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針對我縣農村中小學教師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今年6月至7月,宜黃縣政協組成調研組對全縣農村教師隊伍現狀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材料由本人撰寫了這份調研報告。這份調研報告在宜黃縣教育系統引起強烈共鳴,同時摘要刊發在省政協《建言獻策》,并以專報的形式呈送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
一、全縣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52所,其中:省級重點高中1所、初中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各類小學133所(縣直小學1所、鄉鎮中心小學8所、村小及教學點124所),公辦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各1所。現有中小學幼兒園在校學生33242人,教職工1998人。其中高中教師198人,初中教師538人,小學教師1156人,特教、職教、幼兒教師106人。研究生學歷9人,占總人數的0.5%;本科學歷908人,占總人數的45%;大專學歷843人,占總人數的42%;中專學歷240人,占總人數的12.5%。
二、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村學校教職工嚴重不足
全縣中小學總編制1920個,實際在編人員1894個,“占編不在崗”人員93名(不含跟班學習教師)。全縣農村中小學學生為10823人(初中2317人,小學8506人),農村中小學任課教師1020個(初中284人,小學736人)。從總體上看,全縣鄉鎮中小學都普遍缺教師,初中情況相對好一些,二都、棠陰、中港、桃陂、南源等5個鄉鎮中學教師基本滿足,個別鄉鎮甚至超編;小學缺教師狀況普遍比較嚴重,尤其是村校和教學點。因為教師嚴重不足,在崗教師負擔日益加重,每周上課15—16節,多的達到18節,與此同時,學校不得不采取返聘退休教師、強行并班、壓縮體音美課程等措施來應對教師不足的壓力,如此教學質量必然受到影響。
(二)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嚴重失衡
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失衡主要體現在“四多四少”上:一是老齡教師多,青年教師少,年齡結構失衡。全縣初中教師45周歲以上占44%(其中50周歲以上占16.2%),小學教師45周歲以上占44.2%(其中50歲以上占34.9%)。二是應試學科教師多,非中、高考科目教師少,學科結構失衡。全縣義務教育階段體、音、美、小學英語、信息技術、勞技等“小科目”教師嚴重短缺,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縣城及靠近縣城的鄉鎮教師多,邊遠鄉鎮教師少,區域結構失衡。四是女教師多,男教師少,性別結構失衡。近幾年我縣招聘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絕大多數都是女教師,很多小學女教師占70%以上。還有學生公寓缺少生活教師、幼兒園缺少幼兒教師。
(三)“占編不在崗”成教育最大硬傷
據統計全縣“占編不在崗”教師共有93名,有些學校該類教師占到教師總數的20%。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青年教師外出打工,這個問題由來已久,這些教師這邊占著單位的編制和職稱指標,那邊到外地創業賺錢,年老了就回原單位養老。另一種是借調(包括“跟班學習”),包括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從學校借調教師和縣城中小學到鄉鎮中小學借調教師。鄉鎮領導和校長對這種教師借調特別反感,因為這類教師不在本鄉鎮任教,卻要本鄉鎮負擔工資,有的只在鄉鎮教了一兩年書,有的甚至沒有到鄉鎮教一天書就借走了,干擾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四)校長和教師管理制度沒有理順
義務教育法以及國務院、省、市相關文件明確規定,農村中小學校長任免和教師調配劃歸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農村中小學校長的選拔任用和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調配交流由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管理。但2010年縣委出臺了一個《關于教育系統干部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的文件(宜字【2010】39號),該文件第二款規定:教育事業系統科級(含副科級)干部由縣委統一管理。教育系統科級干部的任免,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和縣委宣傳部共同進行考察,由縣委組織部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報縣委審批。第三款規定:教育系統股級(含副股級)干部由縣委宣傳部歸口管理。教育系統股級干部,由縣教育局提出意見,縣委宣傳部牽頭和縣教育局共同考察,提交縣委組織部備案后,由縣委宣傳部審批后按程序任免。這些規定顯然與義務教育法和上級文件規定不相符。教師管理方面,目前學校實行“一人、一編、一卡”的剛性編制管理,也堵塞了教師正常流動的渠道,學校缺乏自主用人權力。
(五)教師素質與形勢要求不適應
首先是有些新進教師素質不高。主要原因是一些非教育專業人員考進教師隊伍,勝任不了教師工作。其次是師德師風存在問題。由于“一次評,終身聘”的教師職務終身制,沒有淘汰風險,不少教師評上中高級職稱后便不思進取。有些教師滿足于拿工資混日子,甚至好逸惡勞、拈輕怕重,工作一味應付。面對這種狀況,校長很無奈,只能在那里苦苦支撐,有良知的教師則越做越寒心。其三是農村教師職業倦怠問題。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如農村教師沒有成就感、待遇相對較低、農村生活條件艱苦、知識欠缺培訓機會少等。
(六)教師工資鄉鎮不能承受之重
一直以來,教師工資在鄉鎮財政支出中都是占大頭。2015年縣全縣農村教師工資總額為6975.34萬元,占鄉鎮財政工資總支出的72.93 %。以鳳岡鎮為例,2015年全鎮教師工資支出1931.86萬(退休人員工資400.98萬),占全鎮財政工資支出的61.50 %。其中從2011年至2015年該鎮共調進教師149人,增加工資支出1072萬元(其中2015年增加工資478萬)。2015年全鎮財政收入5137萬元(其中實際可用財力不到1200萬元),年終與縣財政結賬欠100多萬元。在這種財政狀況下,鎮里幾乎拿不出錢來投資公益事業和加強社會管理。與此同時,學校大量的生均費鄉鎮財政卻監管不到,其使用不夠規范(如中心小學克扣村小的經費等),盡管有縣財政會計核算中心審核,但這種會計監督是不完整的,其有效性也存在問題。如鳳岡鎮全鎮中小學一年生均費多達500多萬元,這么一大筆經費的使用鄉鎮財政卻沒有辦法進行監管。
三、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和完善農村學校教職工編制管理工作
1.編制定額向農村中小學校傾向。建議縣政府對全縣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進行重新核定,編制部門應充分考慮我縣許多農村學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教學點分散、教學班較多但每班學生少的實際,科學、合理地核定教師編制。撤并規模小的農村教學點(一兩老師教兩三個學生的教學點),同時增加農村寄宿制學校,并切實加強寄宿制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要給那些由小學管理的幼兒園核定幼兒教師編制,有公寓的學校還要給生活老師編制。
2.落實教師編制動態管理制度。縣編辦負責控制全縣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縣教育局負責在已核定編制總量內調整和使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縣教育局根據縣域在校學生情況、學校規模、班額大小、地理位置、生源變化趨勢及教師工作量等因素,科學測算各學校教職工編制需求量,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行余缺互補、動態管理。
(二)采取靈活措施招聘留得住的教師
1.盡可能招本地戶籍的教師。農村教師招聘應盡可能多招本地戶籍的教師,本鄉鎮戶籍的教師最好,可考慮給本地戶籍的招考對象加10—20分的優惠政策。對新招聘的農村教師規定不少于5年的服務期,在服務期內的教師不得調離和借調。同時還要提高男教師的招錄比例,增加體美音教師的招錄數量。
2.推進招聘合同制教師工作。在“占編不在崗”問題短期不能解決或學校有編制但沒有招聘到正式教師的情況下,可以招聘合同制教師,即所謂的“地方糧票”。合同制教師待遇參照我縣同等在編教師,并列入財政預算。對于符合條件、充實到村小或教學點的當地教師尤其是男教師,可放寬招聘條件,以確保偏僻村小和教學點的正常教學。
(三)建立和完善教師合理流動機制
1.建立城鄉學校教師支教制度。按照省市有關校長、教師輪崗交流的政策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中小學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建議凡是2000年及以后參加工作且無農村學校任教經歷的縣城教師,都必須到農村學校支教一年及以上。同時,要把在農村學校工作兩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縣城學校招聘教師的條件之一。
2.完善農村新進教師培養使用模式。鑒于村校和教學點留不住新進教師,建議改變新進教師分配方式,對于計劃分配到村小和教學點的教師(含定向畢業生),應先讓其到管理規范的鄉鎮中心小學任教,通過優師的“傳幫帶”,經過三、五年培養成熟后,再放到村小或教學點,讓他們獨當一面完成教學任務。
(四)鐵腕治理“占編不在崗”亂象
1.堅決清理外出打工教師。按照縣政府已出臺的相關規定,責令外出打工教師限期返校上崗,對拒不返校上崗的堅決清理出教師隊伍,以空出教師編制。此舉不僅關系到教師隊伍的穩定,更是對政府公信力和執政能力的檢驗。
2.嚴肅清理違規借調教師。建議對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借調教師和縣城學校從農村學校借調教師情況進行專項清理,符合條件的限期辦理調動手續,否則一律回原學校上崗。今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得從學校借調教師,嚴控縣城學校從農村學校借調教師(含跟班學習)。極少數因工作需要確要借調的,必須嚴格履行借調手續,并簽訂借調協議,借調期間的工資由借入單位承擔。
(五)加大農村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力度
1.校長及教師實行歸口管理。嚴格按照義務教育法以及國務院、省、市相關文件要求,把全縣農村中小學校長任免和教師調配劃歸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縣組織、人事、編制等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停止執行與義務教育法以及國務院、省、市相關文件要求相違背的過期文件。
2.推行農村中小學校長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校長聘任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其他部門參與,每屆聘期3-5年,可以連聘。把公開選拔、平等競爭、擇優聘任作為選拔任用校長的主要方式。在農村中小學全面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所有教職工簽訂為期3年的聘用合同,落聘人員從教學崗位調整到教輔崗位或工勤崗位。
3.建立崗位目標責任制,健全績效考評體系。在績效工資方面,應該打破“大鍋飯”,按照教師實際工作能力、工作量、工作業績等來評定。建議拿出教師績效工資的30%用作獎勵工資,并由縣教育局出臺指導性的《教師績效工資的30%獎勵工資考核辦法》,以此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六)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激勵制度
1.建立“能上能下”的崗位聘任制度。將競爭機制引入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工作,深化校內人事制度改革,動真格建立競聘上崗、能上能下、崗變薪變的用人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積極性,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效能和辦學活力。
2.完善農村優秀中小學教師獎勵機制。設立農村優秀中小學教師獎,對于在鄉村學校從教年限較長的優秀中小學教師分別給予不同的獎勵。對終身在鄉村從教的優秀教師要在培訓和其他待遇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3、擴大邊遠山區教育津貼享受范圍。把邊遠鄉鎮中心小學教師納入享受教育津貼的范圍,同時積極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反映,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對從縣城鎮到農村支教的教師,也要給予補助和獎勵。
(七)切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1.改善工作生活條件。切實改善農村學校教師的辦公條件,為相關教師配備電腦。加大農村學校周轉房建設力度,并區別不同學校的教師數量和住房條件,安排不同數量的周轉房建設規模。
2.關注教師合理訴求。按照教師待遇不低于公務員的規定,縣里多數機關事業單位可以享受的綜治獎、文明獎、節能獎以及每月400元的下鄉補助等,縣有關部門應創造條件讓得獎的學校教師也能拿到獎勵工資。
3、職稱評聘給予傾斜。建議適當提高農村中小學中、高級教師職稱聘任比例,并適當放寬評聘條件,尤其是小學教師。
(八)農村教師工資全縣統籌
1.工資統籌勢在必行。在中國農業進入“無稅時代”的背景下,欠發達地區鄉鎮財政已無力承擔本轄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所需要的支出。從我縣實際情況看,絕大多數鄉鎮財政都入不敷出,年終與縣財政結算均欠帳,在這種情況下把教師工資壓到鄉鎮、二都、黃陂等教師數量較多的鄉鎮來說會公平一些。
2.改變工資分攤方式。如果短期實現不了農村教師工資由縣財政統籌,有鄉鎮領導建議按全縣各鄉鎮生源數量或農業人口數量來分攤全縣農村教師工資,這樣對于像鳳岡、二都、黃陂等教師數量較多的鄉鎮來說會公平一些。
(九)關心未婚教師婚姻問題
為解決農村未婚教師找對象難問題,建議由縣教育局、總工會、婦聯、團委等單位牽頭,組織縣直部門、社會各界與教育系統未婚教師的聯姻會、鵲橋會活動,通過牽線搭橋,幫助解決農村未婚教師婚姻問題。
(十)黨政主要領導高位推動
縣委縣政府一把手要像抓城市建設和工業園區一樣抓教育,當前尤其要把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力求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中國 2016-10-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