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80、90后是嬌慣自私的一代?誰說農民的孩子讀書回農村沒有出息?誰說有知識、高知識水平的學子到農村務農浪費人才?誰說高知青年到農村難有作為,難有大作為?
一批名牌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高知新農人,在酷暑的田間流汗水、擰汗水的照片和視頻,引發了記者的強烈興趣和深刻感受。記者親聞親歷,見證了這些高知新農人的追求和行動,至少顛覆了以上幾種習以為常的觀念。他們的實踐,給予了我們這個時代和社會一個正能量很強的有力回答。
在燦爛朝陽下生命驛車的行駛中,因為看到了廣闊天地,能有作為,他們才堅定不移地作出了這樣的人生抉擇。他們看到,如今廣闊天地的“天”,是中央和各級組織將“三農”作為“重中之重”的高度重視的“天”,是外聯全球、內融城鄉、鏈接互聯網的“天”,是產業融合、主體多元、載體多樣,創業創新空間巨大的“天”;如今廣闊天地的“地”,是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實現“三權”分置的充滿發展潛力的“地”,是加快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走向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新路的“地”,是多種要素進一步優化配置、聯動發展,各種約束瓶頸不斷破除,激發出更多發展活力的“地”;而廣闊天地的“人”,由于有了這樣的新“天”新“地”,才吸引和呼喚來一大批優秀學子、青年精英,為農村,也為他們自身創造和實現著更新更美的希望。有了這樣的“天、地、人”,農村廣闊天地必能大有作為。
當然,能有作為不等于不會經歷困難和挫折。走出校門,下基層、接地氣,做新農人,角色轉換就很不容易。夢想要有現實的支撐,理想要有實干的努力,人生要有逆境中不餒的拼搏,就像正在傳頌和弘揚的女排精神一樣,在不斷的拼搏中,美麗的夢想才能成為美好的現實。一位北大名教授跟記者說了這樣一個人生價值定律:在社會各種角色位置上,人的不可替代性越強,人生的存在價值就越高,實現的機會就越多,實現的價值就越大。你看,當這些高知新農人,由不被農民所認識、所看好、所需要,他們的存在價值就為農民所懷疑、所看輕、所不屑;當他們真心實意、扎扎實實為農民、農業和農村有所作為,有大作為時,為越來越多的農民所需要、所信任、所依賴、所不可替代時,他們的存在價值及其自我實現,就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權重非昔日可比。
這個高知新農人團隊的追求和實踐,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創業創新的“雙創”行動,不等于都要去投資當老板,也不可能人人去投資當老板;他們的實踐表明,只要尋得合適的載體和平臺,參與新時代、新經濟、新業態的創新和歷練,也不失人生價值的實現機會,不乏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成功路徑。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只要志存高遠、目光遠大、扎實苦干,必有所成,或有大成。所成之大,首先是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去接受你、歡迎你、受益于你的奮斗和事業,在偉大的事業中成就你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大寫的人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09-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