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10月10日在京表示,一些地方因為擔心扶貧考核評估過不去,出現了拖延癥傾向。其在去年10月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好多地方有了“脫貧急躁癥”的現象,過去是想爭戴貧困的帽子、多得政策的支持,現在可能是想給自己樹立政績,就虛報脫貧的數字。蘇國霞談到,扶貧急躁癥和拖延癥都是干部的政績觀出了問題,“我們的工作到底是對人民、對歷史負責還是對自己的政績負責?”(央視網 10月10日)
扶貧工作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民生工程,是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過程中,不斷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的過程。然而在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出現了“拖延病”和“急躁癥”的病癥。歸根結底的說,出現這樣的扶貧“病癥”,是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出了問題。筆者看來,要徹底根治這樣的扶貧頑癥,還需要在教育引導、科學評估、監督檢查上對癥下藥。
加強教育引導,堅定理想信念。精準扶貧需要干部以讓貧困群眾真正、永久走向富裕為出發點,心懷貧困群眾,實事求是地做好各項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扶貧工作是一項具有巨大挑戰性的工作,難度非常大。需要不斷強化教育引導,摒棄畸形政績觀,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統一的正確政績觀。牢記共產黨人的政績,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拖延緩慢地做好扶貧的各項工作。堅持以求著務實的態度,扎扎實實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干實事、真扶貧。
健全考核機制,用好科學評估。脫貧攻堅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一些難啃的“硬骨頭”。用任務指標給干部壓力和動力,讓部分領導干部出現了“拖延病”和“急躁癥”。建立科學的評估辦法,健全扶貧考核機制,改進任務指標考核方式,才是一劑良方??茖W地引入第三方評估,可以盡可能地獲取真實信息,得出可靠結論。能有效地遏制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的情況,這樣科學的評估方式,能讓地方政府不得不更加自覺地將眼光投向貧困人口,更多關注貧困人口的訴求,有利于實事求是地推動精準扶貧取得良好成效。
強化監督檢查,嚴格執紀問責。用督察倒逼正確政績觀的樹立,以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要求為尺子,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行扶貧紀律,強化追責問責。既要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對扶貧工作不務實不扎實、脫貧結果不真實、發現問題不整改的要嚴肅問責,也要對貫徹中央脫貧工作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弄虛作假、陽奉陰違、敷衍了事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做到脫貧務實有效,既能讓群眾認可,又能經得住歷史的檢驗。以正確的政績觀、扶貧觀,確保黨的好政策落到實處,讓群眾的獲得感得到提升。
在扶貧工作上要堅持標準實事求是,急躁癥肯定不行,拖延癥肯定也不行。既不能弄虛作假傷害群眾的利益,也不能唯政績是圖損害政府形象。擼起袖子甲油干,不背離扶貧工作宗旨,不辜負民眾地希望。
(作者單位:合江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