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民工為我國城市建設付出了不可替代的勞動和辛苦。在此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也漸漸形成。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家是感受親情的港灣。然而由于親情的缺失,留在家里的單親忙于家務與農活,和孩子的溝通交流非常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所幸,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許多地區部門都已經開始努力,有些地方成效初顯,但是大部門地區留守兒童的問題依然有待解決。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以及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黨和政府,還有社會各方面的有識之士都在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加快制度改革,逐步消除教育壁壘。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賦予有條件的農民工城鎮居民的身份,使農民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待遇,已經成為了迫切解決的問題。因此,政府要加快改革,弱化乃至取消與戶籍相聯系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消除教育制度的壁壘,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確保農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學,回到父母身邊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
加大支持力度,積極優化成長環境。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力度,并且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和各種文化體育投入;加強農村社區的建設,設立一個“留守兒童之家”,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下快樂健康的成長;鄉鎮政府以及民政部門應當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更多的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心理狀況,關注他們的成長變化。
增設相關課程,加強心理、生理和行為指導。眾所周知,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課堂引導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各地區的教育管理部門要規范學校課程制度,開設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堂;教育部門要盡快為農村學校配齊心理教師,加強心理教育行為教育,讓他們和其他教師一起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幫助孩子們健康發展。
加強監護培訓,發揮家庭教育作用。留守兒童家庭,往往使“隔代教育”、“單親監護”、“兄長監護”、“親朋監護”等形式長期存在,所以對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培訓,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各級政府或村委會要定期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培訓指導,真正發揮家庭教育的杠桿作用,讓收留兒童的家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場所,從而能夠真正履行監護人該有的職責。
相信通過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廣大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會得到更好地解決,人民生活會更加幸福,社會秩序會更加和諧。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