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地”難題的現實需要,是深化農村改革、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堅持職業化方向、市場化導向、產業化取向,大力培育具有較強市場意識、較高生產技能和較強管理能力、較高經營水平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形成了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的成都模式。
主要做法
健全推薦選拔機制。2014年成都市政府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推薦選拔機制。一是培育對象。農業職業經理人主要從大中專畢業生、有一定文化程度和農業生產管理技能的種田能手、有意愿投身農業事業的城鎮居民、復員轉業軍人和熟悉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其他人員中產生。二是選拔程序。申報需由本人自愿提出,所在區(市)縣農業部門審定后列入培訓計劃,經培訓合格或考核合格后,由市和區(市)縣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管理機構予以評定。三是培育重點。在具體確定培育對象時,明確要求,申報初級、中級、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應分別具有1年、2年、3年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經歷,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并分別達到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10倍、20倍;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領辦創辦或主要負責生產經營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年經營或銷售收入(產值)分別達到1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經營無虧損、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資產負債率小于60%。
健全培訓培養機制。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分新申報系統培訓和在崗知識更新培訓,每年各安排2500個培訓計劃,培訓經費由市級財政預算保障,不向學員收取費用。一是加強校地合作。委托具有中等以上職業教育資質或市級以上示范性教育資質的專業機構開展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新申報系統培訓和在崗知識更新培訓不少于40學時。二是注重素質培訓。每年結合現代農業建設重點難點問題,認定市內實訓基地20個,開展不少于24學時的現場教學。對有愿望進一步提升的優秀農業職業經理人,每年還委托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所)和省外先進產業基地開展能力提升培訓。三是開展延伸培訓。各區(市)縣充分發揮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帶頭帶動作用,推動本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初步形成了“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雙培訓的“崇州模式”、“優勢特色產業+新型職業農民”相結合的“金堂模式”、依托本地職業院校開展分類培訓的“蒲江模式”。
健全認定考核機制。一是實行分級評定。市級成立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委員會,每年第四季度定期開展高級和優秀、“十佳”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定評選工作。區(市)縣相應設立評價管理機構,每年定期開展初級、中級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定評選。二是實行績效考核。每兩年由區(市)縣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管理機構和市評價委員會,分別對初級、中級和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素養、經營規模、工作業績和誠信等績效情況進行監測考核,對經考核符合相關條件的給予維持、提升或降低等級,對不符合初級條件的取消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建立退出機制,凡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和誠信等問題的,直接取消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三是強化行業管理。建立市和區(市)縣農業職業經理人人才資源信息庫,及時公開農業職業經理人的特長、績效、誠信等動態信息情況,促進人才交流聘用。成立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在社會化服務、休閑觀光與采摘體驗精品線路營銷、會員融資服務等方面為會員搞好各項服務。
健全政策扶持機制。系統構建產業發展、科技扶持、社保補貼、創新創業、金融支持“五大政策”。一是支持做大產業。農業職業經理人在常年蔬菜基地內從事蔬菜生產的,優先享受相關扶持政策。中級以上農業職業經理人開展糧食規模化生產,優先享受烘干設施項目立項和補貼,糧食規模種植補貼政策提高10%。中級以上農業職業經理人領辦新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符合設施農業建設標準和有關條件的,設施農業補貼政策提高10%。二是支持科技推廣。農業職業經理人自辦或經營的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的聯合實驗室,優先予以資助。進行農業科技成果研發、推廣、應用和轉化的,優先給予立項支持。攻讀農業推廣博(碩)士,與所在企業簽訂有培養服務協議、承諾服務年限不低于3年、所讀專業符合資助的專業領域及研究方向的,按50%給予學費資助。三是支持參加社保。鼓勵符合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條件的農業職業經理人以個體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以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繳費費率為20%,其中個人繳費8%,市和區(市)縣財政補貼12%。四是支持創新創業。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取得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首次受聘或領辦或新辦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6個月以上的,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獎勵。五是加強金融支持。市和區(市)縣兩級農業政策性平臺公司根據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營規模,給予一定委托貸款支持。對初級、中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由縣級農業政策性平臺公司分別給予10萬元和20萬元信用擔保貸款支持;對高級和優秀、“十佳”農業職業經理人,由市準公益性農業項目資金分別給予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信用貸款支持。從事規模種養生產,且參加成都市政策性農業生產保險的,對其自交保費部分給予20%減免。
幾點啟示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著力讓農民從身份向職業轉變。傳統農民身份與職業相混,囿于長期的單家獨戶式的小農經濟,造成他們在意識、思維、能力等方面難以突破,既嚴重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又使得他們在現實的社會結構中處于較低的社會地位。成都市引入“職業經理人”這一現代企業管理新概念,并建立了一套評價頒證制度,有效突破了“農民”這一概念在身份與職業上的混同,開辟了農民職業化新路子。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讓農民突出從兼業向專業轉變。傳統農民包攬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工作,加之農事規律使然,部分勞動力在農閑季節往往還要外出務工,兼業化特征明顯,不利于培育我們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成都市在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中,著力于選拔培養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村青壯年,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專業技能,讓他們定下心來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既促進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四新示范”,又促進了良種、良法、良壤、良灌、良機的“六良配套”。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讓農民注重從生產向經營轉變。傳統農民往往就生產抓生產,產業化經營觀念缺失。成都市在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中,高度重視經營意識和經營能力的提升,為農業社會化分工、產業化經營創造了條件。從經營實效上看,由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營的各類經營實體,緊扣市場需求,基本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和盈利率。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推動農民從就業向創業轉變。傳統農民缺乏危機意識、市場意識、商品意識,依附于承包土地,從事著低端低效、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成都市在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中,鼓勵和支持農業職業經理人創新創業,引導他們領辦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主動參與市場競爭,有力壯大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成都市委、市政府每年召開一次農業職業經理人座談會,創造性地解決了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職業農民用工意外工傷保險等問題,系統構建了產業發展、科技扶持、社保補貼、創新創業、金融支持“五大政策”,并做到了持續動態完善,為職業農民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