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扶貧專項資金用于推動湘西脫貧攻堅。然而,有一些人把這當成了牟取私利的“好機會”。2014年,湘西州檢察院初查發現,該州審計局原副局長黃大健利用自身從事審計工作的經驗,采用先借支經費,后虛開發票報賬的形式,將扶貧工作作為其牟取私利的“搖錢樹”,其賬目可謂“天衣無縫”。(6月14日 新華網)
“我是一名從事多年審計工作的干部,怎么會知法犯法,在扶貧資金使用方面肯定沒有任何問題”。這是黃大健在接受調查時強硬的說詞,目的是從中透露出兩條信息:一是他懂得財務審計,是內行;二是他是非觀念明確,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他表達出這樣的意思,再加上“天衣無縫”的賬目,目的不外乎就是放出個“煙霧彈”,讓別人的思維從常理出發,就絕不會把他和貪腐聯系起來,似乎就更容易蒙混過關。
黃大健的言論不禁使人想起,2014年中央組織部干部監督局一篇分析違法犯罪的多名原領導干部反省材料的報告中透露,81.4%的人認為自己犯罪與不懂法有關。其實,在這81.4%的人中,很多不但懂法,而且是太懂了,才會像黃大健那樣弄得“天衣無縫”。他們之所以要說自己“不懂法”,是給自己找個臺階,妄圖減輕罪過罷了。相比之下,黃大健就是抓住了這一點,用反向思維來迷惑檢察院,自己先把“怎么會知法犯法”之類的“道理”說在前頭,其實就是給“天衣”之“縫”下針罷了。
可能黃大健忽略了一點,就是“天衣本非針線為也”,真正的“天衣”是從來不用針線的。如果在一件“天衣”上下下針,縫縫線,那還算“天衣”嗎?“縫”沒遮蓋住,反而落得個“此地無銀”。俗話說:“認真還自在,作假費工夫。”真正的“天衣”之所以“無縫”,是其順應了自然之道。就扶貧經費而言,只有按照政策規定,一分不少地落實到應該去的地方,那才叫織成了一件“天衣”,不用花功夫去堵“縫”,因為根本無“縫”。這才叫“真金不怕火煉”,無需刻意去遮遮掩掩。
我們常說,要培養業務型的干部,是要用自己精湛的業務來為群眾服務,不是用來為自己斂財。像黃大健這樣,把“自身從事審計工作的經驗”當成是肆意妄為的資本,成為了反面觀點“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論據。這樣的業務“骨干”,對人民利益來說,還不如那些本事不大但誠實守信的百姓。其實,只要心無私念,一切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就會無“縫”可找,還用得著去特別說明“肯定沒有任何問題”嗎?這,就與那些“高調”反腐的官員一樣,不過是欲蓋彌彰罷了。
“脫貧捷報頻傳,攻堅仍在路上。”那本身有限的扶貧資金必須自然而然地落到貧困戶手中,才是真正的“天衣”。任何想把扶貧工作當成“搖錢樹”的人,只能將“縫”越拉越大,直到無法彌補。“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縫”已存在,就要敢于承認,然后用責任與擔當去填補,而不是刻意私下遮掩。廣大黨員干部們應當以此為“戒”,摒棄一切貪腐雜念,在扶貧道路上織出一件件真正“無縫”的“天衣”。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