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伴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日益富裕的農民已不滿足于枯燥單調貧乏的農村文化體制,他們熱切希望擁有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方式。由于農村文化生活仍然存在著娛樂活動匱乏,形式單一等問題。許多農民在農閑時除了看電視等似乎無其他休閑形式,受風俗習慣影響以及環境熏染,幾乎家家打牌,男女老少齊上陣。賭博甚至成了一部分生活貧困人群發財致富的夢想和寄托。
賭博極易誘發盜搶、販毒、傷害等刑事案件。長此以往,必將危及農村社會穩定。筆者認為,根治農村“賭風”,亟需“富腦袋”。關鍵之處就是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步伐,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下大氣力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
首先,重視賭風蔓延的危害,改變傳統治理賭風思路 。地方政府和鄉村基層干部要改變以往傳統的賭風治理思路,在堅決打擊違法犯罪的賭博行為的同時,重構健康向上的鄉村文化氛圍,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文化價值取向,從源頭上遏制賭風蔓延。
其次,加大文化設施投入,為治理賭風建立物質平臺。動員社會各種力量的參與,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文化設施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為治理賭風建立物質平臺,為健康娛樂活動的開展提供物質基礎。在基礎文化娛樂設施的建設中要因地制宜,從硬件設施上保障群眾閑暇娛樂有地方可去,有設施可用,要保證已建成的設施得到充分利用。
再次,培育農村特色文化,增強鄉村文化活動的吸引力。要以貼近村民需要為出發點,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具有吸引力的活動形式,從而提高健康文化活動對賭博活動的替代能力。
第四,發揮廣大村民的主體作用,形成文化建設的長效發展機制。賭風治理要注重可持續性,努力提高農村自身開展文化活動的能力,健全文化建設的自上而下的組織網絡體系,完善文化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到人。充分發揮業余骨干的帶頭作用,引導農民從文化看客變成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角。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渠道,聚合和放大村民文化建設的社會效應,營造“不該賭”“不想賭”“不敢賭”“不能賭”的社會氛圍,使文化的“種子”在鄉村生根發芽。
(作者地址:山東省惠民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2016-11-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