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扶貧先扶智,一個地方的發展,也需要從治理智慧上動一番腦筋。展望未來發展,沒有落后的地區,只有落后的觀念和落后的治理。一個地方總會有自己的特色,也總能找到自己的發展優勢和增長潛力,就看能不能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人民日報)
貧困農村大都地處偏遠,交通落后,和外界交流比較少,加上自然條件惡劣、資源貧乏等不利因素,造成了信息閉塞、思想保守落后的現狀。尤其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農民,對新的生產方式、新技術、新品種接受能力較差,甚至懼怕接受新事物。常言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本驼f明了思想對于指導行動的重要性。因此,扶貧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的思想脫貧問題,只要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認識脫貧了,那么物質脫貧一定會實現。
扶貧先扶智,治貧要治愚?!坝奕烁徊痪茫钦吒F不長”,盡管幫扶資金、建設項目等“輸血”式的扶貧很實惠、受歡迎,具有雪中送炭之功效,但這只能解決燃眉之急,不是萬全之策,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落后地區的貧窮面貌。事實上,正是長期的教育投入不足,導致貧困地區農民在思想認識上遭遇瓶頸,要想使我們的貧困戶徹底脫貧致富,必須先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用現代科技知識武裝農民頭腦,努力改變他們的文化面貌。要對其進行文化智慧的滲透、啟迪和滋養,讓農民開闊視野,增強致富本領,增強其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可持續力,,應該思其所憂、急其所困、送其所需。為貧困對象送路子送招數送政策,實現“造血式”送溫暖,讓他們有盼頭有奔頭,充滿對生活的信心和期盼。才能從根本上讓農民致富奔康,謀求更為給力持久的幸福。
扶貧先扶智,治貧要治愚。只有增強農民“自我智力造血”功能,才能徹底扭轉農村貧困局面。針對困難家庭不同情況,找出標本兼治的辦法,在政策、文化、技術、信息、培訓等致富要素上有針對性地幫困扶貧。因此,扶貧工作就是要切合當地生產實際,將最適合當地發展的技術和經驗帶給當地農民。可以以現代服務業、“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方面的技能和創業培訓為主,使困難群眾獲得生存技能,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提升自主發展的能力,為困難群眾創造解困致富的條件和環境,增強他們走出困境的信心和能力,為拔去“窮根”提供智力保證,這才是最根本的、最好的“扶智治愚”。
扶貧先扶智,治貧要治愚。從源頭上加強駐村干部隊伍建設,精準選派駐村干部,充實一批懂農村工作、能打攻堅戰的骨干,幫助村班子建設。幫助當地村干部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好農村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幫困難群眾選出一條致富的好路子。幫助培養一批有為的年輕村干部,幫助建立、規范、完善一套管用的規章制度,讓脫貧攻堅更有基礎,讓全面小康更有信心。
思想觀念上的落后,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脫貧攻堅,需要精準扶貧,也需要改變落后的觀念。要以”扶智治愚”為抓手才能更好拔掉窮根,啃下扶貧脫貧這塊“硬骨頭”。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南灘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