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凌云:建設現代化農業的理論邏輯與金融服務

[ 作者:凌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7-23 錄入:王惠敏 ]

建設現代化農業的理論邏輯與金融服務

——重讀薛暮橋《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

當下,“建設農業強國”“中國式現代化農業”等成為學術界的熱詞,同時也寫入政府相關文件。通過重讀薛暮橋《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我們對建設現代化農業的理論邏輯更加有了清晰的歷史認識。同時,通過重讀薛暮橋的著作,對于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條件下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以及賦能建設農業強國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建設農業現代化的社會背景與實現前提條件

早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薛暮橋對中國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對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巨大變化,有了深刻的思想認識。反映在建設農業現代化問題上,具有他自己獨特的思想觀點和理論邏輯。他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初版跋中指出:長期以來,我們都是把從生產隊所有過渡到大隊所有、再過渡到公社所有,當做農業向社會主義更高階段過渡的唯一道路。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值得重新考慮。我國農業正在走上現代化的道路,發展商品經濟和生產社會化是必然趨勢。個體農戶是“小而全”,不易發展專業化和協作。今后,隨著多種經營的發展,一個社、隊內部會把某些生產分離出來搞專業化經營,有的會走向聯戶經營,有的需要集體與社員聯營,或者是隊與隊、社與社聯合經營;有的社隊企業要與國營工商業聯合,不但打破社、隊界限,而且打破全民與集體的界限。在發展專業化和聯合的基礎上,農村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會進一步發展,逐步發展起社會化大生產。

薛暮橋的上述觀點,是基于當時農業領域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基礎上,作出對我國農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得出中國農業必然走專業化和聯合的發展方式以及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結論。

建設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經濟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具體體現。那么,如何實現建設農業現代化?薛暮橋認為,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如果我們不迅速改變農業生產的落后狀態,它將拖工業現代化的后腿。因此,農業現代化是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他進而認為,農業生產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由于貫徹了黨中央一系列正確的農村經濟政策。使我國農村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深刻的變化,是以聯產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生產責任制的迅速發展,還出現了大批的專業戶和重點戶。農業生產的發展還要依靠科學技術。農業現代化是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改造我國古老的農業生產,在當前必須提倡科學種田和逐步進行農業的機械化。同時,必須提倡認真學習農業科學知識,并因地制宜地運用于農業生產。

二、科學技術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因素

農業現代化是相比較傳統的農業而言,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其生產方式和工具的先進性。科學技術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關鍵因素。一是科學種田。主要解決改良品種,科學施肥,改良土壤,增加復種指數等一系列問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許多國家把改良品種提到頭等重要地位,把它稱為“種子革命”。我國農業有幾千年的歷史,培育了許多優良品種。遺傳工程學的誕生,為培養新品種開辟了廣闊的前途。薛暮橋認為,新品種必須適合于各地的氣候和土壤,不能盲目推廣。種植農作物,需要科學施肥,必須根據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作物,配置多原素的混合肥料。改良土壤也很重要,是保證農作物增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人口多,耕地少,多數地區必須采取集約耕作制度,增加復種指數,實行合理密植。二是農業機械化。關于農業機械化,薛暮橋認為,需要研究的問題更多。實行農業機械化需要因地制宜。我國山區和丘陵多,平原較少。山區和丘陵地塊太小,使用拖拉機耕地效果很低。特別是小塊水田,機耕比牛耕并不能節省勞動力,而成本則大大提高。薛暮橋認為,各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平原地區可以推廣機耕,山區、丘陵地區田塊太小,如何實行機耕,還需要研究。我國農業機械化還受土地和社會條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濟效益,這一點也應當多做調查研究。美國的耕作方法看來只使用于我國人少地多的部分地區;在人多地少的地區,看來有必要研究日本的經驗。

三、農業現代化是改變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的重要途徑

薛暮橋認為,在現代化過程中要逐步改變農村經濟結構。一是農業的現代化將大大發展農業內部的分工,達到生產的專業化。工業由于高度分工,機器的使用率高,全年不斷進行生產。農業由于有季節性,農機的利用率本來就不如工業。如果生產集中,農機的利用率還可以比較高一點。生產愈專業化,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就愈高,愈有可能配套齊全,使每一項作業都能實現機械化。種植業要專業化,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自然也要專業化。當然,農、林、牧、漁相互聯系,又不能完全分離。因此在各個農場、林場和牧場之間,必須發展廣泛的協作關系。正象工業中既要分工又要協作一樣,農業之間也要建立分工和協作。二是農業專業化的進一步發展,使生產過程的前后幾道工序獨立出來,實行分工協作。分工愈細,就愈要求農業生產的前后幾道工序之間的協作,形成“一條龍”的協作關系。農業生產如此細的分工,不但有利于提高每一個生產環節的科學技術水平,還有利于提高每一個生產環節的機械化水平。三是專業化和協作是對立統一,兩者互相依存。農業的現代化不但要求農業內部每個生產單位之間的協作,而且要求農業與工業的協作,形成農工一體化。農業的機械化以及農業生產本身的逐步工廠化,會進一步鞏固工業的主導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工農之間的協作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薛暮橋通過分析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發展帶來人口分布的畸形發展以及造成許多無法解決的困難。指出,我國沿海各大中城市也已經發展到飽和狀態,必須嚴格控制城市人口的繼續增加。而農村中存在過剩人口為在農村發展工業提供可能。在一個農村中,既有農業,又有工業。這樣既可以避免城市的過分膨脹,又可以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這也是國民經濟現代化建設所必須走的道路。

四、金融服務建設現代化農業要始終以黨的農村政策指引

金融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的,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資源。金融資源的投入和有效配置,不是隨意的或主觀決策行為,而是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農村經濟具有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它是靠政府政策引導。作為金融機構,也必須以黨的農村政策為指引,緊緊圍繞農村改革以及促進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等提供有效金融服務。一是增強金融服務“三農”的政治意識,堅持服務“三農”政策方向。金融的本質屬性是服務,破解“三農”問題一直是黨的農村政策的著力點,農村金融工作也必須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加強農村政策的學習和研究,尤其學習領會中央每年印發的“一號文件”精神,精準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方向,促進金融資源精準滴灌“三農”領域。二是緊緊抓住深化農村經濟改革機遇,提供金融服務支持。隨著我國農村改革的深入,農村又迎來鄉村振興大好機遇,正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和專業化進程。作為金融機構要在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等兩大方面不斷強化創新力度,支持農村發展多種形式的產業規模經營;同時持續做好農戶經營金融服務,探索創新適合農戶靈活經營需要的金融服務產品,促進農業經營的專業化水平提升。三是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如,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持農村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不僅僅需要加大信貸資金投入力度,而且更需要提供包括信貸、投行、理財等綜合化投融資服務。通過提供全方位綜合化金融服務,提升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五、金融服務建設現代化農業同樣依靠科技

我國具有人類燦爛的古代農耕文明歷史,傳統的農業生產依靠牛耕,那是受生產力不發達的歷史條件限制。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力也變得越來越先進。它改變了傳統的農耕生產模式,而依靠科技創新,如農業機械化、種子生物技術等先進科技應用。作為金融服務,不僅把大量的信貸資源投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而且更多地關注新的農業科技領域,包括先進農業機械制造、種子生物技術的研發等。同時,金融自身服務方式和風險控制工具等也運用先進的金融科技。金融服務的科技性特征愈來愈明顯,促進了建設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一是加大農業科技領域資金支持服務力度。如,金融支持智慧農場、種業發展、數字“新農具”以及“智慧田”等。金融機構依靠數字化金融科技手段,提取農場農業種植生產、融資需求等相關數據,創新金融服務產品,讓種植農戶在線申請貸款可享受銀行先進的金融科技服務便利。二是打造服務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數字化金融服務新模式。如,憑借先進的金融科技手段,通過建構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的信貸服務平臺,將信貸服務嵌入涉農領域生產生活場景,強化對產品創新、精準營銷、智能風控等信貸服務的支撐力度,有效提升農業現代化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六、金融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快推進城鄉融合

縣域是連接城鄉的關鍵紐帶,鄉村振興最根本的是產業振興,只有鄉村大力發展產業,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同時促進縣域城鄉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動,才能實現真正的城鄉融合。金融通過創新服務產品和服務方式,提供綜合化和科技化服務,支持鄉村產業發展,促進縣域城鄉要素流動,實現城鄉一體化。一是支持縣域產業創新發展。通過金融要素推動創新引領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擴大其對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效應。同時,金融支持構建完善的縣域城鄉生態產業鏈,推動縣域城鄉生態產業一體化發展。二是支持縣域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創新農業領域小微企業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如以小微企業納稅場景為切入口,創新推廣“云稅貸”;再如,充分運用農村金融數字化平臺形成的可供金融機構共享共用的“三農”數據庫,為在線辦理信貸業務提供便利。三是支持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通過開放金融機構網點公共服務設施,將“智慧政務”向鄉村延伸。依托智慧社區管理、農村三資、產權流轉、智慧繳費、基層黨務等系統級或功能級應用,構建縣域面向城鄉公共治理服務共享體系,建立金融、政務和公共服務生態體系的有機融合。

作者簡介:凌云,哲學博士,高級研究分析師。安徽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員。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縣域經濟、鄉村振興、商業銀行改革與發展、基層金融黨建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免费午夜国产视频 | 久久精品2021国产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