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縣一年有10位局長、副局長提出改任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等虛職崗位;發(fā)改局長、財政局長等實權人物也申請“實改虛”……近日半月談記者在多個縣調研了解到,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超發(fā)獎金、超配職數(shù)等非常規(guī)的干部激勵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動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權力受到監(jiān)督,“無油水可撈”成為常態(tài)。于是,盼望從風險和壓力大的實職改任清閑但待遇不少的虛職,已成為一些基層局長、副局長們的官場心態(tài)。(中國新聞網(wǎng)4月12日)
局長——正科級干部,這對于基層干部而言是許多人一輩子也坐不到的位置,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位置,部分領導卻借“壓力大”“工作枯燥”主動請辭或申請“避實就虛”,不想成為實職領導,也就有了“頭一次碰到有人局長都不想干了”詫異新聞。
面對此現(xiàn)象反應不一,有人認為正常,利于干部能上能下;有人認為“此風不可長”,會在干部群體中產(chǎn)生消極影響,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拋開是否無油水可撈致官場心態(tài)變化的一家說法,我們是否也該反思,“此風”從何而來?在打造服務型政府的今天,如何調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學會什么叫“敢于擔當、不推卸責任”“勇于擔當、牢記為民宗旨”才更值得深議。
誠然,“局長壓力大、風險高,主任科員清閑、待遇不差”是其原因之一,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立足點應該在何處?著眼點在何處?是不是更應該是黨員干部深思的部分,特別是在當下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背景下,“把權力關進籠子”讓曾經(jīng)“習慣了花錢跑項目、重金獎招商等非常規(guī)工作模式”終結,對于黨性原則薄弱的黨員干部,就失去了工作的動力,想成為不愿承擔風險的“虛職”閑位也就可以理解,但也折射出“虛職”成為待遇不變,擔責更小的“養(yǎng)老崗位”,是另類的“為官不為”的表現(xiàn),也為新形勢下干部隊伍該如何管理完善提出新的課題。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不論是在“局長”的位置還是在“科員”的位置上乃至“辦事員”的位置上,無論是哪一種崗位,哪一種職務,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應當擺正心態(tài),想想初心,都要堂堂正正的做官為人,做到手中權為民謀利、為民造福、為民解憂,而不能成為是否撈油水的“漏瓢”。同時也應該關注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樹立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立有為之志,擺正位置,甘于平凡,樂于奉獻,在工作中真正為群眾辦事。其次要不斷創(chuàng)新機制,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調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就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支持和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激勵他們更好帶領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
(作者單位:福寶鎮(zhèn)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