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既是鄉村地區的振興,也是農業農民的振興。按照世界銀行確定的“戶均耕地面積2公頃以下為小農戶”這一劃分標準,當前我國小農戶近2.6億戶,占農戶總數的97%左右。小農戶經營是由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和小農戶的組織特性所決定的,是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基本國情。因此,鄉村振興要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就要實現小農戶的振興,讓占農民群體大多數的小農戶享受更好的發展和福祉。
小農戶振興面臨三大難題
一是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由于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再加上曾經采取了嚴格限制城鄉人口流動的措施,致使農業生產方式過多地使用勞動要素,導致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不及非農產業勞動生產率的四分之一,遠低于世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平均水平。勞動力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配置缺乏經濟合理性,一方面導致勞動力資源從農業產業中不斷流失,另一方面也嚴重削弱了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二是資金、技術等現代生產要素占有不足。小農戶來自農業的收入比較低,農戶種地、經營農業的熱情減退,對農業的投入長期以來保持簡單再生產狀態。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來自農業的收入僅3489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24元,收入與支出基本持平,難以形成農業積累資金。另外,眾多的小農戶構成的農產品市場是趨近完全競爭的市場,再加上大宗農產品缺乏價格彈性的特征,使得小農戶缺乏掌握先進生產技術的內在動力,進而導致農業投入不足、先進技術應用不足。沒有資金、技術等現代要素支撐的農業根本無從實現現代化。
三是市場、效率缺乏。傳統的鄉村經濟強調自給和公平,以工業化、城鎮化為特征的市場經濟更強調市場和效率。我國大多數農民文化素質較低,缺乏市場經濟知識,信息獲取成本、經營成本與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經濟實力薄弱,市場談判地位普遍低下,常常遭遇壓級壓價、強買強賣等不公平待遇。無法與強勢交易對手展開公平交易,甚至無法與其他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公平競爭,造成小農戶種養靠模仿、農產品銷售難、生產利潤微薄等難題。
實現小農戶振興要把握三個基本方向
一是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小農戶的振興離不開城鄉經濟社會協調互動發展。一方面,要組織引導和幫助扶持懂農業、愛農村、有實力的人才返鄉創業。當前,全國返鄉創業的人數超過740萬,培育了一大批帶動就業能力強、市場需求旺盛的鄉村特色產業。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打破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平等交換的障礙,讓鄉村創業者根植農村,帶動小農戶振興。另一方面,要做好大量農業就業者向城鎮、非農產業轉移的頂層設計,避免中青年勞動者、高端人才過度轉移。2018年,我國農業增加值比重已下降到7.2%,大體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6%的平均值,而就業比重仍高達27%,遠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值。當然,農業就業人口的轉移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國農業人口的比重由83.9%降至30.1%,大約經歷了100年時間,日本從45.4%降至19.8%,也用了將近30年。
二是拓展小農戶增收空間。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是生活富裕,生活富裕關鍵在于農民增收。在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扶持下,截止到2018年,農民收入增長速度連續10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但是城鄉收入比仍達到2.68∶1。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來源主要是非農就業的工資性收入和政府與社會對農業的轉移性支付,這些收入的來源和增長的支撐都是在農村農業以外,容易導致農村產業凋敝和鄉村衰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由此,農民增收要更多地依靠農業和農村,通過農村產業振興和資源激活,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休閑功能、景觀功能、示范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推動農業產業鏈條的多維延伸。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使更多小農戶能夠在融合的過程中分享到農業全產業鏈增值后的更大的收益。
三是提升小農戶服務規模化程度。農業勞動對象的生物性、生產的分散性和經營主體的多層次性特征,使得農民的組織化、服務社會化成為必然。日本、韓國等小農戶國家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經驗也證實了“農民組織化+服務規模化”的有效性。在現階段,我國農業專業合作社約200多萬個,社會化服務組織約30多萬個,各類龍頭企業約12萬家。要通過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等多種途徑,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引導和組織小農戶通過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相互合作,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借助互聯網平臺,將分散的小農戶聯合起來,優化農業生產要素配置,實現小農戶與多元市場需求對接。以農戶的組織化、服務規模化帶動經營規模化,破解小農戶自身存在的資金與先進技術不足難題、與市場對接難題,為小農戶提供生產性服務、經營性服務和金融性服務,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最終實現農業資源及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和農村產業興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