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服務事項提供辦事指南,手續不全的一次性明確告知群眾;對群眾辦理事項限時辦結,并提供進度查詢;盡可能開通微信、微博等載體,方便群眾預約申請;大力推進信息共享,讓群眾少跑腿……公安部近日出臺《關于加強公安機關窗口單位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適應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要求,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手,進一步提升窗口單位管理服務水平,努力把公安機關窗口單位打造成展示良好形象、人民群眾滿意的窗口。(1月26日中國青年網)
近年來,一些有關各級政府部門行政效能低、群眾“辦事難”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此類情況一旦發生,便會成為各類媒體平臺熱議、爭論的話題。不論是因為領導“不重視”而導致企業為辦手續“跑斷腿”,還是因為相關單位沒有“協調好”從而讓辦事群眾“兩頭碰壁”,亦或是因行政過程不透明而導致問題出現之后相互推諉,諸如此類事件的發生,不僅影響了各級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與公信力,更是拷問著政府行政效能的現狀與未來。長此以往,其為害不可謂不深,后果不可謂不重。而各級行政部門的窗口單位,作為直面群眾的“代表”,作為政府形象在群眾心中的“第一標桿”,更需要從自身點滴做起,承擔起應有的光榮責任。
此次公安部針對公安系統機關窗口出臺的規范建設有關規定,不得不說是一次大膽創新,更是一次“對癥下藥”。首先,高效的行政效能必須要有一套完整可靠的服務設施建設、服務制度規范及人員能力素質建設的保障,窗口單位作為行政體系“第一線”,其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在“面對面”與“鍵對鍵”中,無一不對整個服務過程有著巨大影響。此外,對于窗口工作的制度機制建設,作為行政效能建設的“內核”,要將其放進全局考慮,形成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既要便于實際操作,又需要覆蓋廣泛;同時,也需根據每一類具體的窗口工作,因地制宜、因“工”制宜,不死板、不生硬,方能對窗口工作提供科學而行之有效的指導。同時,在信息提速、網絡普及的當下,政府工作也應“緊跟潮流”,利用網絡、公共軟件等諸多平臺,從信息、程序等方面優化行政工作,提升服務品質。
我們應該看到,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眼下進步雖多,但依然任重道遠。政府工作效能的提升,遠不是一件單一工作、一個單一的人、甚至是一個單一系統能完成的,這需要一整套完整且長期可行的規范機制,一個管理服務水平優秀、能力素質高的工作群體,以及有關系統、單位和部門有效的銜接與合作才能達到。這些,都需要各級政府再接再厲,認真思考,努力轉變。
不過,對于政府行政效能建設成果的檢驗,反倒變得“簡單”了:只要讓群眾感覺到了方便,不再讓群眾“跑斷腿”,所有的一切便自然會反映在群眾臉上的笑容,反映在社會的廣大輿論中。讓“群眾少跑腿”成為行政效能“硬指標”,路途雖遠,只要不停前進。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武縣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