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農業的行情就是人口多而耕地少。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700萬,但耕地面積卻逐步減少。在過去,更曾出現過一年減少1000萬畝耕地的情況。雖然近些年來,國家有關部門也實施了眾多保護措施,但耕地減少的情況仍不容忽視。
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滿足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口增長對農產品的需求?
“我國增加農產品產量的唯一可行途徑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北京航天恒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明表示,提高產量與作物品種、肥料、氣侯、耕作制度等多種因素和管理等密切相關,其中肥料與產量關系密切,沒有充足的肥料,作物產量難以提高。沒有充足的糧食和飼料,也就生產不出大量的畜、禽和水產品,人類也得不到足夠的優質食品,因此可以說肥料是作物的糧食。
施用有機肥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傳統理念,從建國之后的1950年-1960年,我國肥料資源絕大部分依靠有機肥料來作為作物的供需。但單純的依靠有機肥來作為作物的營養源,產量難以提升,無法解決全國人口的吃飯問題,最為慘痛的教訓便是當時在安徽、山東等地餓死了不少人。
為了彌補這個問題,中國開始大量引入化學技術后,化肥用量的迅猛增加,讓有機肥的比重才有所下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60年-1970年,世界糧食增產近一倍,其中因擴大播種面積面增產的糧食占22%,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產的糧食占78%。在提高的單產中,施用化肥的作用占40%-60%。毋庸置疑,化肥的使用對我國農業的增產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隨著后期化肥的大量使用也隨之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目前化肥的利用率已經不到30%,剩余部分在降雨和灌溉條件下被淋溶到地下,從而污染地下水。這不僅在經濟上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對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使得地下水中硝酸鹽含量急速上升。眾所周知,硝酸鹽是亞硝胺的前體,迄今為止,已發現的亞硝胺多達300種,其中有90%被證明具有致癌性、致突變性、致畸形性,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不僅如此,化肥的大量施用還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結和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的弊病,依靠化肥來實現增產增收已難以為繼。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航天恒豐一直在努力探索提高化肥利用率、實現增產增收、改善土壤環境的有效途徑。也正是因為對可持續發展農業的精準把控與獨到見解,以及十年如一日的技術創新,讓航天恒豐所生產研發的微生物肥料在全球化市場經濟中,另辟蹊徑揚帆藍海。
對于微生物肥料如何提升產量、實現增產增收,劉海明表示:首先,菌肥中的微生物在土壤內的生命活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激素類物質,這些物質在與植物根系接觸后,能有效地調節作物的新陳代謝、刺激作物的生長;其次,豐富的有機質還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減少土壤板結,從而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通氣、保水、保肥和促進根系發育,為農作物提供適合的微生態生長環境;再次,菌肥中的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大量生長、繁殖,從而形成優勢菌群,抑制和減少病原菌的入侵和繁殖機會,起到了減輕作物病害的功效。毫無疑問,這些都為作物的產量提升提供了罪基本的保障。
目前,航天恒豐的微生物菌劑產品已先后在湖北、湖南、貴州和重慶煙草基地,河北張家口和內蒙古馬鈴薯種植基地,新疆建設兵團農四師、農五師、農十師、農十三師以及山東省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項目中廣泛應用,具有顯著的增產效果。根據新疆阿勒泰當地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介紹,在當地使用航天恒豐高濃縮菌劑產品的冬麥基本增產20%以上,在糧食產量逐步走低的當下,可謂是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