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在鄉鎮工作多年的基層干部,通過走村串戶了解的實際情況,可謂是對農村、農業、農民的深度觀察,值得有關部門和領導一閱。
故事一
筆者負責在農村扶貧入戶調查工作時,在某貧困戶家中,需要年邁體弱、疾病纏身的二老出示證件,辦理一下手續,如戶口薄、土地經營權證等相關的證件資料,年老的女主人聽了,忙去兒媳那索要,可是未果。老人說,兒媳不給。筆者建議再一次去和自己的兒子要,可是扔兩手空空回來了,筆者驚訝,問是否是自己的親身兒子,老人說是,并且就是一個孩子,是親生的。
筆者不禁仰天長嘆,“林子大了,啥鳥都有啊!”這時,一旁前來辦理扶貧事宜的另一位老婦人詳實的介紹說,我是她家的鄰居,她兒子、兒媳不孝順,經常打罵老人。特別是她兒媳,前幾天,竟然抓住女老人的頭向墻上撞,還撕扯老人的頭發和衣服,這真是禽獸不如。平常吃飯,此兒媳讓年邁、多病的婆婆專門在自己種的茴香菜園里,割上一縷茴香,只給自己包水餃吃,老人自己卻啃涼饅頭。老人的親生兒子管不了自家的婆姨,任由她胡作非為對待老人,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部由兒媳說了算,所以,老人從她手里要不出相關證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筆者聽了這位辦理扶貧老人的話,又實地走訪調查了接到了其他和這兩位不受兒子兒媳孝順的老人住在一起的左鄰右舍,都所言其事實如此。筆者感慨,越是這些上了歲數、體弱多病、無人照顧的老人,在需要受到晚輩管的時候,現實中卻出現了以上事與愿違的不孝之事。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大逆不道是指不孝順老人,古有臥冰求鯉、嘗糞憂心等孝道典故,難道我們現代的人還不如古代人的思想好嗎?
的確,不得不承認,哪里都有孝順和不孝順的,特別是要指出的在廣大農村的社區、村居、街道等地方會更多一些,誠然,各自人的品行和素養,可是,長久以往形成的這種孝道,將會變為好的和孬的“蝴蝶效應”,來直接影響著家風、村風、社風潛移默化的轉變。為了讓孝道傳承下去并發揚廣大,轉變親情、鄰里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城市和農村社會的風氣進一步好轉,在有的地方農村,設立了“四德榜”,即開展以孝道為主題的活動,彰顯尊老愛幼的深刻內涵。
俗話說的好,人在做,天再看。一個人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指望在社會上立得住腳,交的住朋友,籠絡住別人的心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視不報時辰未到啊!我奶奶在我小時候經常用這句話教育我,讓我行善積德、孝順老人。
故事二
在一村內真正上演了一幕現實版的《喜盈門》,有這樣姊妹三個,除去老三孝順兩個老人之外,其她老大、老二均不孝順,不盡孝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大終于出了事情了—離婚。原因很簡單,作為大姐,就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孝順,還能真心實意孝順丈夫家的老人以及親人嗎?所以丈夫執意要和老大說“拜拜”。老二也出了大事,自己得了子宮癌,丈夫因為盜竊被關進了“局子”。因為不孝順的緣故,她沒有臉面和家里的父母、姐妹等親人借錢,說實在的姊妹們的關系因為孝道的原因,鬧得之間的關系很僵,加之她們在社會上為人處事、不孝順父母是出了名的,所以都不敢和她們來往,更沒有用說和離婚的,也沒有借錢的。
如今,只有老三,孝順老人,左鄰右舍對其評價很好,尊老愛幼,實干敬業,并且有了提升的空間,升了職,漲上了工資,工作、生活等一切順水順風。又過了一段時間,老三從朋友那得知大姐和二姐的近況,于是便和父母商量,親情畢竟是親情,姊妹們是一奶同胞,打斷骨頭連著筋,行她們不義,我們作為她們最親的人,不能無情啊!最后確定,老三和父母決定幫助這兩個不孝之子。首先通過對老大父母做工作,兩家“親家”見面座談心聲,最后達到諒解,并要求老大切實遵守雙方家庭二老的“約法三章”,一是孝順老人;二是搞好鄰里關系,好好工作;三是有事情和家人商量,一同解決,不能獨斷專行、飛揚跋扈、目中無人。
再說老二,因為沒有錢更沒人幫助,于是在家靠一些止疼藥維持著病痛,當老三和父母出現在她家,說去醫院給她看病時,她這才潘然醒悟,淚流滿面的跪倒在父母面前,不停的認錯、懺悔,最后老二在醫院進行了子宮切除手術,保住了性命。一切醫藥費和床前照顧都是父母和小三給辦理的。老大、老二經過了這些事情,終于從內心深處發生了真正的改變,她們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在家孝順。上班恪盡職守,左鄰右舍也對她們的轉變有了重新的好的評價,滋得她們的父母和老三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整天樂得合不攏嘴。
故事三
還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孝道故事,兄弟二人,一個是村長,負責1000口人的村;一個是鄉鎮干部。母親重病住院,二人寸步不離床前,倒替守候照看,直到老人離開人世。
臨走之前,老人告訴老二,自己收藏在頭枕內的5500元錢,作為醫藥費或者是讓兄弟二人平分了事。在母親去世之后,經兄弟兩人商洽一直同意,作為年老體弱的老父親的生活費開支,并且在醫院里的所有醫藥費開支,兄弟二人共同承擔。不久之后,老父親也因得了帕金森病晚期相繼去世。前前后后留下了18000元錢,根據老人生前的遺愿,這筆錢捐到了村里的希望小學,作為貧困孩子的學費。兄弟二人也因孝順父母,寸步不離的為照顧病重的老人的事情,而被當地村民傳為美談。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兄弟二人在父母雙親6年的病重期間,盡孝盡責的照料,端屎端尿,喂水喂食等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以及為老人住院看病,讓老人減少病痛折磨,延長老人生命等行為,真正用自己的自覺地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作為晚輩的“孝道”,被當地譽為孝道的楷模。
俗話說養兒防老。現如今的中國社會雖然在城市、農村各地開設了很多養老中心、老年公寓什么的,加之公立的養老院等生活條件、療養水平等差距很大,在衣食住行和醫療等方面不客氣地說根本跟不上趟。據當地農村一家公立的敬老院長介紹說,入住敬老院的44位老人,國家在2011年就把鰥寡孤獨等這些老人的零花錢標準提高到了每個月15元,可是當地政府還要每個月在老人身上扣下10元錢,到老人手里的零花錢便是5元了,實際上都讓政府幫忙給老人花了,當地政府看來還是真替這些沒兒沒女的老人“孝順”。
看來,中國養老還是家庭養老為主比較可靠。可是現如今每個家庭所要負擔的經濟承受條件各異,加之對于老人孝道的認知不同,在經濟、精神等方面綜合起來,當前的中國家庭還是不堪重負。即使有的有錢也不愿意多為了花錢,用在老人身上,就被說那些沒有錢的家庭了,自身生活拮據,根本就沒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錢贍養老人,盡孝養老。
隨著孝道建設、扶貧開發、養老機制等方面的成熟和推行,特別是“孝道建設”,在農村實行開來,會讓更多的老人受益,實現真正的“老有所養”。尤其是在孝德文化建設方面,應積極主動地進行人們精神層面的深入引導,結合《老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建立起“孝道主陣地”,打造好以家庭為社會細胞的主導風向——“孝道家風”,以此潛移默化的影響村風、社風,為提升和開拓“孝道文化”更廣闊的空間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公務員內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