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黃煊墨:逼農民進城這件事可能隱藏著大風險

[ 作者:黃煊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06 錄入:王惠敏 ]

土地很重要,人們都知道,但很多人不在乎。就像老婆很重要,而很多人也不怎么在乎。

中國很多次革命,都是以土地為起點的。只有在土地上做文章,給予農民土地的承諾,才能贏得農民的支持。這一點,洪秀全等革命家是有共識的。革命家們一貫打著分土地的口號,但幾千年來,中國農民一直在種地,而幾乎從來沒有真正完全擁有過土地。

近十年來,房地產事業的蓬勃發展,激發了各種征地矛盾。我曾經想過,如果農民擁有土地的完全產權,這些問題不就都不存在了嗎?按法律辦就是了,老百姓自己的地,想要多少錢都無可厚非。征地矛盾的原因,主要就是產權、使用權的分離,造成了利益分配不清晰和不統一。

毫無疑問,這種想法是幼稚的。

最近,我的老家G省某市在搞農村土地的市場化創新,農民可以把自己的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作為抵押,從銀行貸款,在城里買房或創業。筆者父母如今居住在城里,大部分地都借給鄉鄰耕種,宅基地上的房子也無人居住,但他也并不愿意把地拿去抵押貸款。我覺得很奇怪,一文不值的土地現在可以變現二三十萬了,為什么不愿意。父親說,二三十萬夠你用好久?現在經濟越來越差,要是到了飯都吃不上的時候,你就知道土地有多重要了。

聽了父親的話,我恍然大悟。父親這一輩的老農民,經歷過社會若干風雨動蕩起伏,普遍有強烈的居安思危心理,對幸福始終抱有一種惶恐的態度,生怕再遇上社會的什么重大變故。一座破房子,幾畝薄地,就是他們居安思危的根本依靠。

農地和宅基地抵押貸款,是當地政府下的一盤好棋。當前去庫存是最大的經濟任務,城市化是經濟目標。農民把土地承包權轉出去,用錢在城里買房子置業,搖身一變成了城里人。房地產庫存消化了,農民進城的“城市化”目標實現了,農民手里有錢又拉動消費了,農村土地集中經營也可以實現了。真乃一石多鳥。

但這個政策潛在醞釀一個巨大的經濟和政治風險。

當前的經濟形勢尚可,城市還能為進城的農民提供不少就業崗位,在城里打工賺錢總比在家種地賺得多。但不能忽視一個經濟風險:當經濟形勢走進谷底,城市可能連原有城市居民的就業機會都無法保障,進城的農民們就成了失業者,那就是大麻煩了。這些數目龐大的群體,沒有工作,只有一文不值的房產。在農村的土地賣掉了,再也回不去了,會鬧出什么事情來,簡直難以想象。

筆者故鄉附近有一個鎮,依托附近一座大煤礦而生,聚集了很多外地的工人。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資源經濟很不景氣時,工人們一年半載都發不上工資,吃喝都成了問題。到了玉米、小麥、土豆等收獲季節,工人們就到農民的土地里,碰運氣,撿農民沒注意落下的糧食。有的甚至直接偷竊,更有甚者,到村子里偷牛盜肉,成了村民們“人人喊打”的不穩定分子。

如果農民舍棄土地來到城里,他們的命運,便如同這些工人一樣,隨不可避免的經濟周期的波動,陷入幸福和痛苦的交替之中。

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很高,大部分人沒有可耕種的土地,在城市就業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失業者歷來都是西方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他們的政府、政客,極其重視就業率。中國為何百年來不存在這個問題呢?正是因為最龐大的農民群體,是依托農村土地生產生存的。農民只要有地種,就溫飽不愁,就不會鬧事。如果經濟真的糟糕透頂了,進城的農民大可以回到農村種地,幾億農民溫飽無憂,社會也出不了什么大亂子。

三畝薄田雖少,卻是幾億農民生活最基礎的保障,也是中國這個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這也就是為何不能讓農民自由擁有土地使用權的緣由。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很多朝代之初,農民是擁有自己的土地的,越往后,土地兼并越厲害,農民喪失土地,成為佃農,被地主剝削。

土地是農民最主要的資產,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但與其他資產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土地的功能不是讓農民富裕起來,而是讓農民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有溫飽的基本保障。正確處置土地資產,需要農民能夠從長遠的意義上看到土地的價值,不能輕易將土地出賣。但農民往往缺乏這種長遠的見識,或許急于用錢,迫于形勢,或許只是貪圖一時享受,常常很輕易就以低價出賣自己的土地。

回家休假和父親聊天,談到對現在經濟的憂慮,父親就說,怕什么,家里還有地,大不了回農村去。

土地的這種長遠價值意義決定了我們的土地政策。要讓農民始終有地可種,但不能容許農民自由地買賣土地,這便是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

而城市化正在打破土地的這種功能。

城市化讓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數以億計原本依靠土地生產為生的人,變成了城市里的就業人群。這些人離開農村進了城,失去了土地,也喪失了土地生產的能力,并且習慣了工業社會的生活方式,也很難再回到農村。這些城市里的“新人”,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在城市里真正扎下根來。而他們的命運,也就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而陷入幸福和痛苦的交替之中。

而在農村,這些被進城農民“扔掉”的土地會被一些人低價囤積起來,這些人逐漸就成了新的農場主。這種城鄉格局,也就是西方國家百年以前就形成的格局。

當前很多地方政府急躁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政策,加快了這一進程,但也加劇了其中的風險。在筆者家鄉,戶籍遷出農村去的,就再也遷不回去了。政府在鼓勵農民拿出自己積蓄、甚至變賣自己的土地和宅基地進城買房。從戶籍上和居住地看,農村人口減少了,城市化的經濟目標實現了。但這些“被逼”進城的農民,其實并沒有在城市長期生存的能力,他們的本質還是農民。一旦經濟形勢不好,他們是第一批無法在城市里生存下去的人,卻又回不去農村種地,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

當然,對于地方決策者而言,這些不良后果是其升遷之后許多年才會發生的事情,他們在乎的是當下的政績。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社會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城鄉貧富差距。城市居民充分享受著城市化的福利,逐漸富裕起來。依靠土地生產的農民,卻依然貧困。很多人認為,通過賦予農民土地所有權,讓農民擁有一項可變現的重大資產,出賣土地,從而富起來。不過,我們可以看看那些通過征地獲得大筆現金的農民,有沒有富起來,便可見一斑。

北京這些征地拆遷的農民,賠償的往往是幾套甚至十幾套房子,就算出租房子,也都是富裕家庭了。賠幾百萬上千萬,這是極少數,不具代表性。三四線城市城鄉結合部的農民,征地拆遷,也有一兩套房子,或幾十萬上百萬現金,但他們大部分并沒有因此而持續性地富起來。不少人拿到現金賠償后,要不賭場里幾晚上輸光,要不及時行樂。使用這些資金,創業致富,絕大多數農民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土地交易,一下子獲得一大筆現金,讓他們只能富一時,不能富一世。更何況,大部分農民的地值不了幾個錢,全部賣掉恐怕只夠在縣城買個房子,就一無所有了,何談長久致富?

中國的農民,想依靠土地實現長久致富,是不可能的?!陡`聽風云3》中,很多年輕人幾十萬賣掉自己的丁權,就沒有然后了。劇中有一句臺詞,或許是對土地最好的注解:地是拿來種的,不是拿來賣來賣去的。

城市化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政策應當充分尊重我們的傳統。中國和西方國家差異極大,西方國家如此發達的城市經濟,養一兩億城市人,社會保障都不堪重負,常常有就業危機,在經濟危機之時更是慘不堪言。而我們城市化的未來,或許是養活十億人,這是不可想象的。

農村的衰落已經開始了,但傳統的力量依然強大。如果在我們城市化進程中,加快農村小城鎮的建設,借傳統的力量,讓更多農村人留在家鄉安居樂業,而不是盲目地進入城市,或許這個國家的經濟會有更多轉圜的余地,這個國家也能更從容地面對各種危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鳳凰客戶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韩三级 | 亚洲精品国产超清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播放 | 日本最强喷水少妇 | 一a在线视频插进去了 | 日本国产精品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