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昕言梅: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虛功實做

[ 作者:昕言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29 錄入:王惠敏 ]

8月22日至2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會議強調,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民心工程,切實擺上重要位置,建立完善體制機制,久久為功抓好落實,努力提高工作實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推動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8月24日《光明日報》)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這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近年來,遵照中央的部署,全國各地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積極探索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無論是黑龍江的圍繞“三個美起來”還是陜西的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以及海南的留住鄉愁讓農村變得更美,還有內蒙古扎實推進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都從不同側面揭示一個道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虛功實做,善作善成。

虛功實做,要堅持常講不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點是教育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核心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人的思想融入時代,體現時代的價值取向。而人的思想觀念往往受社會環境影響而不斷變化,要跟上時代步伐就需要從精神層面不斷調整和校正觀念,使人的行為始終受正能量驅使,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富裕起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追求與渴望。而社會轉型期多元價值觀念相互碰撞,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引導,農民很容易受多元利益的驅使而走入誤區,追求與核心價值觀相悖的生活方式,助長不正之風萌發和蔓延,這就需要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運用各種創建活動載體,對傳統優秀文化、時代先進文化常講不厭,通過通俗有效的宣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不斷提升農民的道德水準,建好精神家園。

虛功實做,要善于用好載體。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這就表明,精神文明建設不是空中樓閣,不是空對空地講大道理,而要善于用好載體,接地氣地抓好陣地建設。尤其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更要突出美麗鄉村建設這個主題,利用各種創建活動,積極組織開展村風民俗、家庭美德、平安村屯、農家書屋等思想文化建設,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家庭觀、消費觀,綠色生態殯葬觀,營造敬老愛幼,鄰里互助,團結和睦、崇學向善的濃厚文明鄉風。運用網絡和現實各種載體,把農民的注意力吸引到文明創建中來,調動參與建設的積極性,讓他們明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并非高不可攀、離他們很遠,而就在他們身邊,每個人既是精神文明成果的享受者,也是各項建設的主人,凝聚共識,增強農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信心。比如,陜西以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為載體,以“十個一”為切入點助推精神脫貧,讓美麗鄉村“面子”越來越美,文明家園“里子”越來越實,民風越來越好,最終讓百姓過上真正“雙豐收”的日子。這樣的經驗最有說服力,其做法值得廣泛借鑒和推廣。

虛功實做,要用特色吸引人。我們抓工作常講模式,此次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各地交流的經驗,都有各自的模式,這些模式所以管用推得開,重要的是有特色。而特色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從實踐中不斷探索出來的,是上升到理性層面悟出來的。各種模式特點不同,但屬性基本一致,都善于結合本地實際,抓住本地最能吸引人的要素,順應群眾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接地氣地開展起來的。比如,海南的留住鄉愁,讓農村變得更美,就是把學習浙江經驗與推廣瓊海做法結合起來,在充分尊重和保護現有農村的地形村貌、田園風光、農業業態和生態本底的前提下,盡量“不砍樹、不填塘、不占田、不拆房”,從點、線、面推進,抓好居民點、自然村和風情小鎮建設。同時發揮文明生態村的優勢和特色,連片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和精品線路,幫助農民因地制宜開發生產特色旅游文化產品,以鄉愁助推鄉村游,讓生態文化在育民、樂民、富民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鄉愁特色讓美麗鄉村文化底蘊更厚,實現鄉風文明與產業發展一舉多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文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片 |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 一级a国产a国产片 | 亚洲人成久久播播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