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秀娟:農業社會化服務要走精準多元之路

[ 作者:王秀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09 錄入:王惠敏 ]

    山西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試點項目是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之一。2012年,該項目依托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等單位的科研力量,聯合山西金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社會力量正式啟動,成為搭建涉農科技的集成推廣平臺,為農民提供科技推廣、咨詢培訓、病蟲害防治、組織產銷、土地托管、勞動力輸出等綜合服務。

  五年來,該項目通過建立標識統一的702個“山西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及20個縣市級服務中心,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及農民職業化教育,培養3萬名信息技術員,發展10萬名科技示范戶,在全省建立起了統一運營、自我發展、服務“三農”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我省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強大助力。

  打通“堵點”,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種啥能豐收?種啥能掙錢?豐收了誰來收?這些問題多年來始終是廣大農民心頭的“堵點”。如果能有一個“保姆式”的服務者來告訴農民,到底種什么,怎么種,豈不妙哉?依托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等單位科研力量,由山西金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和實施運作的“山西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正是這樣一個“保姆”。

  春播之前,服務站就根據先前的大數據分析確定當年的市場需求和價格走向。于是,全省數百個無公害農副產品直供基地種什么的問題迎刃而解。下種之后,金鰻的品牌化肥料、農藥、農機服務配套緊緊相隨。收獲季節,服務站之間搭建新奇特農副產品購銷渠道和電商平臺,數百個金鰻無公害直供基地簽約農戶的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農產品百分百被收購。同時,給予種植農戶充分自由,如果市場價高可以賣給市場,如果市場價低,服務站按合同價收購,保證農民不因豐產或者歉收賠錢。

  由于有強大的科研團隊支撐,服務站同時有效地解決了“科技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組副組長、山西省組長王夢亮說:“好比農民需要一臺電視機,但一隊隊人馬分別送來了顯像管、電阻絲等,面對這一堆堆的高科技零件,農戶根本組裝不起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技術集合起來,打包送給農民。”對于科技人員來說,平時的研究都是分項目組的。服務站的服務就是整合164名專家的團隊力量,在集成技術上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形成聚合效應。

  陽春四月,正是山西省中南部農村春播的大好時節。浮山縣“山西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的負責人王云龍忙得不可開交,來買化肥的、咨詢種子的、預約講課的人絡繹不絕。自從2013年加盟金鰻公司以來,王云龍已陸續在洪洞、浮山、堯都區創建了30家服務站,服務人次達3000余人,覆蓋土地面積達1.2萬畝,僅自己的一個服務站就銷售金鰻肥200多噸。

  因為產前、產中、產后的全方位“保姆式”品質服務,金鰻集團用最短的時間贏取了最多的農戶,農產品的優秀品質也培養了一大批潛在的優質客戶。從精準服務到精準營銷,從線下用戶的擴展到線上客戶的交流,再到消費體驗反饋到線上的產業鏈條,服務站實現了產品、服務雙向有效流動,達到跨界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山西農產品”向“山西品牌農產品”的轉變。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搭建農業集成服務平臺,實現共建共贏

  作為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山西省探索在農業領域引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搭建農業集成服務平臺,服務各類要素的城鄉雙向流通,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促進增產增效同步。這種模式的特征就是政府投入1元錢,企業跟進10元錢。

  王夢亮介紹,與過去的“撒胡椒面”式補貼不同,山西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試點項目整合財政資金,發揮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在服務站項目實施中,財政先期投入資金550萬元,金鰻公司自籌5345萬元,開始建設集成推廣平臺,財政資金放大了近10倍。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旭強認為,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也有利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經過近五年建設,一個集現代生產要素的農業集成服務平臺在山西初具雛形。截至目前,金鰻公司已建立了標識統一的702個山西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覆蓋全省90多個縣區,覆蓋100%的農業縣,80%的農業鄉鎮。通過農業科技培訓及農民職業化教育培養3萬名信息技術員,發展10萬名科技示范戶,組織專家服務團下鄉現場指導百余次。所有服務站通過統一配備的服務車輛、農業科技光盤、測土施肥、語音視頻交流等服務設施,將惠農政策、現代信息技術、新產品、新農藝、新農機得到快速推廣,打造高科技、新產品快速、高效、低成本的轉化應用服務通道。

  山陰縣農民溫保賢的服務站去年獲得“十佳服務站”榮譽稱號,這個與化肥種子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業行家,服務土地面積達9000余畝,服務人數5000多人,舉辦培訓35場次。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是金鰻模式的最大優勢。清徐縣孟封鎮服務站站長曹永紅說:“新型服務站從根本上解決了原有農技推廣站功能較單一、技術推廣手段較落后、與各類服務主體之間缺乏統一組織和協調問題,真正實現了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

  打破界限,一站多能、多網運行,解決自身可持續發展問題

  由于農業生產發展受氣候條件制約比較突出,不可控因素比較多,服務站的運行模式又是確保農戶不受損失,那么一旦遭遇天災或者其他損失,服務站就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農業服務員”也面臨誰來服務自己的困局。對此,趙旭強認為,政府可對服務組織、相關企業合理扶持,同時也要建立相應的機制保證對服務者的服務到位,從而引導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農業的社會化服務當中。他認為,當前,我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農村經濟繁榮和農業現代化對農業服務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相對來說服務能力弱、服務領域窄、服務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從山西來看,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制約社會化服務的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必須打破城鄉、地區、行業、所有制的界限,廣泛運用行政、經濟和技術等手段,與農戶結成經濟共同體,為農戶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金鰻集團總經理張鴻鈞也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和對未來的設想,“幾年來,我們公司的贏利其實非常有限。下一步,我們打算結合物流業發展的良好契機,將服務進一步拓展,真正做到‘一站多能,多網運行’,打造綜合服務平臺的升級版。”

  目前,金鰻公司已經與山西穗華物流園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農科服務站增加中鐵終端門店功能,升級為中鐵物流網店,農科服務站的車輛資源整合為中鐵物流車隊,在農閑時候利用當地的閑置勞動力做好當地的物流配送,實現渠道和品牌共享,達到互利互惠雙贏,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就業。

  金鰻集團董事長胡創軍也表示,“要聯合一些大宗交易中心等機構,進行農產品供應鏈融資等服務,以一站式、保姆式服務解決平臺的成本消化和自身可持續發展問題,實現公益性目標和經營性服務的統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山西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757永久网站 | 制服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 亚洲国产动漫日韩精品一区 | 在线播放对白太大了 |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