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所駐貧困村爭取1221.8萬元資金改善基礎設施、申報1000余畝“金土地”項目整治工程提高耕地質量、爭取傳統古村落保護項目發展旅游業、幫助群眾改房改廁改灶改水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從達州市政協機關下派至萬源市鐵礦鄉泥溪溝村任村支部“第一書記”的宋原立,憑借一份亮眼的駐村工作答卷,實現了由正科到副縣的躍升。(人民日報3月17日)
中央在兩會也釋放三大用人信號:重用改革促進派,重用講真話的黨員干部,重視有老少邊窮地區的任職經歷。其中第三個信號,充分表明中央繼續吧“精準扶貧”作為重中之重。對政府官員來說,在“十三五”全面奔小康期間,誰能在基層將精準扶貧的硬骨頭啃下,誰就給為官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宋原立這匹千里馬不僅恰逢其會,更是以實績說話,實現職務提升,就毫無爭議,也為其他地區選拔干部提供了參考模式:干部選拔,就先在艱苦環境走一遭,用成績說話。
電影《天下無賊》中有句名言:“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政府編制作為鐵飯碗,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涌入其中,但上升渠道的天花板效應,讓許多“千里馬”在歲月的蹉跎中淪為“駑馬”,加之過去不少人通過歪門邪道走上了領導崗位,不僅引發群眾詬病,也敗壞了政風行風。雖經過中紀委“打虎拍蠅”行動的洗禮,讓不少帶病提拔或身有“隱疾”的干部,在以“顯微鏡”查問題的方式下現了原形,但余毒仍未完全清除。如何破除現有干部選拔窠臼,讓大量的“獅子”型干部,以能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為“十三五”戰略目標保駕護航,已成為對黨委政府和組織人事部門的嚴峻考驗。
習近平曾說:“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煉干部的品質,考驗干部的毅力。”現今很多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曾在艱苦地區工作。經記者調查,現任25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至少有8位都在老少邊窮省份待過。他們在基層的苦干經歷,為后續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奠定堅實基礎。所以,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時期,就當把有能力,愿意為民造福的干部沉下去。讓這些“千里馬”在群眾的檢驗中,以實績論英雄,而非在部門的小圈子中劃定框框,給違規行為留下操作空間。如此,方能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也給社會帶來清風正氣。
老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焙芏喔刹孔呱项I導崗位,卻不能服眾,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沒有令人信服的成績,如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機關的“三門”干部。這些干部,在提拔公示時,雖有“耀眼”的從政經歷,但實質連如何與老百姓打交道都不知道,有些甚至不知稼穡之艱難,一口官腔,讓群眾敬而遠之還不自覺。因此,當以“好鋼還需旺火淬”的理念,把這些干部從案牘中提溜出來,放在基層這座大熔爐中淬煉,才能補上“群眾課”,去掉身上的沉渣,鑄就不敗金身。組織人事部門也可以透過其工作的“顯績”,看到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的“潛績”,不僅對其是上是下給予正面說法,讓眾人無話可說,也能做到人盡其才,給地方發展帶來活力和動力。
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復出時,為什么提出只想管教育和科技?說明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如何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就要搭建實現為民宗旨的大舞臺,讓人才在上展示能力,體現其人生價值。所以,憑脫貧攻堅的實效選拔使用干部,遠遠勝過在案牘上顯“英雄”,如此不僅干部認可、群眾信服,也樹立了選人用人的正面風向標,產生一種正向激勵,還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基層中為民謀福,為民謀利。
作者地址: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