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各建設主體推進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發展模式與對策
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展了以建立農業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為重點的示范區建設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各個建設主體推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發展模式,主要分為4種。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發展模式
政府引導型
政府引導型模式是政府的作用貫穿于整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中,江蘇省南京市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發展是典型的政府引導模式。
特征分析
完善現有農業標準化體系
南京市圍繞特色蔬菜、草食畜禽、特種水產、苗木花卉和旅游農業5大主導產業,以系統梳理、產業主線、配套延伸、系統推進為原則,逐步完善了產業標準體系,并加快農業標準制定、修訂的步伐。
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組織機制
近年來,南京市形成了以市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為核心、7個涉農區縣共同推進的農業標準化工作組織機制。
加大違規農資產品查處力度
南京市在春秋兩季對農資生產企業、農資經營部進行專項執法檢查,督促農資生產企業提高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促使農資經營部嚴把進貨驗收關。
取得的成效
農業標準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截至2015年底,南京市累計制修訂市級農業地方標準208項、省級農業地方標準57項。目前已形成了以國家和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基礎、企業標準為補充的農業標準體系。
農產品品質不斷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市通過認定的國家級名牌農產品2個、省級名牌農產品29個、市級名牌農產品65個;全市通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733個、綠色食品176個、有機食品120個。
標準化示范區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2014年底,共建設完成各級各類農業標準化示范區79個, 其中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12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區18個;市級標準化示范區49個。
龍頭企業帶動型
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指以龍頭企業為建設主體,圍繞企業的一項或多項產品,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戶”等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組織形式,湖北省監利縣是該模式的典型。
特征分析
結合實際推廣標準
龍頭企業既了解市場需求,又與農戶聯系密切。通過對市場和農戶的了解,龍頭企業能夠制訂并推廣實施符合市場要求、農戶能接受、簡單易懂的種植標準。
直觀示范標準化
龍頭企業在基地建立試驗區,基地農戶可以直觀觀察標準化種植的優勢。此外,通過農業標準化種植培訓,讓基地農戶掌握種植技術要點,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高效推廣農業標準化
龍頭企業不僅保證農產品產前、產中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而且更加關注農產品產后標準化。龍頭企業會建立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對各個環節提出具體的激勵和處罰條例。
取得的成效
糧食產量穩步增長
2015 年,監利縣稻谷播種面積16.03萬hm2,單產0.86t/hm2,總產量137.25萬t,面積同比增加0.38萬hm2,增幅為2.44%;產量增加4.05萬t,增產3.04%。
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逐漸增強
截至2014年底,全縣有1家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4 家省級龍頭企業、16 家市級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1家、農業專業合作社556家、家庭農場1218家、種養殖大戶5800多家。
推廣高效立體種植模式
龍頭企業目前已探索出“稻蝦鱉”“稻魚蓮”“稻鰍鱉”等高效生態立體種植模式,以“稻蝦鱉”為例,保證6t/hm2水稻產量的同時每年還可收獲 1.875t/hm2以上的蝦。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型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型模式是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組織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運銷,并統一提供農業生產資料、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等,河南省滑縣是該模式的典型。
特征分析
統一農業標準化生產
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在標準化生產中實行嚴格的統一標準,包括供種、供肥、進行技術指導、農產品包裝銷售等。其次加強農業標準化技術培訓,邀請農技專家講授標準化相關知識和產品質量法等知識。
實施產業化經營
首先,加強品牌建設。合作社組織進行“三品一標”認證,做到農產品優質優價。其次,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施“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標準化生產經營模式,統一供應農資,提供技術指導。
取得的成效
糧食產量穩步增長
2014年滑縣連續12年蟬聯“全國糧食先進縣”,糧食種植面積16.3萬hm2,產量96.9萬t。
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滑縣通過提高農民職業技能,鼓勵農民優化種養殖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等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2014年農民人均收入7598.2元。
糧食生產規模化發展
通過引導和鼓勵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 2013 年底,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032萬hm2,全縣3.33hm2以上種糧大戶553個、家庭農場957個、農民合作2941家,土地流轉面積3.574萬hm2,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7.5%。
家庭農場主導型
家庭農場主導型是指各個家庭農場按農業標準化技術生產,生產出的農產品綠色、有機,在銷售方面與龍頭企業、合作社簽訂訂單,山東滕州是按照該模式發展的典型。
特征分析
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優勢,實現農業高效
首先,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規模大,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其次,能夠執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采納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并投入到生產之中。
適應能力強,能較快接納新技術、新產品
家庭農場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會拿出部分資金投入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絕大部分家庭農場自愿采用設施農業、裝備農機設備。
對自身發展有長遠規劃
家庭農場主會拿出往年的部分收入投入到下一年,形成良性循環,不斷提升家庭農場市場競爭力。已經有部分家庭農場發展加工業,不再單純出售初級農產品。
取得的成效
標準化面積覆蓋率顯著提升
截至2015年底,滕州市成功創建4萬hm2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共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6個、農業標準化種植基地46個,面積1.8萬hm2。目前全市標準化面積覆蓋率達到91.6%。
農產品品牌建設成效顯著
截至2014年底,全市獲得“三品一標”名優特農產品173個,認證面積3.8萬hm2,其中,“滕州馬鈴薯”被評為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30.64億元。
加快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1、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在農業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對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同時,鼓勵新的規模化農業企業,借助農業生產標準化的應用提升農業競爭力。在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上,要在遵照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標準的基礎上,鼓勵制定企業標準。
2、加大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綜合扶持力度,推動其良性發展
一是建立健全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求的內部管理制度,保障運營工作的規范化;二是加強政府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引導作用,加強對合作社管理人員、帶頭人的業務培訓;三是加強產業內同類型合作社的整合,組建聯合社;四是協助合作社爭取農業標準化建設項目資金,并在申報商標、創建品牌方面給予資金支持。
3、穩定和完善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
一是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二是探索建立農業的風險保障機制。
4、多方位提高農民標準化生產積極性
一是積極引導農民回鄉創業,培育新型創業型農民,推動農業標準化建設;二是加大農業標準化建設宣傳、培訓力度,提高對農業標準化技術了解、運用的能力;三是提高農業生產標準的易操作性,提高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的接受能力。
5、加快培育適應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新型農民
一是加快建立優秀大學生和具有專業農業知識的人才引入農村的長效機制,提高大學生占農業從業人員的比重;二是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民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有一定技術專長的高素質農業勞動者,培養更多的農民技術骨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展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