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宜都市老科協隨宜都農業局調查組的4位同志,到松木坪、枝城、高壩洲、姚店、紅花、陸城6個鄉(鎮)處,走訪了一批農民創業典型戶。一個總的印象是:他們能吃苦、善經營、肯鉆研,發展態勢好,趨勢不可逆轉。所見所聞,感觸很深,并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創業觀念變新
常聽一些人說宜都人缺乏創業精神,倒不如說是思想保守,安于現狀,有的人寧愿吃“低保”、“打牌”、“游逛”,也不愿去艱苦創業。人們看重的是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認為創業是沒有工作后的無奈選擇。
現在不同了,創業的觀念在逐步變化。枝城鎮架鍋山村的曾勇,過去在上海、深圳打過工,現在回家辦起了宏源水果專業合作社。筆者采訪時問他:“上海、深圳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么?”他回答:“創業觀念”。他說:“在深圳,創業的人更能得到大家尊重的理由是,因為不僅你就業了,你還可以解決眾多的人就業。”
聶家河村的毛永峰,是個24歲的女孩子,專科學歷,2012年8月投資25萬元建起了兩棟“150”標準養豬豬舍,開始了她的養殖“沖浪”。她介紹說:“好高鶩遠不行,必須腳踏實地。”
中坪八組的彭兵,今年41歲,原來在市移民局開小車,前幾年在清退非編制人員中回家,他沖破家庭和社會阻力,充滿激情創業,在白龍沖水庫辦起了生態養殖場和農業山莊,生意一片紅火。
農民創業,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式最難,也最關鍵。這需要從改造傳統觀念入手,重視對傳統觀念注入新時代的內涵。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增添宜都人遨游商海,闖蕩世界的勇氣。打破藏富嫉富心態,鼓勵創業能人冒尖,激發全社會創業致富的積極性,形成“政府鼓勵創業,民眾自主創業,社會支持創業”的濃厚創業氛圍。
啟示二:創業領域拓寬
由于各級領導開始注重農民創業,一些政策性措施頻頻出臺,使宜都農民的創業領域不斷拓寬。
目前,宜都252個創業典型戶中,形成了以草莓、百合、苗木、花卉、柑桔、茶葉、藥材為主的種植業;以養豬、養蛇、養牛、養羊、養雞、養魚、養蝦、養蜈蚣為主的養殖業;以餐館、農機、百貨、運輸為主的服務業;以食品、飼料為原料的加工業;以山野菜、蔬菜等為主的多種資源循環相生,多種產業協調發展的強勁態勢。
啟示三:創業激情高漲
去年9月,市農業局組織50多名創業人員到三峽職業學院充電、深造,他們的創業激情迸發涌流。在調研的過程中筆者看到,這些學員在各自的領域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在修豬舍,有的在開發荒山,有的在研究規劃……好一派帶領農民致富的新景象!
徐家灣三組的李明金今年49歲,培訓回家后,投資60萬元,興修了4棟“150”模式養豬場,計劃今年飼養母豬80頭,年出欄肉豬2000頭。
薛勇,是沿江村9組人,去年參加陽光工程創業培訓后辦起了養雞場,當年出籠土雞3萬只,今年準備圍繞土雞進行系列開發,從養殖、加工、銷售三個環節上下功夫,申請注冊商標,帶領周圍農民通過養雞奔富路。
55歲的熊幫貴,是泉水垱村6組人,過去一直當建筑工,去年參加培訓后,創業激情高漲,已建新豬舍3棟,計劃引進10頭母豬自繁自養,年出欄規模達到1000頭。
趙磊,現年27歲,今果果合作社成員。去年接受培訓后,由于業績一流,被選為松木坪糧油合作社理事長。我們遇見他時,他正在制定今年的發展規劃,準備簽定訂單稻谷1萬畝,優質油菜1000畝的合同,力爭為種植農戶戶平增收300元。
啟示四:創業成效明顯
據了解,宜都農民目前創業有252個典型戶,有產業、有基地、有品牌、有市場、有帶動能力。去年創造產值達到9600萬元,解決農民就近就業3900多人,支付農民工資1000多萬元。
啟示五:創業問題多多
創業是指某個人發現某種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某種技術,利用相應平臺,以一定的方式,轉化、創造更多的財富、價值的過程。
從這次調查的情況看,主要問題是缺信息、缺資金、缺經驗、缺技術、缺優惠政策,抗風險的能力太弱。
進一步激發農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帶動更多的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重在為民解難和政策引導。
從創業的層次上看,有生存、穩定、發展、擴張四個階段,目前,宜都還是生存階段。如果從創業設計、資金提供、能力培養、信息傳遞、品牌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加以重視和優撫,宜都農民的創業前景是無法估量的。
作者單位:宜都市老科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