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亞作為重慶市高安鎮新溪村一“村霸”,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其涉嫌違法犯罪問題也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縣紀委的這一處理大快人心,讓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打電話“慶祝”打掉了這只“蒼蠅”。(中國紀檢監察報 9月3日)
“村霸”的產生及形成與當前農村現狀緊密相關。青壯勞動力外出了,留守的村民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一是留守人員文化有限,法律知識欠缺,維權途徑少,對自己的權利和財產難以保護。二是村級組織對農村治理管理上的漏洞和弱化。三是國家政策的不完善或上級監管不力、打擊不力,為“村霸”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和氣候。“村霸”的存在,影響當地政治生態,破壞社會和諧穩定,損害群眾利益,沖擊黨的執政基礎。因此,“村霸”不能不除。
一是加大普法范圍力度。康德曾說:“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繪就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開啟了法治力量的洪荒之力,提倡全民學習法律知識,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讓廣大農民群眾自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墊江群眾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不甘當法律上的弱者,以道德法則作為準繩,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說明了法治之聲已深入民心。
二是加大敬畏之心教育強度。“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腐敗總是發生在掌權者失去敬畏之心的地方。周禮亞優親厚友,偽造資料讓不符合條件的親朋好友吃低保,用公款吃喝,東窗事發后還散布謠言詆毀執紀人員,其行為之荒誕,做法之可恥,引起了公憤。而他出任新溪村村委會主任職務時,辦了不少好事,后來書記、主任“一肩挑”后,“好干部”形象開始走樣。周禮亞前后的大變樣,在于他權力膨大后,敬畏之心卻縮小甚至丟失了。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在于組織的敬畏之心教育強度不夠,紀律的監管不到位,對“村霸”的打擊懲治力度不夠。可見,我們只有加大對廣大干部的敬畏之心教育,教育他們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才能鏟除“村霸”滋生的土壤。
三是加大集中整治硬度。村霸的危害很大,很多地方、很多時候人們對村霸的怨和恨往往轉嫁到對社會和政府的失望、仇視,進一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嚴重時會出現“塔西佗陷阱”,因此我們必須警惕。“村霸”的存在影響著當地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阻礙著農村文明與和諧的進程,扭曲著人們的價值觀,削減著民間的正能量,所以,我們必須下大力氣鏟除。對于“村霸”,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立即停職免職,并組建專門排查組,發動居民群眾廣泛提供線索,層層建立臺賬。對發現的問題逐一研制工作方案,形成問題清單、整治清單、責任清單,為有效開展防范和整治工作打牢基礎。
“村霸”猛如虎,其危害不能小覷,我們只有行動起來,方能還老百姓一方凈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