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13日電(記者吳文詡)“貧困家庭勞動者動態實名管理,貧困家庭子女讀技工院校免學費,放寬貧困地區公務員招考條件……”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出臺《關于做好全省人社系統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涵蓋了就業、社保、培訓、智力支持、資金保障等19項精準扶貧措施。(6月13日新華社)
精準扶貧是一項嚴密復雜的系統工程,要達成這一目標,不僅僅有賴于發現“扶貧腐敗”之后的精準問責,更須有防范“扶貧腐敗”問題發生的精準監督才行。要建立與精準扶貧相對應的精準監督,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努力。
監督制度有待于更精準。精準扶貧需要有明確的扶貧項目、準確的扶貧資金和確切的扶貧對象,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相關扶貧制度的制定和建設。面對新形勢下的精準扶貧,此前多少年的扶貧制度當然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才是。扶貧制度的跟進,是實施精準監督的前提。
精準扶貧的權力有待于更細化、更分解、更陽光。這主要表現在上級扶貧派駐機構和鄉鎮、村級等基層領導干部方面。無論扶貧如何精準,無論扶貧項目如何科學可行,最終都要落實到扶貧實施者身上。長期以來的粗放型扶貧習慣,使得精準扶貧在某種意義上大打折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扶貧項目往往與多個部門相關,林業、農業、畜牧、財政、民政等各部門有時候可能會存在著各自為政的情形,客觀上加大了監督的難度。
農民的監督意識有待于強化。毋庸諱言,囿于視野、觀念習慣以及農村宗族風俗甚至是畏懼權力的影響,農民的監督意識往往與精準扶貧的要求相脫節,這在無形之中會使得一些扶貧腐敗分子更加有恃無恐。
總之,實現了精準監督,就會將扶貧腐敗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降低扶貧成本和反腐成本,提高精準扶貧的效率,真正維護群眾的利益,讓中央及其各級部門的扶貧利好精準地傳遞到千萬貧困農民那里。
作者單位:北川羌自治縣都壩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