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經濟發達聞名全國的江蘇無錫市鬧起了“水荒”:飲用水大面積污染,個別地段自來水都不能洗臉;水質粘稠,帶有極強的刺鼻腥臭味(甚至空氣中都彌漫著臭味)。一時間,飲用水告急,市民紛紛搶購礦泉水。
據分析,此次“水荒”因太湖藍藻突然爆發所致,如黿頭渚景區的碧水已經變成綠水(藍藻的顏色)。太湖水已經臭了好長時間了,盡管采取了治理措施,但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對太湖“生態欠賬”太多,最終導致了江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自來水污染事件。然而,這個事件是偶然的么?
無錫“水荒”是長期以來,人們只重視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所積累“災難”的一次總爆發。如我們不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即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改變環境治理思路,今后這樣的惡性事件還會“層出不窮”。
我國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嚴重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質普遍超標。全國被污染水系中,比較嚴重的是淮河、海河、松花江、遼河、長江中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工業比較發達地區。水體污染小河重于大河,北方重于南方。據估計,全國有7億人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 1.64億人飲用有機污染嚴重的水,3500萬人飲用硝酸鹽(嚴重致癌物質)超標水。
太湖藍藻爆發和云南滇池“水華”形成的原因是一樣的,這就是陸地上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在湖水里集中,以藍藻、裸甲藻為主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導致水中氧氣缺乏,魚蝦類死亡、水體變臭。城市居民直排生活污水、農田化肥、農藥污染,尤其工廠不達標排放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和水體變臭的根本原因。
2007年,我曾帶領5人小組在無錫五里湖參加國家863計劃《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下屬的子專題研究,該項目由國家投資,應無錫人民政府邀請進行太湖濕地生態修復。是時,無錫市投入了大量經費,請美國人設計方案,對湖濱帶進行整改,清理了一些廢棄魚塘;采用了梅梁灣水源地水質改善技術、河網區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術、重污染水體底泥環保疏浚與生態重建三大技術??茖W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試圖修復被長期污染的太湖濕地。如今,這個投資2個多億的科研項目獲得了國家驗證,研究成果可謂豐碩,我的大名也在“功臣之列”???007年太湖藍藻爆發,頓覺如芒在背。
實際上,我在太湖開展課題期間,就曾對“邊治理,邊污染”的效果產生過懷疑。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近20億的治理費用,但是,你治你的,我污染我的。我在現場看到,太湖邊的居民將糞尿、洗衣廢水等直接排入太湖;園林工人在岸邊噴灑農藥,后被雨水帶到湖里。這還不包括上游大量的工廠,農田,居民對大太湖排放的污染物的行為。同樣是一盆水,你在下游或局部治理,我在上游或其他地方排放,結果最終還不是一樣的嗎?在普通人眼里,污染是自己的事情,治理是國家的事情,甚至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地處江南水鄉的人會沒有水喝;在企業家眼里,交罰款比上污水處理設備合算得多。長期累計的后果就江南水鄉“水荒”悲劇。
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太湖帶來了太湖流域的繁榮,創造了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財政收入16%的奇跡。但是,由于“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結構已遭受空前破壞,連續多年發生了湖泊萎縮、功能衰退、水質污染、濕地減少等現象。這次無錫“水荒”就是對我國環境保護敲響的又一次警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生態六講》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