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村城鎮化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些地方相繼搭建了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然而,在平臺建設實踐中,筆者卻發現存在著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農戶“留土守家”,流轉熱情不高。目前,在農村種地和留守生活的大多數是50歲以上老人和照顧老人、孩子的婦女等,這些人群的就業和生活依然離不開村集體發包的“一畝三分田”。加之,現階段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相對較高,耕、種、管、收等用工量較少,而且自己生產經營的收益還比流轉租金多,尤其是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收益更為可觀,導致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積極性不高。據筆者初步調查,愿意流轉土地的農戶不到25%,轉讓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不足10%。多數農戶不愿流轉交易,影響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繁榮發展。
農村產權確權不到位,權屬不清晰。目前不論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還是集體 “四荒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等都存在著一些確權登記頒證不到位問題。雖然這并不影響集體和農戶對其擁有實際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但隨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各類產權權能的逐漸放活,沒有一個完整清晰體現權屬的“身份證”,就會成為農村產權進入市場規范流轉交易的“絆腳石”。據不完全統計,在筆者所處的地方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主要是以合同形式體現,權證發放不到半數,新一輪確權還在艱難地進行中。這種狀況確實成了交易市場發展的一塊“心病”。
相關部門配合不力,推進困難。目前,在交易的農村產權中,既有土地經營權、養殖水面經營權和“四荒地”使用權,也有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等,他們隸屬于不同權屬管理部門,納入產權交易市場統一交易之后,由于市場建設主要依托于農經管理部門組織開展,受職能限制,產生了各部門融合不力的問題,造成交易品種權屬和性質的確認、查詢很困難。另外,由于各部門之間的權屬信息平臺沒有統一聯網,資源不能互通共享,也給權屬審核帶來極大不便,增加了交易成本,影響了交易效率。
抵押融資渠道不暢,吸引力不強。目前進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交易品種主要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四荒地”使用權和養殖水面經營權等。這些產權的受讓者大多數是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他們流入產權主要從事適度規模化經營和農業現代化以及土地合理開發利用。許多流入產權的投資者在農業生產經營前期和擴大再生產中,因投資較大、自有資金不足、貸款授信額度低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作為抵押物等問題,造成了生產經營發展困難,同時這種狀況也給新的投資者進場交易帶來了負面影響。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規模經營者普遍面臨著生產資金不足、融資困難等問題,甚至有的已將原流轉的土地返回農戶。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農村經濟管理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