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玥: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保障模式與對策

[ 作者:王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3 錄入:王惠敏 ]

摘要:目前我國“空巢老人”現象逐漸普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文章在論述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的理論基礎上,進行農村地區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針對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的發展現狀以及不足,同時結合國外居家養老方面的實踐經驗,為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農村 空巢老人 養老模式 居家養老 對策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空巢老人的現象逐漸普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因此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模式十分迫切。目前,在我國家庭養老能力下降、機構養老總體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居家養老的優勢更為突出,很有發展前景。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相關概述

農村空巢老人的定義。空巢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PC.默克多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他指出一個家庭需要經過形成、擴展、穩定、穩定、收縮、空巢和解體這6個階段。

不同的學者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都有各自的定義。譚琳(2002)認為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階段,最小的子女離家后,在家庭中留下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梁艷(2007)指出子女長大離開家庭獨自居住謀生之后,留下的老年夫婦成為空巢老人①;李銘順(2009)指出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分類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為夫婦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獨居的空巢老人;盧倩(2014)認為,空巢老人是指年齡在60周歲以上,子女外出打工或者居住在較遠地方,自己獨自生活的老人②。

文章所研究的農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僅僅留下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人獨守家中;或者是農村地區,子女雖然在身邊,但是沒有共同生活,得不到子女生活照顧的60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的理論基礎。一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低級別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陽光、水、空氣等,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基本的需要滿足以后,才會繼續追求高層次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層級的需要,自我實現需求是指個人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對于農村空巢老人來說,更多需要的是老年的基本生活保障,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其次是感情和歸屬的需要。

二是服務型政府理論。所謂服務型政府,就是在社會本位和公民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實現服務職能并承擔服務責任的政府。政府的權力來自于人民,政府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追求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要真正關注老百姓的利益和需要,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把錢真正用到惠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包括公共醫療、養老保障、社會福利、義務教育等方面,使人民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老年人養老問題是一個普遍關注的公共問題,政府應該履行社會社會服務職能,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

三是福利主義多元理論。為應對西方福利國家的危機而興起的福利多元主義是對傳統福利模式的反思,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案。它認為,政府不再是社會福利的唯一提供者,社會福利可以由公共部門、盈利組織、非盈利組織、家庭和社區共同負擔,政府角色轉變為福利服務的規范者、福利服務的購買者、物品管理的仲裁者以及促進其它部門從事服務供給的角色。主張超越政府與市場二分的傳統思維,在政府與市場之外尋找第三種力量,提倡福利主體與來源的多元化,倡導社會共同責任本位。它使我們重新思考政府的職能定位,積極發揮社會、企業、家庭和社區的作用,為我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第一,符合農村傳統養老觀念。中國文化中歷來就有尊老養老、孝敬父母的優良傳統,居家養老符合農村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奉養父母的孝道文化。中國老年人一般都偏向于在家養老。居家養老讓農村空巢老人能夠在家或者社區周圍就享受日常生活照顧和精神服務,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開展活動,同時親人和朋友也可以關心和照顧他們,加強交流和溝通,利于促進老人的身心健康。所以相對來說,農村空巢老人更愿意接受這種居家養老服務。

第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來加強老年人的養老保障,養老、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一直在不斷提高。為進一步提高社會養老功能,我國政府于2000年8月出臺了《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這個文件要求以社區為依托來發展養老事業,提供日常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務,充分利用現有的設施來建立老年公寓、托老所、養老院等等。2006年,為進一步發展老年社會福利事業,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文件要求不斷建立和完善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社區服務為依托,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服務體系。2008年,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目的是為了全面推進居家養老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明確了我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任務、保障措施以及重要意義。文件要求,在城市社區里要努力把居家養老服務開展起來,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加強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服務人員隊伍,從而努力使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與此同時,農村地區也要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大多數鄉鎮地區能夠建立老年福利服務中心,使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委會和自然村擁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的站點,盡可能滿足農村老人的養老需求。正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居家養老才能夠建立和發展起來。

第三,具有養老成本低,效果好的優勢。居家養老使老年人在家就能夠享受生活照顧和精神文化服務,是居住在自己的家庭。而機構養老則是自己或者子女出錢集中地居住在養老機構,費用較高,一般農村老人支付不起,而且供不應求。此外,機構養老需要修建大量的公共基礎服務設施、聘請專業人士、開展各項活動,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來維持整個機構各項工作的運轉,給政府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居家養老不需要政府花費太多的錢來建立養老機構,成本較低,空巢老人能夠生活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享受來自政府的政策保障、社會的生活照顧和專業服務、家庭成員的經濟支持,適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粘怖先嗽谏畹沫h境中即能享受包括衣食住行醫等日常生活照顧和精神文化慰藉,養老的效果比較好。

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首先是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客觀要求。到目前為止,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6億,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關注和重視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我國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跟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不斷增加,增長速度加快,空巢現象逐漸明顯,此外我國未富先老的國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結構疊加在一起,養老問題異常嚴峻。老年人口的加快增加,使得對生活照顧、精神文化、心理咨詢等需求不斷增加,然而,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入城市,大大提高了農村老齡化程度。所以說,探索和建立一種新型的居家養老模式勢在必行。

其次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的現實要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我國農村老人養老得到了一定的保障?,F階段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模式主要有三種: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會養老模式。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城鎮化的發展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子女外出打工,老人獨守家中,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挑戰。農村地區的養老機構條件一般都比較差,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精神文化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工作人員素質較低,不能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十分濃厚,不太愿意住進養老院,根據有關調研,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約10%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③

最后是提高養老水平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養老問題是我國“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三農”問題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始終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任務,做好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農村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有利于提供較完善的服務,養老得到一定的保障,有利于促進家庭關系的良好發展,增進與他人的良好關系,減輕子女的擔憂,使子女能夠認真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從而建立一種和睦的家庭關系,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而最終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完善我國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模式的對策

加強國家居家養老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政府要把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進而制定法規政策來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在農村普遍展開,同時出臺優惠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補貼辦法。目前,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只有在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才有相較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和設施,大部分農村地區居家養老服務根本不存在。政府可以采取各項優惠政策,比如說酌情減免專業從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各項稅費,鼓勵和支持社會辦老年服務機構的發展,其可享受與公辦老年服務機構同等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政策等等。④政府必須加強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從宏觀環境上為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引入社會資本。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必須有一定的財政資金作為保障,但是目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財政,但是公共財政也是有限度的,僅僅依靠國家的力量是不夠的,現階段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建立和開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缺乏資金。單靠政府的力量來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是不現實的,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家庭、村集體多方等力量的共同參與。政府可以在財政支出上設立專項的農村居家養老保障資金支出,用于食堂、托老中心、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站等設施的建立,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來確定不同級別的費用;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資本優勢,向社會捐助,支援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幫助農村空巢老人改善養老環境。同時,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以及個人也應進行捐贈。此外,農村居家養老中心還可以設立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事業發展基金會,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募捐活動,接受企業、個人及其他組織的捐贈,建立、管理和使用用于支持和發展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事業的各項基金??偠灾e極動員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和組織參與,為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事業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持。

構建社區服務網絡。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離不開社區的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就是在社區建立一個支持家庭養老的社會化服務網絡體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區服務機構提供基本養老服務,來實現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居家養老一方面利用家庭資源,另一方面節省機構養老的成本,實現了居住在家的社區養老。社區擁有廣泛的人際關系資源和社會資源。空巢老人長期生活在熟悉的農村村鎮環境中,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系網。同時,社區內含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硬件設施資源,可以加以整合和利用來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例如,政府可以利用村里閑置的房屋或者舊學校來建一家設施良好、功能齊全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利用村委會和村衛生室的設施來提供醫療服務,讓本地大齡下崗女職工作為服務者,等等。因此,社區可以利用自身優勢來構建社區服務網絡,通過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不僅能夠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務,還可以提供心理咨詢和精神文化活動來滿足和豐富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構建專業化的服務隊伍。隨著農村空巢老人對居家養老需求的日益增長,社會對于提供老年專業服務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在增長,服務人員自身知識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農村空巢老人養老質量。所以必須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負責任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他們應該受過專業的培訓,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提供服務中游刃有余。居家養老機構應該在社會上招募一批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并且必須通過養老、醫療、心理學等方面知識的筆試,然后進行崗前培訓,最后上崗。同時,可以建立服務人員質量考核機制,居家養老機構可以定期電話回訪接受服務的空巢老人,并請他們做出服務評價,有利于提高工作者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此外,居家養老機構可以加大宣傳力量,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包括大學生來到基層,親身參與其中,提供長期或短期的居家養老服務,這部分群體知識文化素質高、有愛心、責任感強,他們的積極參與能夠有利于解決服務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做出了榜樣,傳達了正能量,使更多的人關注到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這方面。

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居家養老服務。多層次主要體現在居家養老服務的內容上和形式上。應該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既要包括衣食住行醫等日常生活照顧,又要包括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服務。同時可以在村里創立空巢老人托管中心,實行全托制,這種方式主要適合于子女長期不在家、行動不便,居住比較遠和分散的空巢老人,在這個大環境中,有齊全的設施和專業的護理人員,能夠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養老需求。對于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空巢老人來說,可以自己白天走出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享受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活動,晚上回家。對于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來說,可以享受服務人員的上門服務,此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也可以每月免費向農村空巢農村老人發放服務券,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即領取服務券,每月可去鎮、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兌換成現金,空巢老人有未使用的服務券可抵用理發和洗澡費用,等等,這些都是多樣化的服務,有利于根據農村空巢老人的實際情況來提供所需要的服務,進一步提高養老水平。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南岸區委黨校

【注釋】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高清自产拍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午夜影院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一色屋手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