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思鐵:農村網絡的艱辛歷程

[ 作者:王思鐵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31 錄入:19 ]

網絡是人類智慧的結晶,20世紀的重大科技發明,當代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它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生活和信息傳播的變革。但是,在我國,別說農村,就是全國網絡的產生都比較晚。回顧近三十年來的網絡發展史,走過了艱辛的歷程,經歷了五個不同時期。

一是艱苦孕育期(1986—1994年)。1986年,我國積極嘗試利用網絡;從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E-mail,到1994年4月20日,北京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正式接入Internet,實現了與國際網絡的全功能連接,這標志著我國正式接入國際網絡,我國網絡時代從此開啟。這段時間里,中國網絡在艱苦孕育中前行。

二是步入平民期(1995—1997年)。這期間,國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網絡發展,明確網絡階段性發展重點,推進社會信息化進程。網絡作為工具,開始從少數科學家手中走進尋常百姓家。人們通過媒體,了解到網絡的神奇之處,即是通過廉價的方式,方便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是網絡革命期(1998—2002年)。1998至1999年,我國網民開始呈幾何級數增長,一場網絡革命就這樣在兩年里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路子,我國網絡步入持續發展之期。

四是持續發展期(2003—2012年)。2005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網絡發展的重點。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再次強調要積極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確立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發展戰略。由此,我國網絡逐步走上全面、持續、快速發展之路。

五是全面繁榮期(2013~今)。黨的十八大報告把“信息化”提上了國家戰略高度,五中全會正式將“網絡強國戰略”寫進《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各行業全面融合滲透,構建萬物互聯、融合創新、智能協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網絡走向全面繁榮并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

與此同時,農村網絡發展則更為艱辛。早在1997年底,河南省孟州市南莊鎮桑坡村一些企業就開始建立網頁,搞網上交易,陸續“觸網”;1998年辦起的“桑坡網苑”,把網絡引入桑坡人的日常生活,這是全國第一個村莊網吧。在當時,雖然像這樣的村莊只是個案,但是,國家對農村網絡發展歷來高度重視。為加速和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早在1994年12月的“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上就提出建設“金農工程”。以后中央多個一號文件都強調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強調要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裝備現代農業,通過信息服務實現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通過提高信息化水平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緊迫任務。2016年8月,農業部印發了《“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對深化農村網絡發展作出了新部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從2005開始公布農村網民規模數據,當年為1931萬人,到2012年達到1.56億人,7年增長8.08倍。

(作者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四川省扶貧外資中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第39期 總第1238期) 2017-5-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日韩成人Av |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 在线日本高清不卡免费v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区 | 在线看片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