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過,任登春沒等來扶貧干部,卻接到一個噩耗:何國權一行人乘坐的車子,在柿坪村通社生產便道一處叫張家坪的地方發生側翻,何國權、彭中瓊和李奎不幸遇難,柿坪村專職干部王英受傷。(6月30日 人民日報)
“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為了給重慶市城口縣復興街道柿坪村四組低保戶任登春做危房改造規劃設計,6月29日上午,街道扶貧干部、村“第一書記”何國權、村支部書記彭中瓊和街道畜牧獸醫站站長李奎三名同志在前往困難戶的路上,發生車禍不幸遇難,把生命獻給了光輝無比的扶貧偉業,他們是群眾心目中永遠高大的英雄。
困難群眾不會忘記,有一群扶貧干部,為了困難群眾脫貧,他們真心為民、不畏艱險。年近退休的街道干部、柿坪村“第一書記”何國權,憑著干工作的狠勁,他精準識別貧困戶,帶領大家增收,鞏固脫貧成果,為了危房戶早日住進新房,一次次翻山越嶺,真正體現了“第一書記”的“第一”;街道畜牧獸醫站站長李奎,沒有一點“官架子”,為了群眾養殖業增收,他鉆雞舍、翻豬圈為家禽家畜打疫苗,從不言累、從不言苦、從不言退,體現了農技干部的實干精神、奉獻情懷;支部書記彭中瓊無比熱愛村上工作,關愛貧困兒童、貧困家庭,時時將群眾的事放在心上,工作成績優異,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扶貧事業不會忘記,曾經有這么一群可愛的扶貧干部,攻城拔寨、奮發有為。為了改變貧困村的面貌,他們制定并實施全村發展規劃;為了增強群眾收入,他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為了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他們爭取各方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了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他們認真實施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為了困難群眾如期脫貧、為了其他群眾鞏固增收,他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讓人無比感動。
脫貧攻堅軍功章,不會忘記為此不懈奮斗的黨的忠誠戰士。帶領廣大困難群眾戰勝貧困、奔向小康,是中央“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之一。在中央的部署下,各地精準扶貧已進入攻堅站最后階段,數以百萬計黨和人民的英雄兒女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繡花功夫精細干,為戰勝貧困出力流汗、竭精殫智,他們殺出一條條“血路”,一步步走向勝利。在此過程中,部分干部遭受不幸,有的長眠在用生命鋪就的脫貧路上,有的身體受到傷害,為我們留下永恒的記憶,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勛。他們的名字,將被永遠刻在軍功章上。
“國之興也,視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為草芥。”犧牲和受傷的同志們,樹立了愛民如子、脫貧攻堅的好榜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前無古人的正能量。為了取得脫貧攻堅戰最后勝利,我們要化榜樣為力量,接過戰友們的槍,踏著戰友們的足跡,扛起鮮艷的紅旗,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對照脫貧標準要求,堅定信心、接續發力,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用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告慰那些犧牲了的戰友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