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專程來到武山縣,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扎實開展“大走訪、回頭看”活動,深入基層和群眾,沉下身子訪民意、認真過細察實情,瞄準存在的重點問題,采取系統有效的辦法加以破解,讓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甘肅日報 10月12日)
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成敗,而態度決定一切。”在日前開展的“脫貧攻堅回頭看”中,王三運書記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和群眾,沉下身子訪民意、認真過細察實情,瞄準存在的重點問題,‘訪’就一定要用扎實的作風全面摸清群眾的實際情況;‘看’就一定要用過細的工作全面掌握當前的瓶頸制約;‘干’就一定要用改革創新的方法破解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真正讓干部轉作風、群眾得實惠、干群關系更密切,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筆者以為,用好“訪、看、干”,無疑是為脫貧攻堅導好航。
摸清實際情況,方能有的放矢,這是對“訪”的基本要求。其實對于脫貧攻堅而言,“精準”是第一道關口,情況了解不準、信息不準、家底不清,必然導致扶貧效果不佳,甚至還可能出現扶貧資金沒扶到貧卻幫了富。而通過全面摸清群眾的實際情況,就能把真正的貧困人口挑出來,通過扶貧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以及動態監測,就能及時掌握脫貧的變化情況,確保不讓一個地區、一個家庭、一個人口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隊。并且,也能通過摸清實際情況,進行扶貧類型區分、問題解決、找準切入點、提高精準度,在確保實效性上瞄準扶貧對象精準發力。從根本上切實解決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事情,讓群眾知道黨和政府做的實事好事,激勵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誠然,從“扶貧”到“脫貧”,雖然只是一字之變,但在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以后,對于當前的脫貧攻堅而言,剩下的便是難啃的“硬骨頭”和瓶頸制約問題。為此,領導干部必須要用過細的工作全面掌握當前面臨的困難,在“看”中找到貧困的“癥結”,開對治愈頑疾“藥方子”,找到拔掉窮根“藥引子”,加快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才能令扶貧干部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中,為困難群眾找到脫貧的路徑。如:幫助特殊困難家庭的子女,通過學習掌握一技之長,解決就業問題;針對致富難問題,由政府補助資金和精準扶貧貸款,幫助發展養殖產業等等如是,真正形成扶貧之路千萬條,關鍵在那條更適合。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一個“干”。這個“干”既有領導干部轉作風,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如何在深入細致地工作中,及時排查調解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和隔閡,營造團結和諧、心齊氣順的良好氛圍,促進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有幫助困難群眾在改革創新中找到破解貧窮的方法。因為扶貧助力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要徹底脫貧,唯有以產業扶貧才是治本之策。這實則是對“造血功能”更高要求。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干部踏踏實實、有板有眼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需要各級各部門守土有責,把脫貧攻堅工作真正干在實處。
最后,成功路上,天時、地利、人和是必備三要素。筆者以為,“訪、看、干”三者的有機結合,定能為脫貧攻堅導好航。也相信,有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有了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有了扎實開展“大走訪、回頭看”活動,定能集眾智、聚群力、迎難而上,形成扶貧開發工作的強大合力。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