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契機把鄉村打造成“美麗經濟”的前沿陣地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美麗經濟來支撐。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文件提出:“要加大美麗鄉村推介力度,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加強鄉村規劃引導,鄉土文化開發和保護,扶持建設一批特色村鎮,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水平等”。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自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以來,再次正式吹響生態文明大戰略下的打造鄉村“美麗經濟”的號角,其涵義深刻,我們必須要用時不我待的精神,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契機,搶抓機遇,推動鄉村成為打造“美麗經濟”的前沿陣地。
一、打造鄉村“美麗經濟”恰逢其時
(一)是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是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建設美好鄉土家園的基本要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把握執政規律,正確認識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形勢而提出的科學決策。
1、生態環境的挑戰,告訴我們必須走鄉村“美麗經濟”建設的新路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雖取得空前的成就,但同時生態文明建設滯后,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問題:如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制約增大、生態系統退化、水資源緊張、環境污染、人多地少、氣候變化、環境問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突出等。因此推動經濟全面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走鄉村“美麗經濟”建設的新路子。
2、經濟結構的調整,告訴我們必須牢樹鄉村“美麗經濟”建設的新理念。原有片面追求速度、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難循環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以及超規格的高檔消費經濟,雖然換取了一時的經濟增長,但卻犧牲了生態環境和資源為代價。如今經濟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用什么來擔當此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任,當然擺在我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牢固樹立生態發展理念,以鄉村“美麗經濟”為抓手,全面提升綠色GDP,奠定美麗中國建設的經濟基礎。
3、時不我待的形勢,告訴我們必須加快鄉村“美麗經濟”建設的新步伐。一是人們盼望“青山綠水、記憶鄉愁”的美麗愿望日益強烈。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領導的新一屆黨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并把重點放在農村,全黨全國上下要形成新共識,取得新成效,這為我們打造“美麗經濟”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創造了更好地環境,同時也說明當前任務緊迫,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加快鄉村“美麗經濟”建設的新探索,新步伐。
(二)是農業要強的必然手段。生產發展是打造“美麗經濟”的首要任務,壯大農業產業,推動鄉村發展,提升造血功能,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拓展農業功能,豐富農業的內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接二連三,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特色化,做到農味更濃,鄉味更香的永續發展。
1、立足“農”字強產業。進一步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的“引擎”作用,加大對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的支持,引導龍頭企業立足“農”字做文章,通過土地集約化不僅讓龍頭企業和大戶受益,更帶動農民共同受益于農業附加值的提高,讓農民實現普遍增收,推動與農業相關的生產、加工、銷售、貿易、服務等產業鏈的完善,在農村奠定堅實的農業產業化基礎。
2、立足“綠”字強特色。堅持農業發展綠色化,綠色促進特色化,在“綠”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做文章,找準農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實現以綠色為引領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之路。
3、立足“優”字強品牌。以優勢資源為依托,以品牌為牽引,推動優質要素品牌化,打造優質農業品牌。
(三)是農村要美的前提基礎
1、青山綠水是美麗經濟之基。立足于青山綠水畫卷之上的美麗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之路、致富之路,保護好青山綠水就是保住了自己的金飯碗,做到要致富,先栽樹,發展生態是基礎。
2、農業現代化是美麗經濟之根。改變農業經營方式,把傳統小農生產向現代化規模農業遞進,生產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功能從單一生產向多元化方向拓展,產業鏈條從生產銷售向全產業鏈延伸。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同步的重大戰略。
3、農業文化是美麗經濟之魂。讓“鄉村意境”帶著社會、文化因素融入到農業中來,是美麗經濟的靈魂。堅持文化引領,挖掘特色,把“農業文化”作為精神層面的情感代碼,好好保護鄉村珍貴的記憶,始終堅持讓“鄉愁”帶著社會、文化因素融入到休閑鄉村產品開發和主題鄉村建設中,既塑造形神皆備的鄉村旅游意象,延續“道法自然”的歷史神話,又勾勒出走向未來的人文山水畫卷。突出地域特色、傳統手藝、鄉村民俗、鄉村文化以及歷史遺存的挖掘和保護;突出民族的、久遠的、特色的就是大眾的、生態的,用現代的發展理念提升農業文化的內涵。
4、創意創新是美麗經濟之韻。創意創新就是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去創新發展經濟,在美麗中國的精神指引下,創意經濟將不斷地改變產業、產品的運行方式,使之得到很好的轉型,并且成為最具活力的消費內容。創意創新給傳統的農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條件,它將開辟了一個新的經濟領域,這個領域不僅僅與產品的創新和可持續性密切相關,還特別與模式的創新密切相關,它加強了將無形資產和文化多樣性轉化為物質財富的能力。知識、文化和創意作為用之不竭的資源,可以不斷更新和多重利用。相對于有形物質的有限性和局限性,無形資產是靈活、無限的,并且通過合作還可以更具有包容性,更能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需求。
(四)是農民要富的希望所在
1、拓展增收資源讓農民更富裕。通過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讓生態環境、農耕文化、民俗風情、土特產等獨有資源變成農民的增收渠道,獲得收入。
2、拓展增收空間讓農民更富裕。在拓展增收空間下功夫,讓農民不僅從農業中增收,也可從非農中增收;既能從集體經濟中收益,也能從個人的創業中增收。
3、拓展創業機會讓農民更富裕。加強對農民工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鼓勵農業大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引進優質企業到鄉村投資生態產業,有效地帶動農戶共同創業。
二、夯實推進鄉村“美麗經濟”基礎
(一)要讓美麗風光走進千家萬戶。
1、推進“三個蛻變”。“用景觀的理念建設農村,用旅游的理念經營農業,用市場的理念啟發農民”,讓美麗經濟的發展理念進村入戶,推進“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積極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建設農村美麗家園。
2、重塑“三種鄉情”。讓“美麗鄉愁”烙印在鄉村,重塑“鄉味、鄉韻、鄉品”的標簽。讓人找到的“鄉愁”有憂傷,也有溫暖;有懷舊,也有美麗。通過產業融合把“低、散、小”鄉愁文化,引向“新、聚、大”的品牌,使“鄉味、鄉韻、鄉品”走向多元化業態,讓“鄉愁”成為美麗經濟最重要的文化體驗。
(二)要讓生態環境遍布千山萬水。
1、筑牢“一個理念”。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美麗鄉村和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千萬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立足生態產業做文章,保護生態環境求發展”的宗旨,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美麗經濟之路。
2、推進“兩個整治”。對有山不綠,有水不清,有地不肥,有污不治的現象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一是重點加強對鄉村居住生活環境的整治。鄉村居住生活環境是農村整體風貌和形象的體現,實現宜居宜業是生產的基礎,是發展進步的體現。近幾十年來,隨著一些化工類的生活用品增多,農村里充斥了不少“現代垃圾”,生活污水、污物的治理滯后,給生活環境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后果,整治居住生活環境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必須加以堅持。二是重點加強對鄉村農業生產環境的整治。由于使用有機肥等生態方法來耕作的情況越來越少,“追求產量,不講質量”的急功近利思想越來越多,大量農藥化肥的普及,使農業生產環境一天不如一天,土壤重金屬化、酸性化嚴重等,推進農業生產環境的整治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三、科學健全鄉村“美麗經濟”機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會議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制度和體制改革目標,到2020年,構建起由八項制度構成的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我們各級政府要把推進美麗經濟的發展納入總體方案的規劃、實施、考核之中,結合各地實際,大舉探索新思路,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機制。
(一)研究政策,形成有利于推進美麗經濟建設的引導機制。各級政府部門加強調查摸底,把有利于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綠色產品、生態資源和環境美化、環境治理、創意創新等方面,以明確的思路、任務、目標、標準來規范指導發展,形成政策合力,建好政策導向機制。
(二)健全組織,形成有利于推進美麗經濟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推進美麗經濟建設,是個全方位的事業,涉及部門多,范圍廣,建立健全領導小組,完善社會團體組織,要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協調一致合力推進機制。
(三)創新服務,形成有利于推進美麗經濟建設的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和培育社會化服務體系,走專業化服務之路,在產業規劃、人員培訓、營銷模式、創意創新等方面替政府發揮好行業的服務員、政府的參謀員、產業的信息員、政策的宣傳員等服務功能。
(四)規劃布局,形成有利于推進美麗經濟建設的產業集聚模式。突出抓好規劃布局,著力打造美麗經濟特色。堅持以農為本,充分利用農業資源,促進種植、養殖等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從而形成三次產業的良性互動。堅持以科技為手段,將創意元素巧妙地運用到產業中,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堅持文化引領,突出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民居文化等文化傳承。
(五)示范帶動,形成有利于推進美麗經濟建設的成長壯大機制。結合農業部等部門開展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美麗鄉村、美麗田園、新農村示范創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綠色產品認定等為契機,深化比學趕幫氛圍,打造品牌孵化器,創造美麗經濟成長壯大機制,進一步增強美麗經濟發展后勁。
四、明確推動鄉村“美麗經濟”目標
打造美麗經濟須立足生態產業做文章,保護生態環境求發展,創意開發鑄特色,強化品牌建龍頭,帶動鄉村富百姓,堅持不懈地走與新農村建設、兩型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新途徑,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起來。
(一)要以推進“新農村”為目標,完善農業農村規劃,以生態良好指導新農村產業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二)要以完善“新機制”為目標,普遍提高思想認識,發揮生態環境在美麗經濟建設中的基礎性地位和引領作用,破除體制壁壘。
(三)要以培育“新產業”為目標,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現代農業、高效農業。轉變生產和消費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發家致富。
(四)要以提升“新素質”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進文化創新,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產業軟實力,培養造就生態、經濟、社會三意識的高素質新型農民。
(五)要以打造“新面貌”為目標,倡導和諧鄉風新文明,建設整潔秀美新農村,形成“步步為景、處處皆畫”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觀網絡。
抓好美麗經濟建設,必須讓農村美起來,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真正實現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把鄉村打造成一個擁有陽光、空氣、生態、人文、藝術、浪漫的幸福家園,推動鄉村成為名符其實的“美麗經濟”前沿陣地。
2015年9月
作者單位:湖南省農業委員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