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洼子溝村來了扶貧干部,扶貧扶志又扶智,23戶貧困戶鼓起勇氣,貸了扶貧互助金11.5萬元,成立合作社,帶動貧困戶養起了鴨子,村里很快發生了變化,今年預計每個貧困戶靠養鴨純收入就能到2000元左右。(人民日報 2017-11-19日)
“等靠要”的思想是貧困戶脫貧路上的“絆腳石”。在部分地區,有的貧困戶,國家幫助修建了大棚,還要等著政府買種子、買機械、供肥料、供技術。有的地方低保補助水平較高,低保戶什么都不用干,于是其他人爭當低保戶。“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影響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效果,對社會公平良序是一種傷害。有“等靠要”思想的貧困戶扶不起,不是他們不能致富,而是他們缺乏脫貧致富的勇氣,缺乏勤勞實干的精神,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理念。因此,貧困戶要“致富”先要“志富”。
扶貧先扶志。三年來,遼寧在全省選派駐村工作隊1791個、駐村干部5375名,致力于改變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挑選出一批脫貧領頭人,著力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扶貧干部雖然可以給予技術幫助,可最終還是要靠貧困戶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的脫貧。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單靠思想教育等軟性措施難以收到實效,必須要出“實招”才能見實效,而遼寧放出的“實招”就是“扶志又送智”。
正所謂“人窮志短”,不勞而獲是一種生存方式,卻絕對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少數貧困戶不愿主動脫貧,但更多的人還是在追求過上美好生活。遼寧提出“扶貧扶志亦扶智”,重點對貧困農民開展職業教育,增加技能。精選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干部“送智下鄉”,帶著科技圖書和技能,扶貧治愚,授之以漁,一戶一戶手把手教,以補齊精神短板,增加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有智力改變命運。而通過脫貧戶的示范帶動,逐漸改變其他貧困戶的懶漢思想,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讓他們品嘗到勞動果實,幫助他們有“志氣”依靠自己的雙手來脫貧“摘帽”,以實現通過“志富”實現“致富”的目的。
脫貧攻堅工作越到最后越難,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貧困戶要“致富”先要“志富”,“等靠要”思想要不得。要幫助貧困戶將“志氣”扶起來,扶貧干部需要有極強的耐心,要立下愚公志,要堅定滴水穿石的信念,找到辦法讓他們真正“扶”起來、“富”起來,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灑得更值。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