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走訪,發現一位貧困戶的屋墻上,“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八個大字十分醒目。一聊才知道,近年來戶主依托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建起了新居;在村里“第一書記”指導下,種了3畝中藥材,養了3頭牛……雖然苦了點、累了些,但窮日子一去不返,人越活越精神。(7月20日人民日報)
致貧的原因有很多,但脫貧的路主要還是得靠自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印證了這個道理,如果僅僅依靠別人或者政策扶持,就會像那扶不起的阿斗般,雖然短暫脫貧,但離真脫貧可謂遙遙無期。
有些貧困地區或因為本地的地理條件、歷史原因、人為因素而導致了貧困戶人口基數大。有的貧困戶因為長期貧困,導致思想變形,一心只想依靠他人幫扶,依靠上級資金,企圖一朝脫貧,但殊不知暫時的脫貧都是泡沫,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
要想脫貧不能靠不能等,只能真干實干。這不僅僅是對百姓的建議,更是對干部的要求。不要抱有坐享其成的錯誤思維,把討項目、要資金作為脫貧的主要手段,也不能把“數字性脫貧”“時間性脫貧”幻想為真脫貧。如果干部們抱有這些想法,是無法真正從實處幫助到貧困戶的。要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根源上把百姓的固有思維模式轉變,引進項目發展產業的同時,讓貧困百姓充分參與其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產業,只有他們自身掌握了技術,才能在日后拓寬產業發展,即便沒有他人的幫助,也能盡力獨立發展,實現真正的脫貧。要堅決抵制坐吃山空的行為,避免貧困惡性循環。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有干部們與百姓齊心協力,通過思想感染貧困百姓腳踏實地,勤勞肯干,才能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白鹿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