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作為正規金融有效補充和創新動力,需要站在服務更廣泛農民的角度、推出更高的技術角度、提供更多樣的產品角度,惠及三農發展。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扎緊制度籠子,整頓規范金融秩序,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當前,三農領域互聯網金融正在加速發展。如翼龍貸推出的三農融資產品到2015年已累計發放150億元,受益農民超過20萬戶;2014年京東推出針對農戶的低成本貸款“京農貸-養殖貸”和“鄉村白條”;最近,蘇寧云商也整合金融服務板塊,大力推動發展農村電商。互聯網巨頭紛紛下沉農村,布局農村金融的一片藍海。對于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深入農村的意義既是為了自身持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空白。
一直以來,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延伸,在推動普惠金融體系更完善、更有效的同時也倒逼傳統金融機構更好為三農事業服務。但是由于監管環境相對寬松,一些不負責任的P2P、線下理財平臺野蠻生長而爆發大規模跑路倒閉。據統計,自2011年P2P網貸平臺上線以來,截至2016年3月,國內累計成立的P2P理財平臺達3984家,已有1523家公司倒閉或者跑路,不僅對行業造成影響,更對很多農民家庭造成巨大災害。其中涉及上百萬人,超過千億的資金,人均損失10萬元。真正的P2P是通過網絡手段幫助有錢的人出借給借款人,是投資端對借貸端,是純粹的信息撮合匹配平臺,而被調查的相關企業本質都不是P2P,事實上都是行使非法集資的勾當。
去年,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于發揮市場自律作用,創造透明、公開、公平的網貸經營環境,推動互聯網金融平臺合法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當前,隨著涉農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加以規范引導。
首先要全力推進涉農互聯網金融合規化、標準化的發展。對于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條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給予政策性扶持,對于不合規發展的平臺和產品一定要規范直至解散,讓廣大投資者和借款人享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們期盼更多的企業能夠加入到互聯網金融事業,與正規金融機構采取錯位競爭戰略,為三農事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信息服務。但是,涉農互聯網金融企業首先要做到合規化、標準化發展。
其次要從服務于最廣大農村和農民的需求出發,將滿足農民金融需求和服務產業升級納入互聯網金融創新的重點工作。三農領域互聯網金融機構與組織要正大光明的借助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推出適合農業供給側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產品,把移動互聯技術、智能手機平臺等跨越式技術發揮最大的功能。同時,隨著農村居民經濟收入的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各個平臺持續不斷推出多種產品和服務。
最后要從加強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入手,強化平臺管理,強化信息安全。從事農村互聯網金融需要開展知識培訓工程,學習傳統服務模式,并積極應用包括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構建適合農村特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模式。還可以積極推廣利用村里的小賣部,小商販進行代理搜集信息,打造區域性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提高互聯網服務的廣泛性和暢通性,提升金融服務的寬度、深度。同時積極應對農業現代化產業鏈上下游主體聯系將日趨緊密的現狀,逐步將產業鏈金融模式作為三農領域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重要抓手,整合生產者、組織者、加工商、流通商、銷售商的力量,在更好地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避免了農村市場金融產品混雜和服務認可度低的情況,從而有效緩解新型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的金融需求。
只有不斷加強對涉農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引導和規范,農民的理財才能更安全,農村金融才能越走越寬,覆蓋面越來越廣,服務于經濟發展的作用才會越來越明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年4月2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