段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塔園維護,這樣做才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內心深處最大的心愿。

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

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推行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新生事物,在具體推行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要牢牢把握“公益性”這個重要原則。這是關系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成敗的重大原則性問題,主要問題是在相關服務上是否實行由“公益性”所決定的“良心價”,一旦背離了“公益性”所決定的“良心價”搞成了“市場性”失控的“黑心價”,那就勢必會步入誤區而走到邪路上去,遭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唾棄和堅決反對,從而不僅會導致我們新中國社會主義性質的、惠及億萬人民群眾的喪葬禮儀先進制度走形變味,而且還會進而影響和阻礙我們國家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推進。

二是要科學布局并制定塔園建設規劃。地方政府應該按照人民群眾就近方便祭掃的原則,科學劃定區域來進行塔園建設選點布局,并根據相對區域范圍內生活的人口總數和至少100年都夠用的標準來科學測算所需地宮的合適容量。在地宮容量上做到夠用即可,不要盲目求大;在地宮內部設施上做到達標適用且群眾普遍能接受即可,不要過度求奢華。塔身設計在大小、層級、高度、風格等方面都應經過充分論證來確定,尤其是在塔身風格上,可以有一些早已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佛教文化元素,但不要搞成純佛教文化風格。塔園的選點布局不宜搞成超大范圍、超大規模才布局一個點,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應該布局建設一個點。

三是要建章立制對塔園進行常態化運營、維護和管理。此類塔園建成以后將變成人民群眾心目中的一塊圣地,決不能容許任何人任何時候肆意破壞和玷污。即便是我們采用群眾性自我管理的方式來進行管理,也必須在涉及塔園常態化運營、維護管理的各個方面建章立制予以切實維護,必要時還應該立法保護。

四是要按照“一視同仁”原則采用“抽簽制”決定骨灰安放格位。人人生而平等,這是當今世界人類社會追求的共識,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人民重要的人生觀之一,除了祖國和人民的背叛者、以及罪大惡極的死刑犯這些人以外,我們就不要再在人們死后還分出個三六九等來。特別是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推行,要堅決防止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盯住逝者后人的錢包利用骨灰安放格位來大做特做莫名其妙的文章。祖國和人民的背叛者、罪大惡極的死刑犯這些人的骨灰沒有資格進塔安葬,原則上可由其后人不立墳頭自行處置。

五是要充分利用塔園弘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毫無疑問,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才能成為可能,這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賦予廣大人民群眾的一項特別公共福利。塔園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觸及人們靈魂的巨大作用,是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為國人塑形鑄魂的重要場所,是我們開展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要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適時組織開展好對已故先人們的相關集體“公祭”活動,將“公祭”活動與各家各戶的“私祭”活動有機統一起來,營造好現代化的新型鄉風民俗。

六是要正確引導人民群眾為塔園維護作貢獻。公益性“群體式塔葬”的塔園是人民群眾已故先人們的公共陵寢用地,是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礎性設施,承載著大家對先人們的無限思念,共同維護好塔園圣地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繳納相關骨灰安葬規費是逝者后人應盡的義務。對于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逝者后人,可適當引導他們向塔園維護基金捐獻款項,但切記不得強捐。對于達到一定捐獻數額的捐獻者,可由塔園管理方將捐獻者姓名、捐獻數額和捐獻時間刻入塔園所設立的“功德碑”予以紀念和表彰。

總而言之,推行公益性“群體式塔葬”是讓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深入人心的新鮮事、大好事,擇機、擇地先行試點再推而廣之于國于民都好處良多,此舉為我們在鄉村振興中有力推進鄉風文明,進而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了一種現實的上佳選擇,作用和意義都十分重大而深遠。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湖南省鄉村振興局法規處處長;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3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日本一特黄在线观看 | 久久ri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色婷婷国产福利 |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