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蔣俊毅: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做到“四個穩”

[ 作者:蔣俊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8-08 錄入:王惠敏 ]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立足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氣候變化挑戰突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極為繁重艱巨的現實情況,明確提出,做好2022年“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住農業基本盤,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從我國“三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來看,要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促進共同富裕,接續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必須要堅持做到“四個穩”。

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是年度經濟工作的總基調,這是黨中央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大勢、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對經濟發展規律做出的科學務實的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與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分不開的。從宏觀上看,堅持穩中求進符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政策導向、符合承前啟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規律,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堅持穩中求進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必然要求對發展形勢保持清晰認識,充分認識到當前“三農”發展面臨困難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充分估計農產品穩產保供可能遇到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社會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把備手準備得更加充分一些。必然要求遵循“三農”發展的基本規律,要準確把握地域差異明顯、城鄉二元突出、小農占比較大、系統復雜、長期艱巨等我國“三農”基本規律特點,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著眼長遠謀定而后動,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切忌貪大求快、刮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做到久久為功、穩扎穩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然要求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清醒認識到一些貧困地區全面小康的基礎還不是很穩固,返貧的風險始終存在,心里要始終裝著人民群眾,措施上要兼顧穩定脫貧與全面發展,政策上要保持穩定,在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基礎上,穩步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二、穩住農業基本盤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三農穩”則國家穩、社會寧。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快速穩步發展態勢、取得歷史性成就,得益于黨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得益于農業基本盤始終保持穩定。當前,世界格局風云變幻、國際形勢波詭云譎,各種“黑天鵝”、“灰犀牛”加劇了世情變化的不可測性,國家安全遭受了極大的挑戰。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才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在這樣新的情況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牢牢守好“三農”基礎,充分發揮農業“壓艙石”作用。首先是要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要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加強重要農產品調控和儲備,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確保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其次是要藏糧于地、全力鞏固糧食產能。耕地保護的事必須丁是丁、卯是卯,保護耕地的政策措施要“長牙齒”,要采取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等措施,不僅要在數量上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還要通過耕地用途管制、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措施在質量上嚴格保障,爭取“沃野千里”。第三是要調整農業結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要高度重視糧油等大量依靠進口的現實狀況,在全力抓好口糧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基礎上,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降低糧油等農產品的對外依存度。同時,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通過綜合措施,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三、確保農民穩步增收

富裕農民、讓農民過上幸福生活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從成立以后我們黨就一直把依靠農民、為億萬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改革開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都是為著農民幸福這個根本目的。增加農民收入一直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過去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收入”,現在可以說是“共富不共富、關鍵看農夫”,只有廣大農民能夠穩步增收、農民富裕了,鄉村才能振興、鄉村才算振興。要看到,農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城鄉差距依然較大,是制約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最大短板。也要看到,發展不均衡,最大的不均衡就是城鄉收入不均衡。2020年全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31.5元,僅為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比較大,2002-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一直在3.1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絕對值仍在拉大。必須要把促進農民穩定增收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和重要目標,通過產業發展、改革創新、就業創業等增強農民創收能、促進農民穩步增收。

要牢牢把握住讓農民受益這個“三農”改革的初心。讓農民受益,促進農村與農業現代化,是農業農村改革的初心所在,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沒有,是檢驗農業農村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無論是作為農用地的耕地、林地、草地,還是宅基地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有者都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村居民,維護他們的權利、保護他們的權益、實現他們的財產權,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論在什么時候、不論推行什么改革,都必須要確保能讓廣大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決不能損害農民的根本利益。要抓住增強農民內生發展能力這個關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適應時代發展、面向市場需求,完善農民職業培訓政策,大力開展適合農民工就業的技能培訓和新職業新業態培訓,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并為他們創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素質條件和外部環境,只有讓農民長期專注于某一領域的專業技能,才能不斷提升技能,也才能成為中等收入者。要兜住社會保障這個農民增收底線。完善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農村低保、社保、醫保政策對農民收入的兜底作用,精準調整保障對象、精準落實扶助措施、逐步提高保障標準、逐步降低農民自付比重,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不斷筑牢廣大農民增收的最后一道屏障。

四、確保農村穩定安寧

農村穩定安寧是社會穩定安寧的重要基礎,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穩定也是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把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推動鄉村社會治理取得了重大進展,鄉村社會穩定安寧的基礎得到了極大鞏固。但是也要看到,當前我國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前所未有的變化,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西方工業化國家在二三百年里圍繞工業化、城鎮化陸續出現的城鄉社會問題,在我國集中出現了。村莊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村利益主體、社會階層日趨多元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的事件仍時有發生,確保農村穩定安寧仍然是十分緊迫、具有挑戰的重大任務。

推進農村社會建設,確保農村穩定安寧,需要緊緊圍繞美麗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三個著力點,著眼長遠、標本兼治,不斷夯實農村穩定安寧的物質基礎、文化基礎與制度基礎。首先是要切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要看到振興的鄉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建設一個什么樣家園,農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家園,農民自己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鄉村振興的事要讓農民廣泛參與,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文化習俗,讓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與優秀農耕文化緊密結合。文化興則鄉村興,文化盛則鄉村寧。要把文化振興作為促進農村穩定安寧的重要精神力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筑牢農村穩定安寧的精神內核。要推進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讓社會正氣得到弘揚、違法行為受到懲治,使農村社會更加和諧、治理安定有序。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2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人成在线放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精品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区 | 亚洲日韩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