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農村社區建設的幾種可能模式時,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院長田毅鵬教授認為,社會資本、精英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和生態綠色資本,可能會給未來的農村社區建設以重要提示。
社會資本與農村社區建設:社會資本是指社會主體(包括個人、群體、社會甚至國家)間緊密聯系的狀態及其特征。具體地說,就是小到一個群體(包括社區),大到一個國家和地區,其主體間團結合作的連接程度,連接好的、密切的,社會資本就豐富;連接比較松懈的,社會資本層架就比較少。社會資本的形式往往表現為信任、關系網絡、認同與參與,一個社會資本存量比較豐富的社會,往往是一個幸福感比較強的社會。與村落社會的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在生產生活方面存在密切的互助關系)相比,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社會資本開始流失,家庭、鄰里以及一些基于勞動生產而生成的互助體系逐漸解體。因此,農村社區建設需要發現并培育社區的社會性、自然村的延續性,增強村民間的互動、生產生活互助,激活村落自治傳統。
精英資本與農村社區建設:中國自古以來在鄉村就有自治的傳統,后來被學術界轉化為一個理論,也就是鄉村精英理論。中國的“村”其實是“家”的放大,“家”如果沒有一個當家者,這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敗落。因此,鄉村精英理論在分析村落問題的時候很有說服力,包括農村社區建設,也應該關注這種模式。比如浙江省德清縣今年主辦了一個中國鄉賢治理論壇,鄉賢在德清縣的村落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德清打出的這張“鄉賢治理牌”值得我們借鑒。此外,像河南新鄉劉莊的“史來賀現象”,也是鄉賢治理的典型。因此,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鄉賢精英的作用不可忽視,一些村落精英,包括返鄉的青年群體,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文化資本與農村社區建設:文化資本是當下一個非常火的詞。它是一種在有機體內可持續的特性,包含了可以賦予權力和地位的累積文化知識的一種社會關系,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它具有高度的增值性,可以轉換成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對于個體、群體,對于一個地區,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F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更注重文化資本的含量,想方設法保留住一些古老的東西。文化資本的概念得到空前的彰顯。村落是中國文化的根,村落文化具有歷史積淀、時間長久,地方性和本土性、文化的稀缺性,以及在當代重構的可塑性等特征。因此,農村社區建設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如果將其與文化資本相契合,將會發生難以想象的效果。經濟資本與農村社區建設:村落本來就是一個生產的單位,村落的經濟資本對農村社區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發達地區的農村,經濟資本盤活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生態綠色資本與農村社區建設:生態綠色資本的重要性在于農業文明的自然性,它可以使社區獲得“永續發展”,也就是可持續發展。目前,一些地區在村落建設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兩難的選擇,一種是完全重建,一種是依托原有的村落進行建設,后者不僅能夠節省資金,而且維系了村落的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鄉鎮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