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人口老齡化形勢和對策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三最”形容我國這個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
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如何增強老年人體質,尤其是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不只是購買點健身器材、增加點活動場地那么簡單。
客觀地說,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比城市里的要差些,但造成這樣的差距的原因,往往不在于他們運動量少、鍛煉少所致。相反,而是因為勞動量過大,積勞成疾所致。加之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較差,農民錢袋子“干癟”等諸多原因,讓諸多農民的“小病”拖成了“大病”,只要不是致命的病,都很少去醫院就醫。
從這個角度而言,即便增加了諸多的健身設施設備,又會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呢?健身房平時都是用“鎖”看管,檢查來了才打開,這也不能只怪管理人員,因為即便是大門敞開,但又有哪個農民愿意來光顧呢?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改觀農村老年人健康指數過低的現狀,要“從長計議”。
其一,加大醫療投入,降低門檻,提高農民看病報銷比例。對于鄉鎮級的衛生院,除了添置新的、現代化的醫療器械,還要引進優秀醫療人員,讓農民愿意在當地看病,信賴當地醫生的行醫能力。同時,要適當提高新農合的報銷比例,降低這樣那樣報銷門檻,比如異地就醫、跨區域就醫等,不應有報銷比例的“失調”,或者設置一些“霸王條款”等,這樣不給報,那樣不能報,讓“看病難、看病貴”。
其二,改善農村的道路交通環境,提高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首先,路通了,農民生病時,不會因為路窄、崎嶇不平而延誤治療;其次,路通了,也為農民致富、告別“干癟”的錢袋子奠定基礎;再次,路通了,農民不再過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苦日子。當然,修路可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諸多的資金和長遠的規劃。
其三,政府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農村老年人健身,應該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普遍而言,農村的農民,基本上都從事著“種地、養豬”等諸多家務勞動。而這些勞動本身就是在“健身”,不需要累了一天后,還要去政府修的健身房。而對于一些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民而言,要想讓其跑數公里路,來健身,恐怕也是天方夜譚。這樣盤點下來,農民健身,應該是在農閑的時候,或者是針對一些不做農活的農民。所以,政府應該正確引導,加大對健身能夠增強體魄的宣傳力度,讓百姓在骨子里有這么一種健身意識,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